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332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35篇
化学工业   28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70篇
矿业工程   696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9篇
水利工程   18篇
石油天然气   252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94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4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国内金属矿产资源供应力的现状与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国际金属矿产储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我国矿产资源供应力不足,对外依存度提高。由于浅部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危机矿山现象突出,接替资源供给不足。我国的矿石冶炼能力〉采选能力〉新增探明接替资源量,从而危机矿山成为限制资源供应力的主要瓶颈。在政府高度重视与相应政策出台情况下,基础理论与找矿实践相结合,在主要矿种的隐伏矿体预测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而采选冶新流程的开发利用提高了矿石的利用率,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成为缓解金属矿产资源危机的重要方向与有效措施。以科学技术进步和管理制度创新为核心进行开源节流,是增强国内金属矿产资源供应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2.
我国东西部矿产资源开发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产资源开发是关系国家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简要对比了我国东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东西部矿产资源开发中应注意的五个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地域广阔,应以铀、金、铜、铬、钾以及铂族元素等战略和急缺矿种作为主要的勘查开发对象,主要目标是尽快摸清矿产资源潜力,发现矿产资源战略后备基地;东部地区原有矿山矿带深部有很大潜力,存在“第二”找矿空间,可以金、银、铜、铅、锌、钼、钨等矿产为重点,开展深部勘查和研究工作,为老矿业基地寻找接替资源。并针对西部和东部的不同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3.
钨多金属矿产资源开发浅析--以崇义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钨资源储量居世界首位,占有绝对的优势,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开采、生产以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一个重要课题。崇义县属赣州市崇-余-犹矿业经济规划区,其钨矿资源属于地区重点矿山资源储量接替勘查点,自1965年在崇义县高岔等地的隐伏钨矿体和新安子隐伏钨矿床发现以来,随即陆续发现了淘锡坑等钨矿区。20世纪70年代后钨业资源渐成为崇义地区支柱产业之一。近年以来,当地钨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资源的影响和制约,钨矿资源开发与经济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尝试,将对该地区合理配置本地区矿产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综合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矿产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旨在分析崇义地区钨的资源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结合当地国民经济的发展,提出如何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4.
中国锂矿资源需求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锂矿资源较丰富,主要为盐湖卤水型和矿物型两种锂矿床类型。但是我国的锂矿资源供应能力较差,对外依存度较高。2017年,我国碳酸锂消费量高达12.47万t,占全球消费量的52.48%,已经成为全球碳酸锂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本文利用部门消费法,按照行业用锂量对我国锂电池行业、玻璃行业、陶瓷行业、润滑脂行业以及空气处理行业5个主要用锂部门需求进行了预测,并对其他用锂部门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我国未来锂电池行业需求将呈几何级增长,玻璃行业与陶瓷行业稳步增长,其他行业保持缓慢增长的态势,并得出我国未来锂矿资源的需求量分别为2020年19万t、2025年31万t、2030年50万t。对于这种严峻的消费形势,提出了我国未来锂矿资源勘查开发、技术手段的研究及战略布局方向的问题,并给出加大勘查力度、增加科研投入以及全球战略合理布局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5.
西藏多不杂铜矿是一大型斑岩型富金铜矿床,已探明铜资源量超过400×104 t,目前尚未开发且研究主要集中于找矿与地质成矿等方面,很少进行环境方面的研究。为了解西藏多不杂铜矿在未开采前矿区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状况和迁移特性,对多不杂铜矿区地表土壤和萨玛隆河河床沉积物进行了样品采集,测试Cu、Pb、Zn、As、Cd、Cr、Hg等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和赋存形态; 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风险评估编码法对矿区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和生物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多不杂铜矿区地表土壤和萨玛隆河河床沉积物中的多数重金属元素含量分配受到多不杂铜矿的影响很大,且二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多不杂铜矿区地表土壤中Cu尤为富集,含量最高达到21 020.000×10-6,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Ⅲ级标准的50倍,综合污染指数为39.43,达到重度污染级别,多数样品的地累积指数也达到极强污染级别,且其生物活性为中度风险,容易迁移转化,对环境的影响很大; 萨玛隆河河床沉积物中Cu最高含量为2 406.000×10-6,为Ⅲ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6倍,其综合污染指数为38.13,显示重度污染,污染率为91.6%,但其生物活性为低风险级别,迁移能力较弱,对环境的影响不是很大,但仍不可轻视; Cd虽然含量不高,低于Ⅲ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但是其在河床沉积物中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存在(占比为48.01%),生物活性达到极高风险级别,对环境影响较大; Pb、Zn、As、Cr、Hg含量普遍较低,且生物活性较弱,能够稳定存在于土壤中,基本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86.
汤丹铜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缘的康滇构造带,矿体产于中元古界落雪组白云岩与黑山组碳质板岩中,分别称为东川式和桃园式铜矿体。铜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受层位控制明显,具有多层位赋矿特征。通过梳理主要控矿要素,总结成矿规律,结果表明:汤丹铜矿床的东川式(Ⅰ号和Ⅱ号矿体)与桃园式(Ⅳ号矿体)铜矿体受连通性较好的横向断裂控制,铜矿化强烈的地段,NW向横向断裂较发育; 落雪组渗透性较好的砂质白云岩和黑山组碳质板岩为主要含矿层,岩性控矿特征明显; 赋矿围岩的V/Cr、V/(V+Ni)、Ce/La沉积环境判别图解显示氧化-还原界面是成矿有利地段。结合近两年对东川矿田的深边部找矿工作部分成果,以多层位成矿体系为依据,以因民铜矿区为例进行多层位找矿分析。调查发现因民铜矿区横向断裂较发育,每400 m约有12条,局部分布较密集(每100 m约有9条),落雪组二段青灰色白云岩和黑山组碳质板岩中均具有一定的铜矿化,多个原生晕样品Cu质量分数大于2 000×10-6,预测在东川式层状铜矿体上部层位具有寻找东川式层控脉状铜矿体和桃园式铜矿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87.
微生物白云岩形成机制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微生物白云岩沉淀作用机制的研究拓宽了沉积学中"白云岩问题"研究的视角。硫酸盐还原反应、产甲烷作用、有机分子水解等一系列可促进沉淀白云石的微生物代谢机制的发现,延伸了微生物白云石(岩)形成模式;有关可溶解硫化物催化白云石沉淀的研究,不但强调了硫酸盐还原反应机制,也为重新认识硫酸盐还原反应促进白云石沉淀机理提供了新线索。在现代环境中,微生物席内的原生白云石沉淀的发现,将微生物过程引入地表环境原生白云石沉淀作用和机理的研究,可能为寻找地层记录中的微生物白云石提供了更多有益的工作手段和思考途径。然而更加复杂的白云岩地层记录说明,运用微生物白云石去解释复杂的地质记录还存在着较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8.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霸县地区是地热资源富集区,其以"雄县模式"为示范引领,成功打造了中国第一个"无烟城"。为指导下一步地热能的勘探开发,基于大量油田钻井实测温度和压力数据,对该区现今地温梯度及温度、压力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了温压场与地热资源的关系。结果表明:(1)该区现今地温梯度介于21.8~73.5℃/km,平均值为33.5℃/km;(2)霸县地区地层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其平面变化特征与地温梯度展布特征相似,两者都与基底起伏形态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对于同一深度,牛驼镇凸起温度最高,而廊固凹陷和霸县凹陷则较低,牛驼镇凸起北部、霸县凹陷中部及廊固凹陷中东部普遍存在高异常温度区,是潜在的地热资源有利开发区;(3)霸县地区现今地层压力以常压、弱超压为主,其平面分布规律随深度变化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廊固凹陷南部和霸县凹陷南部在深度4 000 m处普遍发育中—强超压带,在开展下一步的地热能开发时需要格外注意。  相似文献   
89.
在柴西区域演化史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平衡剖面恢复了南翼山构造的形成过程,最后结合油气藏解剖,分析了南翼山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南翼山构造的形成与柴西区域演化相匹配,其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路乐河期至下油砂山期处于弱伸展阶段,发育小型断陷;上油砂山期至狮子沟期为弱挤压阶段,构造应力反转,受NNE—SSW向挤压,狮子沟期挤压加强,形成背斜雏形;第四纪强烈挤压阶段,形成现今的背斜构造。构造形成演化对成藏的影响体现在油气储集、运移和成藏期次3方面:构造演化控制了裂缝的发育期次及分布,从而改善了南翼山低孔低渗储层质量;翼北和翼南2条深断裂及伴生裂缝,构成了油气运移的通道;喜山中期和晚期2次关键构造运动,控制了油气成藏期次。  相似文献   
90.
钾盐矿物与矿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常见的水溶性富钾矿物与矿床以及非水溶性富钾矿物与岩石进行了梳理,重点对钾石盐、光卤石、钾盐镁矾、无水钾镁矾等10余种水溶性钾盐矿物的矿物学及鉴定特征、成因与矿物组合与物理化学性质等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4类典型钾盐矿床的特征以及我国可溶性钾矿资源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同时对钾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热力学特征参数进行了归纳整理。成果对于水溶性富钾矿物的鉴别与鉴定及其深入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对这类矿物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