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
郭继业 《包装工程》2023,44(2):339-342
目的 探索旅游文创产品在地域文化的滋养下所造就的各种设计形式与创新方法。方法 我国的地域文化一直随着时代的脚步在传承发展着,其中的精华元素给了文化艺术设计领域以可贵的经验和全新的灵感。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现实发展背景,从文创产品设计的应用与发展视角出发,提出将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融合可能,并以两者结合的重要价值为依据,深入总结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挖掘元素、找准受众、丰富类别等思路,探讨了文化、功能、情感等层面的有效应用与创新。结论 地域文化视域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应以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属性迎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并以人民日常生活与地域文化为主要参考,突出设计者的独特创意,构建人与产品、文化的完美结合体,以丰富而独特的旅游文创产品求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2.
陈郁璐  雷青 《包装工程》2023,44(10):383-394, 428
目的 通过五维价值感知模型,洞察新生代群体文博文创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构建产品策略与设计方法奠定基础。方法 以文化消费与价值感知理论为基础,以情感、文化、社会、功能与价格价值感知为变量,对文博文创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及其关系提出研究假设;通过问卷调研获取相关数据,应用SPSS分析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假设检验。结果 得出情感价值感知是新生代群体文博文创消费需求的首要影响因素;文化价值感知是影响消费需求的关键因素;社会价值感知对文博文创消费需求具有重要影响;功能价值感知是必备而非显著性影响因素;价格价值感知基于新生代细分群体差异较大,对消费决策呈不同影响。结论 关注独特、共鸣、颜值与趣味交织的情感体验,满足基于文化认知、文化认同动机的文化探寻诉求,塑造自我价值与社交货币相互催化的社会价值感知,期待实现技术赋能下的“新文创”产品功能价值,构建满足价格预期与心理账户的文博文创产品层级体系,将对文博文创消费意愿提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郭晓芳  陈晨  张瑞霞 《包装工程》2023,44(20):406-413
目的 研究蒙古族毛毡和毛毯的图案特征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建立蒙古族毛毡和毛毯的样本素材库,运用SPSS软件中统计描述和卡方检验等方法,从图案特征的角度对比分析两者差异性。结果 蒙古族毛毡和毛毯在主纹、边纹特征与色彩应用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性。蒙古族毛毡常以几何纹样和植物纹样为主纹,几何纹为边纹,底色全部采用羊毛纯色,一种或两种配色为主,而蒙古族毛毯则多以博古纹和植物纹为主纹,植物纹和几何纹为边纹,此外主体纹样为博古纹的毛毯大多无边饰纹样,善用蓝色为底色,装饰配色丰富多样。结论 蒙古族毛毡采用擀毡和毡绣工艺,主要用于蒙古包室内外装饰,集中体现了游牧文化的典型审美特征,对于本民族文化的遗传性承继具有重要意义,而蒙古族毛毯采用编织和栽绒工艺,主要用于蒙古包和寺院室内装饰,体现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和佛教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的综合审美特征,对于本民族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吴海茹  寇迪一  邹晨  侍秉颂  郝亚岑  佟可新  成刚 《包装工程》2022,43(22):434-442, 456
目的 探索汉字与少数民族文字在字体形态上文化转译的可行性;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字的多元字型文化,拓展少数民族文化特征的汉字设计创新研究,服务于民族区域文化建设,助力民族品牌塑造。方法 运用“文化转译”方法展开对蒙古文字造型特征的提取,进行汉字文化物质层、行为层、精神层的蒙象汉体设计转译。在获得造型要素样本筛选结果、蒙象汉体转译方法建构、认知体验达成路径以后,进行赋能民族品牌升级的设计与优化,继而提升汉字民族文化内涵的表达。结果 围绕蒙古文多元字型的挖掘,完成蒙汉字型文化转译的设计方法探索、蒙象汉体设计、民族区域品牌优化实践。结论 基于文化转译视角的蒙象汉体创新设计研究是以设计学视角构架民族文字与汉字融通的桥梁,有助于深度挖掘民族文字造型的文化内涵,探索中国汉字传承与设计创新的新思路,为促进我国汉字设计事业的健康发展,赋能民族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与传播事业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王昕兵  苏雪童 《包装工程》2022,43(22):457-468
目的 通过将图什业图王府刺绣技艺与潮牌服饰进行设计耦合,使图什业图王府刺绣艺术表达契合现代审美语境,构建图什业图王府刺绣创新发展新样态。方法 借助文献分析与田野调查,对图什业图王府刺绣艺术特征进行归类分析。运用市场调研、文献分析等方法,整合潮牌服饰设计特征与原则,进行设计耦合。结果 通过“祥瑞凤凰”“喜上梅梢”“文武双全”三类图什业图王府刺绣潮牌服饰方案,形成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兼顾的刺绣新形式,构建创新设计流程。结论 将图什业图王府刺绣艺术特征与潮牌服饰进行设计耦合,探索传统刺绣技艺在现代潮流文化中的新形势,实现传统手工艺与潮流文化的结合,从而为蒙古族传统刺绣技艺的发展提供新路径,为振兴中国传统工艺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李恩田  王绍东  雷青 《包装工程》2022,43(22):425-433
目的 探析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器造型再设计应用方法。方法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通过焦点小组方法建立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器的语义感知评价量表,并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形态分析法解构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器造型元素,建立反应矩阵。以数量化Ⅰ类理论数据分析方法为基础,构建语义感知评价与各造型元素之间的对应关联模型。结果 共有16种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器造型元素对使用者的语义感知评价产生了显著影响,每种造型元素可对不同的语义感知评价产生正向或负向影响。结论 应用语义感知评价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器造型元素的对应关联模型,可以快速帮助设计师找到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产生正向影响的造型元素,规避产生负面影响的造型元素。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器造型再设计提供了高效的指导路径。  相似文献   
7.
刘畅  雷青 《包装工程》2023,44(6):286-301, 310
目的 旨在以文化基因理论为基础,从文化场域视角下分析、构建蒙古包文化基因图谱,传承蒙古包文化基因及进行现代设计转译。方法 通过显性与隐性因子结构化分析,从造型、色彩、纹样、材料、工艺、环境、行为与语义8个要素出发,构建基于“人、事、物、场、景”文化场域视角下的蒙古包文化基因谱系图与文化基因评价模型树。结论 文化场域视角下的蒙古包文化基因图谱构建,更能全面、全貌地反映蒙古包文化特征,以其为背景的设计转译也更具高度的场景与文化代入感,从而成为连接文化与造物间的桥梁,也为民族文创产品创新提供可借鉴的设计路径。  相似文献   
8.
雷青  云家正  王棋壹 《包装工程》2023,44(22):381-390
目的 通过个案探讨数字原住民对具有传统文化背景与当代审美意味的角色设计的情感感知影响因素,以及年轻世代的审美态度、文化认同与价值趋向特征。方法 抓取在线评论中角色设计相关文本与数据,采用Nvivo 12 Plus质性分析工具,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敦煌新文创角色设计用户情感感知模型,利用ROST CM6软件进一步分析用户情感倾向与情感感知的高频因素。结果 归纳出审美颜值、场景代入、历史叙事三个类属是影响用户角色情感感知的核心因素,构建出基于主体、场景与内容的敦煌新文创角色情感感知影响因素模型。结论 从研究可知,把握极化的时代审美特征,塑造数字赋能下的场景沉浸式具身感知,实现文化认同下历史叙事的情感共鸣,对提升数字新文创角色设计的情感感知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高原寒冷地区典型民族服饰3D衣下空间结构性状及其与日常服装的差异性,选取相同面料制作传统款式的蒙古袍与风衣,借助三维扫描仪获取人体穿着基础服装、穿着基础服装和蒙古袍、穿着基础服装和风衣3种情况下的三维点云数据。将数据导入逆向工程软件中进行相关可视化处理,分别获得人体穿着蒙古袍和风衣时的衣下空间结构。可视化对比分析蒙古袍和风衣在人体2D截面形态、3D整体衣下空间形态、3D局部衣下空间量等3个方面的差异,为蒙古袍的人体工学和热舒适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后续其他民族服饰的三维衣下空间可视化研究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伴随我国地下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装饰艺术也逐渐成为轨道交通建设的新宠,但也出现设计方法模式化、设计作品同质化等问题。文章从创作者和公众的双重视角,利用网络爬虫程序构建公众对于地铁装饰艺术的需求列表,结合Kano分析法确立需求类型,参考相关理论,确立地铁装饰艺术的三个层域,并将抽象的语义词汇转换为具象的设计行为。最终结论表明,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公众的需求属性,有利于缩短设计师与公众的审美距离,提升设计的市场价值与审美价值,为地铁公共艺术设计提供一定的设计方法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