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5篇
能源动力   2篇
水利工程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猛  袁锋臣  季叶飞 《治淮》2011,(8):57-59
在淮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基础上,总结了流域目前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及淮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提出淮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近邻估计的年径流预测动态 联系数回归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对分析理论为处理确定、不确定系统提供了新的途径,根据集对分析理论建立起来的预测联系数回归模型可以明显改善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对于预测因子结构具有的动态性,文中将利用近邻估计,通过计算各个预测因子的变异系数,来判断预测因子在某次预测中处于强势或者弱势,进而动态地选择预报功能大的强势因子,消除对预报起负面作用的弱势因子的作用,这样很好地体现了预测因子结构中具有的动态性。基于此建立了基于近邻估计的年径流预测动态联系数回归模型(NNE-DCNR)。结果说明:用NNE-DCNR去预测年径流量,预测精度比常用预测方法有显著提高,在水文水资源的预测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冲击回波法是基于应力波的一种检测结构厚度、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由于方法自身仅需要单一测试面及单点可判定等优势,很好的解决了部分建筑物、构筑物关键构件厚度、内部缺陷难以检测的技术难题,如水闸的边墩、翼墙、闸底板、箱涵侧墙、底板等构件的厚度与内部缺陷检测。现阶段冲击回波法主要用于测试混凝土板、混凝土路面、飞机跑道、隧道的二衬、其它板状混凝土结构的厚度,并能定位缺陷(包括孔洞、裂缝、蜂窝)位置,也可对混凝土结构中预应力管内未灌浆区域和灌浆不密实区域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4.
钱筱暄  许一  刘佩贵 《陕西水利》2023,(4):25-26+29
基于亳州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参考已有研究方法与成果,对亳州市地下水水量和水位控制指标进行研究,根据规划分析法确定出2025年、2030年亳州市地下水开采量控制目标;地下水水位指标建立时根据划分的14个单元,分为浅层地下水超采区、浅层地下水非超采区和深层超采区,分别确定不同情景下的水位控制指标。控制合理的地下水开采量和水位,对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地下水监督管理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水工混凝土结构实体,对不同部位、不同强度的不带浆层芯样(A类试件)、带自然碳化浆层芯样(B类试件)进行了快速碳化试验,分别建立了A、B类试件在自然碳化环境下的碳化深度预测方程。结果表明:A类试件的早期碳化深度小于B类试件;随着碳化时间的增长,A类试件的碳化深度会超过B类试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越大,A、B类试件达到相同碳化深度所需的时间越长;A类试件的碳化速度系数大于0.50,而B类试件的碳化速度系数小于0.50,说明自然碳化浆层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碳化;基于A、B类试件建立的试验室碳化深度预测方程可用于混凝土结构抗碳化性能的合格性判定;基于B类试件建立的自然碳化深度预测方程的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震映像的河湖水下抛石精准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水下抛石与围岩的波阻抗差异,应用地震波数值模拟软件Tesseral 2-D建立含有水、抛石、填土及基岩的水下抛石模型并对其进行正演模拟。分析了不同震源子波频率和偏移距时的地震响应特征,最终确定震源子波频率为600 Hz,偏移距为5 m的地震数据采集参数。采用一种新型的"轻型气压式浅水域全自动触发器"震源设备对龙河口水库水下抛石进行实际探测。实践表明,地震映像能够识别抛石层的分布范围和厚度,与实际情况吻合的较好。这为利用地震映像法实现对浅水域水下目标体的精确识别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皖北平原北部黄潮土在玉米不同生长期内土壤水分变化特征,选取杨楼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2018年0~50 cm深度土壤水数据,结合同期地下水埋深、前期无降雨日数、水面蒸发和降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增强回归分析算法确定不同驱动因子对土壤水变化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在玉米整个生长期内,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减小。按变异系数可划分为2个典型土层,即活跃层(深度0~10 cm)和次活跃层(深度10~50 cm)。土壤水与水面蒸发、地下水埋深和前期无降雨日数呈显著负相关,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前期无降雨日数对土壤含水率的相对贡献率最大,为42.6%,其次是地下水埋深,为20.9%,作物生长期对土壤含水率的相对贡献率最小,为7.3%。该研究对了解土壤水分变化、农业水管理及水分利用率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易旱地区抗旱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灾害是影响安徽省经济发展的主要灾害,而抗旱能力的强弱是全省工农业稳定发展的关键。由于对干旱的研究相对匮乏,因此缺少必要的区域抗旱能力评价。在分析影响安徽省蚌埠、淮北、阜阳、亳州、宿州、合肥、滁州、六安8个易旱市级地区的抗旱能力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的抗旱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并以集对分析法构造了样本指标与评价标准各级的相对隶属度函数,从而得到了各易旱地区在不同评价等级下的相对隶属度值,进而对现状水平年下8个市级地区的抗旱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在平原城市化流域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虚拟河网出现河道偏移,平行河网的问题,以典型的秦淮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AGREE 算法进行流域内河道信息校正,对比分析 SRTM DEM 和 ASTER GDEM 两种数据源的河网提取结果。经 AGREE 算法校正后,将 SRTM DEM 和 ASTER GDEM 两种数据源校正后的河网提取结果与2013 版《水利年鉴》 中该流域面积和河道位置、长度进行对比分析,平行河网和河道偏移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发现ASTER GDEM 在秦淮河流域提取的虚拟河网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区域城市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江淮丘陵区中小河流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本文以位于江淮丘陵区马槽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问卷调查、实地勘察等手段,查明该地区入河污染物指标COD、氨氮、TN、TP主要贡献因素及占比,其中生活污染(51%,40%,54%,28%)、面源污染(6%,38%,9%,42%)、畜禽养殖(39%,15%,17%,25%)三类型贡献占比90%以上,内源污染和水产养殖较少。针对污染源调查结果特征,提出镇区管网完善、农村分散处理、畜禽粪污处理、养殖废水农田消纳、污染缓冲带设置、径流拦截与再利用、河流生态化改造等治理建议,可为今后中小河流污染源调查与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