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88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21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20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6篇
水利工程   125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31.
基于三维GIS的地形可视化研究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海红  王峰 《微机发展》2006,16(7):230-232
给出了一个适用于水利领域的三维可视化系统的组成,介绍了解决超大数据量数字高程模型(DEM)快速显示的算法,将地物在地形中进行显示,研究了基于三维场景空间分析的理论,最后对系统的实现作了简要介绍。实践表明该系统能在PC机上流畅地运行,图形的生成速度和质量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32.
基于最大熵原理的贝叶斯不确定性反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基于确定性数值模型的各种常规反分析方法未能综合考虑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因而难以
有效模拟复杂工程系统的不确定性特性这一不足,对工程结构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反分析方法问题进行了
研究.从不确定性分析角度,把工程结构看作为不确定性系统,提出基于最大熵原理的贝叶斯不确定性反
分析方法,将信息熵理论与贝叶斯法有机结合,使不确定性反分析的系统辨识问题转换为对贝叶斯准则
函数的最优化求解问题,并通过适当的优化求解方法,实现对工程结构参数或荷载项源的反演分析.对坝
体和坝基材料参数的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反演结果正确,精度高于目前常用的确定性反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33.
一种配电网潮流计算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辐射状配电网的结构特点,应用前推回代法进行潮流计算,以广度优先搜索策略为理论基础,通过广度优先搜索遍历并借用ADT栈形成网络层次结构,来确定前推回代的节点顺序,形成一种实用的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该方法可以处理多分支辐射网,无需复杂的网络编号、不用形成导纳矩阵,而且迭代次数少、结果精确。该算法已在实际城区配电网应用,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334.
高效地使用资源和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是传感器网络中高效路由协议应考虑的很重要的问题。提出一种能解决以上两种问题的新算法,即在算法中使用双簇首,可以减少任何形式的流行算法的使用,因而节约了许多资源并且使得路由发现更容易。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双簇首极大地减少了路由发现过程中的信息开销并且延长了网络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335.
面向嵌入式Linux系统的图形用户界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孙少华  徐立中 《微机发展》2005,15(10):123-125
图形用户界面(GUI)是嵌入式Linux系统的一个最至关重要的方面,是用户与系统之间的接口。文中详细介绍了面向嵌入式Linux系统的几种典型GUI系统,分析各种GUI的特点,并指出其不足之处,对嵌入式Linux系统的开发人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36.
混凝土–堆石混合坝是一种新型坝体结构。混凝土墙后土压力的大小和分布会直接影响混凝土墙甚至整个坝体的稳定性,而目前针对其研究较少。基于此,开展混凝土–堆石混合坝模型试验,研究填筑和蓄水期混凝土墙的变位模式和墙后土压力分布,同时根据加卸荷三轴试验结果建立非极限状态下堆石内摩擦角发挥值、墙土摩擦角发挥值随位移的变化关系,提出初始位移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推导出考虑墙体水平位移的准极限状态土压力计算公式。研究表明:混凝土墙的变位模式以平动为主,墙后土压力随混墙体水平位移变化较大,蓄水结束时刻墙后土压力为填筑结束时刻墙后土压力的2倍左右;所提公式能够较好地反映土压力随墙体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可作为库仑土压力的补充。  相似文献   
337.
 集中渗漏的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与岩土体发生热交换,从而改变附近的地温状况。结合集中渗漏通道自身特点假定渗漏通道为圆柱状,对形成集中渗漏通道后的岩土体温度场和渗流场特征进行分析,建立圆柱状渗漏通道热源模型,分别描述渗漏通道内外的传热过程。根据渗漏通道内的水流导热微分方程进行推导,确定通道为有限长和无限长2种情况下的沿程温度分布公式,由实测的温度变化通过反演可求出渗漏流速。通过室内试验模拟地下水渗漏通道的传热问题,得到不同热源强度、边界条件、渗漏水流速等相关因素影响下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并计算出不同工况下的流速,与实测数据相比误差较小,由此验证所建立的热源模型和提出的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38.
 利用空心圆柱扭剪仪,针对相对密度Dr = 50%的饱和南京细砂,进行三向非均等固结状态下的竖向–扭转耦合加载试验,并通过分级加载较为真实地模拟变幅波浪荷载的作用。分别考察初始主应力方向角、初始偏应力比、初始中主应力参数对残余孔隙水压力与累积损失能量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累积损失能量下,残余孔隙水压力随着初始主应力方向角及初始偏应力比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初始中主应力参数的增大而增大。并初步建立残余孔隙水压力与归一化累积损失能量之间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339.
泥石流近景摄影测量及可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对泥石流实验实施近景摄影测量的情况 ,以泥石流实验中由两台相机对泥石流连续同步拍摄的立体像对作为量测介质 ,采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或测图仪观测泥石流表面特征点三维坐标 ,通过建立泥石流三维立体模型获得泥石流运动动态过程及系列参数。三维坐标量测精度约为± 4mm。  相似文献   
340.
从物理试验和数学模型研究两方面介绍和总结了近10多年来渗流–应力–化学溶蚀耦合作用下裂隙岩体渗透特性的研究现状。目前无论是物理试验还是数学模型研究,都还是主要利用宏观均匀化的方法来研究裂隙岩体渗透特性变化规律、及其与各影响因素(如应力、温度、渗透流体酸碱度、溶质浓度等)之间的宏观关系,但这种宏观均匀化方法还存在很多不足:如难以表述由于溶蚀作用岩石孔隙结构的细观变化,也难以表述渗流通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等。因此认为进一步深入开展以下3方面的研究将更有利于揭示复杂地质环境下裂隙岩体渗透特性机理:控制和量测技术一流的耦合渗流试验设备的开发以及现代无损探测技术引入(实现细观的实时的观察图像和数据)、数字岩芯技术的开发、建立微观-细观-宏观不同尺度的多物理化学场耦合的数学模型与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