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5篇
建筑科学   68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16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34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41.
《Planning》2021,(1)
生态扶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道路的重要内容,贫困地区广泛开展的生态扶贫实践是以"两山论"为精髓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贫困地区与生态脆弱地区高度耦合是中国推进生态扶贫的现实背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中国实施生态扶贫的内涵要求。中国的生态扶贫实践,路径多元,模式多样,主要包括参与生态工程建设、实施生态补偿政策、设置生态公益岗位、发展生态特色产业、开展易地生态搬迁五种类型。中国在生态扶贫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一是与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水平相结合;二是与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结合;三是与促进自然资源保值增值相结合;四是与发展乡村特色生态产业相结合;五是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相结合;六是与促进乡村治理有效相结合。2020年后,相对贫困地区的政策导向将由生态扶贫迈向生态振兴。  相似文献   
142.
《Planning》2018,(2)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社会实践,可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基本特征定义为"一个中心、五大维度"的生产力体系: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发展生产力的出发点、立脚点和核心点;生产力的"五大维度"分别是经济生产力、科技生产力、社会生产力、文化生产力和生态生产力;五大生产力的作用是:经济生产力是物质的基础,科技生产力是智力的支撑,社会生产力是民生的保障,文化生产力是精神的引领,生态生产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五大生产力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同向发展、同行发展、共赢发展,统一于服务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促进五大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3.
大型水坝是人类工业文明的标志。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多数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后大坝时代,对筑坝的生态环境和社会负面影响进行深刻反思,在此背景下国际反坝运动蓬勃发展。本文考察了国际反坝运动的发展过程,剖析了其局限性和合理性及其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含义,并提出我国在水坝和水电发展政策及决策机制方面进行调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4.
莫扬  沈群红  温超 《科普研究》2013,8(5):58-64
我国科技馆专业人员评价制度发展滞后,专业化程度不高。现有职称及职业资格系列与科技馆人员主体工作内容和核心职责不符合,现有专业技术职称复杂、零散,没有形成全国行业内的统一规范和标准。科技馆专业人员评价在编制管理、职务体系及聘用方式等方面要遵循行业特点,下放人事自主权,逐渐从行政管理模式转型到公共服务采购模式。评价标准要基于规范的胜任素质模型的思想进行动态维护和发展,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逐步完善行业管理,加强评审专家和人事管理干部的人员评价专业能力的建设,适度考虑专业技术职务评价与职业资格制度之间的对接。  相似文献   
145.
为诊断地球工程对全球陆地气候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的影响,采用BNU-ESM模式的地球工程和非地球工程情景日值气温和降水数据,对比分析了两种情景下整个研究时段(2010—2099年)、地球工程实施期间(2020—2069年)和地球工程实施结束后(2070—2099年)的全球陆地气候变化特征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两种情景下全球陆地气温变化趋势空间格局的一致性优于降雨量变化趋势空间格局。3个时段全球陆地气温主要以增加趋势为主,2070—2099年两种情景下开始出现减少趋势。地球工程在不同时段改变了不同区域和次区域降雨量变化趋势的方向。(2)地球工程在3个时段对全球陆地气温变化趋势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地球工程在2010—2099年对气温增减趋势影响最小,多介于-0.2~0.2℃/(10 a)之间;在2020—2069年对气温增加趋势的抑制作用最大,多数地区抑制幅度超过了0.4℃/(10 a);在2070—2099年对气温增加趋势的促进作用最大,多数地区促进幅度超过了0.4℃/(10 a)。地球工程实施前后全球陆地降雨量变化趋势差异增大,尤其是在中低纬度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与次区域特征。(3)地球工程未对全球气候的波动性产生根本改变。两种情景下的全球陆地气温和降雨量的波动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4)地球工程对北半球陆地气温波动的影响大于南半球陆地。地球工程情景下实施结束后的气温波动特征明显小于实施期间。地球工程对全球陆地降雨量波动特征的影响具有异质性。2020—2069年地球工程对南(北)半球陆地的降雨量波动特征的影响以促进(抑制)作用为主;地球工程对2070—2099年及地球工程实施前后降雨量波动特征的影响恰好与2020—2069年相反。  相似文献   
146.
在《巴黎协定》制定的1.5℃温控目标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地球工程作为人为快速给地球降温的手段,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采用BNU-ESM模式的2020—2099年地球工程和非地球工程(RCP4.5)情景下的0.5°×0.5°的日值降水数据,基于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划分的24 h降雨强度划分标准,诊断了地球工程实施期间(2020—2069年)和结束后(2070—2099年)的5种强度降雨量的空间格局及差异特征,以此来揭示地球工程实施对中国不同强度降雨量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1)地球工程在实施期间及结束后并未根本性改变中国不同强度降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两种情景下的中国不同强度降雨量空间高低分异格局具有相似性,但地球工程实施结束后的中国不同强度降雨量的相似性整体低于实施期间。(2)两种情景下的差异表明在地球工程实施期间,地球工程对中国低强度降雨量以促进作用为主,抑制作用为辅;对中高强度降雨量则以抑制作用为主,促进作用为辅。在地球工程实施结束后,地球工程对低强度降雨量起抑制作用的区域增多,对高强度降雨量起促进作用的区域增多。(3)地球工程情景下实施前后表明,相比实施期间,地球工程实施结束后对中国不同强度降雨量的影响主要以促进作用为主,抑制作用为辅。研究对于认识地球工程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具有前瞻性意义,同时也可为中国在地球工程国际治理和谈判中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47.
针对流域初始排污权配置的相关研究成果,在界定流域初始排污权配置内涵的基础上对流域初始排污权的3种配置机制及其优缺点进行系统剖析。对不同配置机制下的流域初始排污权配置方法进行综述,并提出了流域初始排污权配置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8.
针对协同创新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基于支持向量机(SVM)与直觉模糊集理论,构建了创新合作伙伴的两阶段选择指标体系及"初选——精选与优化"决策模型。初选阶段,针对初选合作指标体系,利用SVM缩小创新合作伙伴的选择范围;精选与优化阶段,在充分考虑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创新伙伴多属性、群体决策性等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直觉模糊集TOPSIS法,最终确定协同创新合作伙伴。最后,通过对某医药企业创新合作伙伴选择的算例分析,证明了该决策模型的可行性,为协同创新合作伙伴的优选问题提供新的决策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9.
近50a来,塔里木河流域产生的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的原因是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干扰所造成,基于月时间尺度的水文资料,采用对比分析法,从径流的年内过程、年际过程、来水过程等方面,分析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干扰特征,根据研究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采用数理统计法——有序聚类法和游程检验法,计算出了流域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干扰点。  相似文献   
150.
本文首先介绍了智能安防报警系统(IPAS)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就串并口技术在该系统中的应用作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