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8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83篇
电工技术   85篇
综合类   39篇
化学工业   37篇
金属工艺   175篇
机械仪表   909篇
建筑科学   17篇
矿业工程   9篇
能源动力   94篇
轻工业   21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武器工业   12篇
无线电   20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0篇
冶金工业   23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77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嘉炜  卢曦 《机械强度》2021,43(3):686-692
为了对八沟道等速万向节内套进行结构和静强度设计,从钢球选型出发,对八沟道等速万向节内套进行了结构参数正向设计.对内套危险截面进行了全场静强度设计,以理想静强度场为目标,定量匹配了危险截面静强度的材料、热处理,并对全场静强度设计进行了定量评价.使用MTS静扭转试验机对等速万向节总成进行了静强度扭转试验,并用显微硬度计对内套进行了显微硬度试验以验证理论,结果表明按照基于强度场的机械结构和零部件的静强度设计与匹配方法设计的八沟道等速万向节星形套能够满足强度和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ERP编码的原则,介绍了常见的四种编码方法:顺序码、分类码、结构码和组合码.最后结合实例介绍了编码系统中各模块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周洁琛  崔建昆 《机械》2005,32(2):4-5
提出了一种曲柄摆块输入式少齿差传动机构,介绍了机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对内齿圈中心运动轨迹误差以及机构的传动比波动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4.
宋小奇  何伟铭 《传感技术学报》2012,25(11):1511-1515
硅晶元等高精度平面度测量时,为提高测量可信性,对所用位移传感器标定已成为业界常规。本研究针对用于基于逐次两点法(STPM)测量硅平面的两电容式位移传感器2804/3890 J设计了一种压电陶瓷标定系统,实现其标定间隔达到8nm/1 mV,提高了标定的精确度。建立基于灰色理论的GM(0,2)系统数学模型,确立待标定传感器测量结果的回归模型,以得到传感器特性的最佳估计,并确定其联合不确定度,得到被标传感器的测量不确定度的最佳评估。与传统回归模型比较,得出GM(0,2)模型具有很好的精度,满足要求。通过STPM测量过程的模拟,得到用此传感器实施的STPM测量的测量精度约为56 nm(λ=20 nm)。  相似文献   
5.
应用COG在降低基于单片机控制系统的人机交互成本同时,也使人机交互的编程复杂性加大,提出一种基于DSP驱动的可配置化COG界面显示控制方法;探讨了DSP驱动COG显示的意义及其实现原理,论述了方法中COG显示词汇信息库和页面信息库的可组态化组织方式,给出了父子页面和兄弟页面之间的切换原理,以两个信息库为基础,设计通用的驱动引擎来控制显示界面,实现人机交互的可配置化;最后以电动执行机构人机交互的实现为实例,进一步说明提出的可配置化COG显示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赵福旺  杜鹏  杨帆 《计算机仿真》2012,(4):216-218,361
在骨折愈合应力准确预测问题的研究中,骨折愈合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应力是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加快骨折愈合的速度和提高质量,及时了解骨折愈合过程中应力的变化趋势并调整加力的大小,就显得很重要。然而应力的变化是不确定的,用传统的观察法医生很难确定次日应力的大小,用单一的GM(1,1)模型预测精度也不高。根据神经网络能有效修正灰色预测模型的思路,提出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及径向基神经网络的组合预测模型。先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1)模型,用已有的实测应力数据对次日的骨折断面应力进行预测,然后用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差值训练神经网络,从而可以对灰色预测的值进行修正。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应力预测的模型获得较高的预测精度,说明组合预测模型效果优于单一的灰色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型软包锂离子电池热物性参数的测定问题,提出适用于该型电池的热参数表征方法. 基于准稳态导热原理,建立电池的传热理论模型. 开展实验研究电池的比定压热容和导热系数与温度的依变关系,分析热损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对测试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电池比定压热容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线性增大,导热系数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在900 s内可以测得电池热参数在10~60 °C下的变化状况,实验验证结果显示测算精度高于92.3%,具有测算周期短、准确度高和测试灵活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ARM9的自适应模糊PID定长切割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管材在线定长切割过程中位置和速度跟踪控制的难点问题,研发了以基于ARM9 S3C2416微处理器的控制器为核心的定长切割控制系统,并且采用基于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的伺服闭环控制系统,实现了管材定长切割的高精度控制。主要讨论了定长切割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伺服系统建模、自适应模糊PID伺服跟踪技术的应用。实践证明:该控制系统采用触摸屏代替PLC,功能稳定,实时性高,操作灵活方便;采用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可明显提高其动态响应性能及定长切割的精度,使控制系统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控制精度高等优点,能够满足定长切割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可再生能源在配电网中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其出力不确定性导致的弃风、弃光现象日趋严重.针对该问题,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背景下提出一种配电网动态重构与移动储能协同优化方法.首先,为缩减问题规模,融合时序负荷先验信息并采用模糊C均值算法划分重构时段,同时避免多余的开关操作.其次,考虑到可再生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构建计及时空相关性且对稀疏离群点具有鲁棒性的不确定集合.然后,建立配电网动态重构策略与移动储能经济调度的两阶段鲁棒协同优化模型,第1阶段选择关键开关与充放电站,第2阶段对重构开关与移动储能进行协同优化以评估第1阶段选择方案的经济性.针对模型多层结构的复杂性,采用嵌套的列约束生成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测试系统中的仿真计算,验证所提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比能量电池大倍率下的电化学特性特殊性,用传统的等效电路模型(equivalent circuit model,ECM)估计功率状态(state of power,SOP)存在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拓展的等效电路模型(extended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E-ECM)进行SOP估计。分析锂离子动力电池负载电流对极化内阻的影响,基于不同倍率测试和最小二乘的方法建立极化内阻与电流的关系;通过引入SOC偏差△z的概念,来描述电池内部的固相扩散反应引起的扩散压降,对部分SOC区间的△z进行了拟合预测;构建了考虑极化内阻电流依赖性和扩散压降的E-ECM模型,基于E-ECM模型进行电压限制下的10s和180s的SOP估计。搭建了面向单体电池的基本性能实验和SOP最大电流实验平台,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模型的最大电流平均误差不超过0.41%、最大误差0.51%左右,基于拟合预测△SOC处的最大电流误差为1.47%,验证了E-ECM模型对SOP估计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锂离子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功率状态估计与控制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