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49篇
综合类   16篇
化学工业   52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55篇
矿业工程   41篇
能源动力   12篇
轻工业   40篇
水利工程   42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冶金工业   27篇
自动化技术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2022,105(12):9463-9475
Phenyllactic acid (PLA)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posses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capacity to prolong food shelf life. However, studi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PLA in inhibiting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its effectiveness when applied to dairy products are largely lacking. Her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planktonic and biofilm states) of PLA against S. aureus CICC10145 (S. aureus_45)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LA inhibited growth of S. aureus_45 and formation of S. aureus_45 biofilm. Next, the antibacterial action target of PLA was uncovered from both physiological and phenotypic perspectiv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LA decreased cell metabolic activity and cell viability, damaged cell membrane integrity, triggered leakage of intracellular contents (DNA, proteins, and ATP), and caused oxidative stress damage and morphological deformation of S. aureus_45.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PLA against S. aureus_45 cells was further confirmed in skim milk and cheese as dairy food models, and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s can be adequately maintained during storage for 21 d, at least at 4°C. 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PLA could be a potential candidate for controlling S. aureus outgrowth in dairy foods.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长江源头区域河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7年5,8,9月份和2018年5,7,9月份在长江源区进行调查分析,并对浮游植物及水环境因子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典范排序分析。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植物6门79种,以硅藻门和蓝藻门为主。各采样点浮游植物平均密度71.66×104 ind./L。典范分析表明,温度、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溶解氧是影响长江源区河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长江源头地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为三江源生态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结合积石峡水电站特点,综合可靠性、经济性、灵敏度分析以及连通性概率等几个不同方面,对积石峡水电站主接线的三个方案做了全面的比较,为该电站主接线选择提供定量依据,同时可为其他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积石峡水电站施工采用全年围堰挡水、导流隧洞和泄洪排沙底孔导流、基坑全年施工的导流方式。围堰挡水阶段度汛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积石峡水电站导流及泄水建筑物设计和围堰及其防渗系统设计符合工程实际水文气象条件和地形地质条件,为成功截流及主体工程施工奠定了基础,积累了宝贵的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5.
为了恢复黄河流域渔业资源种群数量、维护黄河生态环境,2007年在苏只和积石峡水电站开展了鱼类增殖站建设研究,建设了设计年增殖规模共58万尾的苏只鱼类增殖站和积石峡水电站鱼类增殖站,主要用于珍稀濒危土著鱼类的人工增殖放流和保护工作。通过人工增殖放流补充和恢复黄河流域的鱼类资源,修复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改善了鱼类种群结构。  相似文献   
6.
积石峡水电站导流洞及中孔泄洪洞交叉段设计体形复杂,且顶拱上方有一3~10 cm厚的软弱夹层穿过,围岩整体稳定性差,安全问题突出。为确保交叉段顺利贯通及施工安全,拟定了5种开挖和支护方案,采用数值仿真分析系统分析比较了不同开挖和支护方案下施工期围岩和支护的稳定性,确定了交叉段的开挖方式和支护技术措施,经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积石峡水电站1号机蜗壳是在高寒、露天环境下焊接的,为保证焊接质量,焊接之前在工地进行了蜗壳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焊接中采取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焊缝检测结果,蜗壳焊接质量一次合格率达到99%以上,总体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种导流洞采用"龙翘尾式"改建为泄洪洞的技术,即在导流洞尾部设竖井段、水平转弯段和下游消能段。该技术要求导流洞按照运行工况一次建成有压圆形,这样洞内高速水流带来的气蚀问题基本不存在。经过竖井段后,上游水位与出口底板水头差降低,水力学、闸门受力等结构问题的处理难度均相应降低。下游消能工即使存在气蚀,由于在洞外检修条件好,问题也容易解决。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输电杆塔的安全性,提出了采用斜井接地体降低杆塔周围接触跨步电压的方法。首先,对接地装置的接触跨步电压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得到斜井接地体的最优倾角,研究斜井接地体数量、长度等因素对最优倾角的影响;然后,对接地装置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得到入地电流限值曲线;最后,提出人身安全防护措施。研究表明:利用最优倾角布置的斜井接地体,能够显著降低杆塔周围的接触跨步电压。采用划定安全距离、在地表铺设高电阻率介质的措施,能够大大降低人身触电风险。  相似文献   
10.
叉指背接触式(IBC)太阳电池因正面没有金属栅线遮挡,具有较高的短路电流,且组件外观更加美观。但由于IBC太阳电池正负电极在背面交叉式分布,在制备过程中需要采用光刻掩模技术进行隔离,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采用Quokka软件仿真模拟了电阻率和扩散方阻对n型IBC太阳电池效率的影响,并对不同电阻率和扩散方阻的电池片进行了实验验证,从n型单晶硅片电阻率的选择和扩散工艺优化方面为IBC太阳电池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实验结果表明,电阻率为3~5Ω·cm、扩散方阻为70Ω/时,小批量生产的IBC太阳电池平均光电转换效率可达23.73%,开路电压为693 mV,短路电流密度为42.44 mA/cm2,填充因子为80.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