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辽宁省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及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选取农业干旱灾害风险指标时欠考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非气象因素的问题,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为例,综合考虑农业干旱灾害致灾因子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和脆弱性、地区防旱抗旱能力四个因素,选择合理的指标体系,以自然灾害指数法为基础,结合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变异系数法,建立了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对辽宁省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价,并借助GIS软件绘制了辽宁省农业干旱灾害风险分布图。结果表明,辽宁省西部地区的农业干旱灾害风险高于东部地区,其中西部的朝阳市和阜新市的农业干旱灾害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2.
农业抗涝渍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强  付湘  杨永建 《水电能源科学》2008,26(1):130-132,92
通过分析农业抗涝渍能力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农业抗涝渍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洞庭湖地区的农业抗涝渍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为了解和加强该地区农业对涝渍灾害的抵御能力提供了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3.
《电力与能源》2013,(4):338-34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配电网网架结构不合理、供电能力不足等问题逐渐显现。在深入调研快速发展地区配电网规划的基础上,从网架结构和供电能力方面构建适合快速发展型地区的中压配电网评价体系,采用基于模糊隶属度函数的综合层次分析法,对快速发展型新市镇的配电网进行评估,并进行了远景目标网架的探索和展望。实例分析表明,中压配电网评价指标体系和基于模糊隶属度函数的综合层次分析评价法十分有效,可用于指导快速发展型地区的配电网建设和改造。  相似文献   

4.
为合理评估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治理效果,针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特点,分别从除险加固设计与施工方案、除险加固效果、除险加固综合影响3方面选取28个影响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采用三标度作为各层次评价指标的比率标度建立比较矩阵,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而建立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矩阵,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湖北省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模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灰色模糊理论的多层次大坝安全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影响大坝安全运行的各种指标和因素,根据现行规范构建了大坝安全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应用灰色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理论,将隶属度和灰度应用了评价过程中,建立了基于灰色模糊理论的多层次大坝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武汉市为例,提出了武汉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合理确定指标标准值,并建立了基于可变模糊识别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模型,采用可变模糊集理论计算样本指标对各级别指标标准值区间的相对隶属度,指标权重通过主客观相结合途径确定,即准则层指标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层指标采用熵值法确定。结果表明,武汉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属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绘制江西省铅山河流域山洪灾害风险区划图,从危险性和易损性两方面构建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建立了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绘制了研究区山洪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分布图,并结合实际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对其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铅山河流域山洪灾害风险度相对较高地区主要分布于武夷山镇、篁碧畲族乡、天柱山乡、石塘镇、英将乡等流域中上游段,风险度较低地区则集中于流域下游永平镇附近,评价结果与该流域实际情况较为吻合,说明所构建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有效可靠。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地区山洪灾害风险区划图绘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合理评价一个地区水资源高效管理水平,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水资源高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综合评价目标地区水资源管理水平,最后利用加权平均原则求取隶属等级。实例应用结果表明,宿迁市的水资源管理等级为一般略偏向于良好,应重点从用水效率上加强管理;苏州市的水资源管理等级为良好略偏向于一般,优于宿迁市,但仍需从用水总量上严格控制;该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合理,评价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9.
水安全问题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水安全的分析和评价是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安全与否的重要手段,而全面合理的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水安全评价效果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对区域水安全的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引入层次分析法对各影响因素重要性程度进行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剔除了其中权重较小的因素,形成了相对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这种对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能够避免因指标选择过少而影响评价精度,也能降低后续计算的复杂程度,同时也不会对评价的效果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再生水评估模型不全面、易丢失原始信息等情况,选取典型评价指标建立了一套多级再生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熵权法创建的组合赋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针对多评价指标选择改进的多级优度评价法,建立起基于物元分析与关联函数的再生水综合评估模型,以关联度判别各指标的优劣,用多级优度计算结果判定再生水综合发展能力,最大程度地利用所有原始数据。云南省三市再生水综合发展能力评估应用表明,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进而验证了多级优度评价法用于再生水综合评估工作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区域灾害系统论的风险评估方法,将区域农业旱灾风险系统分为危险性、暴露性、灾损敏感性和抗旱能力4个子系统,提取了21个干旱指标,建立了农业旱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基于集对分析评估了安徽省16个市2006~2016年的农业旱灾风险等级。评估结果表明,安徽省农业旱灾风险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旱灾风险等级具有从北向南递减的空间分布,即淮北(中险)江淮(轻险)江南(微险);2006~2016年间,安徽省处于微险的地区基本保持不变,处于轻险的地区有增加趋势,处于中险的地区有下降趋势。评估结果与安徽省实际旱情基本符合,表明集对分析用于农业旱灾风险评估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承载过程的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复杂系统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问题,提出从水资源支撑力、水资源压力、水资源调控力三个子系统选择指标,建立基于承载过程的水资源承载主客体耦合评价模型,对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各评价年水资源总体处于可载状态,承载支撑力不足地区人口趋于超载,经济超载地区多为重工业城市,皖北地区承载力总体小于皖南和江淮地区。计算结果符合研究区域实际情况,可为安徽省水资源的可持续承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鉴于现有研究缺少从定性角度对干旱进行预测,利用可公度理论中的三元、四元、五元可公度式及构造出的可公度数频率阈值,从定性角度对安徽省1949~2006年间的严重干旱记载年份进行可公度数统计,预测和验证了2007~2011年间可能发生严重干旱及特大干旱,并在延伸记载序列基础上进行再次推演。预测结果表明,安徽省在2012年出现严重干旱、2013年出现特大干旱的可能性较大,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鉴于土壤含水率距平百分率能有效解决不同气候区农业旱灾识别标准不一致的问题,选取土壤含水率距平百分率指数,利用VIC模型模拟了东北地区1951~2010年逐日30km分辨率网格逐日平均土壤含水率资料,计算逐日土壤含水率距平百分率,结合东北地区历史实际干旱发生情况,采用频率分析方法制定农业干旱定量评价标准,对典型历史干旱事件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土壤含水率距平百分率指数的干旱等级划分标准识别的历史干旱与文献记载基本一致,划分标准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鉴于海河流域干旱问题突出,根据2001~2013年MODIS的NNDVI数据构建了条件植被指标(VVCI)对海河流域进行月尺度干旱评价,并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SPI)和河北省农业干旱受灾面积(AADAA)资料与其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海河流域近13年干旱特征。结果表明,VVCI指标较传统的SSPI指标在海河流域具有更好的适用性;海河流域整体干旱呈减缓趋势,而平原区白洋淀平原和子牙河平原的干旱均呈加剧趋势;3~6月和10~12月是海河流域干旱易发期,表明海河流域冬小麦受干旱影响的风险较大,尤其是春旱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16.
针对江苏省淮北地区土壤旱情评估问题,采用WRF-NoahLSM耦合模型模拟了淮北地区2011年2~7月降水量及土壤含水率,并与实测的降水量及土壤含水率做了对比,进而评估了淮北地区的土壤旱情。结果表明,WRF-NoahLSM耦合模型能较准确地模拟降水发生日和弱降水的降水量,以及2~7月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模拟土壤含水率的时空合格率大部分达到了60%以上,尤其是模拟深层土壤含水率的合格率较高;模拟评估淮北地区2、5、6月为中等干旱,3、4、7月为轻度干旱,在大部分地区模拟的干旱等级在干暖季略偏高,湿季略偏低。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安徽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依据安徽省14个典型站点1962~2013年逐日降水量资料,以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作为干旱等级评价指标,引入云模型研究了安徽省干旱时空分布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特征,并采用ArcGIS的反距离权重法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干旱频率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干旱年际变化呈逐年波动式的缓解趋势;在时间尺度上,干旱年际分布均匀性最好,春季最不均匀,夏季稳定性最好,年际和春季次之,秋、冬季最差;在空间尺度上,皖北地区干旱分布最不均匀,皖南地区的均匀性最好,皖北地区稳定性最好,皖南地区稳定性最差;安徽省干旱频率空间分布基本呈纬向分布,即干旱发生频率自北向南递减。  相似文献   

18.
基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云南大旱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云南省相关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云南省各州市水资源承栽能力进行评价和排序,并分析大旱形成的原因.针对云南省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及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给甘肃省抗旱减灾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选取甘肃省境内的52个气象台站1951~2010年的月降水数据,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采用干旱强度分析、干旱频率分析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对不同时间尺度的气象干旱强度、频率、空间分布、周期分析等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间尺度的SPI对干旱表征效果有差异;干旱频率和强度呈规律性的时空变化,年代际变化呈现大旱大涝的特征;中旱以上频率分布在26%~60%之间,极端干旱以上频率分布在2.01%~18.00%之间;雨季和旱季干旱强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干旱以13年为主周期变化;全省旱情分布呈现出从西北地区向东南地区逐渐减弱的趋势,局部湿润地区有变旱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