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8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5篇
建筑科学   299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8篇
水利工程   8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441.
数字技术向乡村地域延伸与渗透,深刻影响着乡村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组织方式及结构。乡村国土空间治理的对象、主体、技术都在数字技术的介入下发生了转变。在梳理数字技术介入下乡村发展转型的物质空间特征及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剖析了数字化转型下的乡村国土空间治理主体关系,从乡村数字治理的空间底座框架及其关键技术体系两个方面构建了基于乡村多主体协同治理的国土空间数字治理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42.
基于HHT方法的宜昌近百年径流演化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教智  陈晓宏  黎坤 《人民长江》2005,36(11):34-36
介绍了-种新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即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的希尔伯特-黄变换(HHT)方法,并应用此方法分析长江宜昌站近100a来天然径流资料系列,同时提出了一种"边筛分、边延拓"的对称延拓方法处理EMD分解中的边界问题.结果表明,长江天然径流演化模式由5个本征模态函数和一个零均值趋势项组成.通过分析各个IMF分量,得出不同尺度径流波动对径流演变的作用,并分析出长江流域的天然径流演化与QBO、ENSO、日月交食年、太阳黑子和长江流域气温变化等气象、气候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443.
为分析广花盆地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基于广花盆地80个地下水监测井2010~2015年的监测数据,运用单项组分法和综合要素法评价了广花盆地的地下水现状,并分析了主要超标指标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广花盆地主要超标指标和地下水综合质量近六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广花盆地地下水的主要超标指标为氨氮、亚硝酸盐、锰、高锰酸盐指数和铁,各超标指标的浓度均呈下降趋势,但趋势不显著;受降雨影响,丰水期水质总体较枯水期好;受工业污染和人类生活污水影响,靠白云区一侧地下水水质总体较花都区差;受广州市农业污染、工业污染和人类生活污水逐年减少的影响,广花盆地地下水综合质量越变越好。研究成果可为广花盆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4.
河口地区受高强度局部暴雨和潮位顶托作用的影响,复合洪水及衍生滑坡灾害频发。提出了一种复合洪水及衍生滑坡灾害风险评估及空间迁移规律研究的综合方法,以广州市为研究区,构建了广州市复合洪水及衍生滑坡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对多源复合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并基于标准差椭圆法探究上述3种灾害的风险空间分布格局及灾害风险迁移规律。结果表明:(1)广州市有52.81%的地区属于中高风险及高风险区域,复合洪水及衍生滑坡灾害风险整体上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特点,其中从化区和增城区风险较高,因此,应对以上区域采取防灾减灾措施降低灾害风险;(2)暴雨洪水-复合洪水-复合洪水及衍生滑坡灾害的风险重心先向西南方向移动后向东北,灾害风险呈现西南—东北分布格局,灾害风险的聚集效应先增强后逐渐减弱。研究结果可为复合灾害的风险决策及防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45.
杜懿 《人民珠江》2023,(3):40-50
为提高东江流域未来气候预估结果的可靠性,采用多种方法对CanESM2全球气候模式输出的气温和降水进行了统计降尺度处理。研究发现:SDSM模型和Delta方法分别对东江流域的气温和降水有着较好的降尺度模拟效果。气温上,相较于基准期(1961—2005年),至21世纪末期(2081—2100年),东江流域的日最低气温将升高2.26℃(RCP4.5)和3.65℃(RCP8.5),日平均气温将升高2.70℃(RCP4.5)和4.69℃(RCP8.5),日最高气温将升高2.79℃(RCP4.5)和4.95℃(RCP8.5),其中以夏季和冬季的增幅最为明显;降水上,未来东江流域的年降水量将保持着增加趋势,增速分别为16.4 mm/10a(RCP2.6)、8.7 mm/10a(RCP4.5)和25.4 mm/10a(RCP8.5),且以夏、秋两季增加最为显著。整体来看,未来东江流域在汛期出现极端高温和暴雨洪灾的风险将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46.
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是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建立健全规划设计标准体系是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文章通过系统梳理我国养老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标准的发展历程,从服务对象、配置模式和配置原则3个方面总结其共同特点,指出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存在设施名称、分类体系和建设规模指标不统一,以及对部分设施缺乏明确的指引、对不同设施的联合配置缺乏指标约束等问题,并从5个方面提出了对现行标准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47.
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公告称,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同时发布的《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指出,我国已具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基本条件。这标志着从2020年初爆发、持续了近三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管控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冠疫情给人们的工作、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我国城镇化及人居环境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本刊特策划本期笔谈,邀请规划各领域的专家,从专业的视角,围绕“后疫情时代的城市韧性建设”展开讨论,剖析城市韧性建设在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足提出规划应对策略,期望为未来城市的韧性建设与提升提供有益参考。蔡云楠等提出城市防疫韧性是“医疗设施+环境安全+空间品质+治理机制”的综合表现,缺乏任何一个要素的理解都是不完整的。城市防疫韧性的提升需要政府的超前谋划和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对其研究也不仅仅是“医学+环境学科+空间规划+管理学”的融合领域,还需要来自更多视角和系统性的并行研究及跨学科的融合思考与实践。翟国方认为保障人民健康的全面发展是城市规划愈来愈重要的内容,系统增强城市韧性则是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