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轻工业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分析添加质量分数为8%的阻光色油的PET瓶(简称阻光8%PET瓶)包装对杀菌乳风味物质组成和含量的影响,为杀菌乳保质期的延长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模拟超市货架光照情况,以纯PET瓶和阻光8%PET瓶包装做对比,分析不同贮存期杀菌乳感官风味指标变化及特征风味物质组成及含量变化。结果 相对纯PET瓶杀菌乳,阻光8%PET瓶杀菌乳,光照3、7 d后两样品关键感官特性指标(奶香气、奶腥味、异味强度)及整体喜好度平均值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阻光8%PET瓶杀菌乳的奶香气、整体喜好度评价均优于纯PET瓶杀菌乳的,奶腥味、异味强度均低于纯PET瓶杀菌乳的。经特征风味化合物分析,醛类化合物对杀菌乳异常风味贡献最大,酸类、酮类、醇类物质贡献较小。结论 阻光8%PET瓶包装能有效延缓光照31 d贮存期杀菌乳产品醛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的迅速增加,能一定程度减少部分酸类、酮类、醇类物质的增加,从而减少异常风味,提高产品的喜好度,可一定程度延长杀菌乳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2.
牛奶杀菌是牛奶加工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不同的杀菌方式会改变牛奶的风味和理化性质,从而影响牛奶产品的货架期以及消费者的喜好程度。作者对原料乳、高温短时巴氏杀菌乳(HTST乳)以及浸入式杀菌乳(INF乳)在4℃贮藏期间理化性质、挥发性化合物以及感官变化进行了研究。在理化性质方面,INF乳在贮藏30 d后pH显著下降,粒径及黏度显著上升(P<0.05)。此外,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以及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对3组牛奶样品中的关键风味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检测出50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通过GC-O法测出24种化合物。另外,一些酮、醇、内酯类化合物仅在INF乳中测出,如2-壬酮、2-丁醇、δ-十二内酯等。此外,感官评价中INF乳的甜度和奶香味较HTST乳评分更好,但回味也更重。HTST乳和INF乳蒸煮味均较轻。牛奶中醛类化合物总量与感官评价结果相关性较强。该研究结果为原料乳、HTST乳和INF乳的合理贮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消费者感官评价为产品开发和工艺改良提供实际依据。本文以酸奶为例,结合消费者感官测试完成其品质提升。分别收集消费者的基本信息,以及他们对酸奶整体喜好度、香气喜好度;香气、甜味、酸味、稠度接受度;和酸奶所需要提升的感官属性的主观建议等。结合喜好度分析、惩罚分析、词云频率等数据分析方法,得到消费者对酸奶的品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四种酸奶的整体喜好度与香气喜好度平均值都在5分以下,说明消费者的认可度不高;且酸奶的香气与整体喜好度之间有正相关性。酸奶661和467的产品更受消费者的欢迎。由于这两者目前的喜好度分值仍较低(<5.0),需要进一步优化其配方,以期获得更好的市场价值。消费者关注的酸奶品质主要包括酸度、甜度、香气和稠度。喜好度分析和接受度惩罚分析的结果发现酸奶467是目前消费者喜好度较高的产品,后期通过降低其酸度,可以更好地提高它的接受度,从而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以消费者为导向探究乳制品的风味感官品质,为产品的优化升级提供指导意义。未来通过调试酸奶的风味性质可生产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热处理方式对牛奶中乳清活性蛋白的影响。方法:以奶场牛乳、巴氏杀菌乳、超高温瞬时灭菌(UHT)乳和蒸汽侵入式直接杀菌(INF)乳4种不同热处理方式的牛奶作为研究对象,观察4种牛奶活性蛋白含量及热处理后牛奶中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等的变化情况;采用SEM、FTIR、荧光光谱分析仪和Malvern纳米粒度仪分析微观结构。结果:4种热处理牛奶中,奶场牛乳的乳清蛋白含量最高,INF杀菌乳与巴氏杀菌乳中乳清蛋白含量和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相当;UHT灭菌乳的粒径及其乳清蛋白极性环境均显著增加;4种牛奶乳清蛋白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逐渐增加,乳清蛋白结构从有序向无序转化。结论:蒸汽侵入式直接杀菌对乳清活性蛋白的损伤程度小于超高温瞬时灭菌,与巴氏杀菌相当,且此方法处理的牛乳保存期高于巴氏杀菌乳。  相似文献   
5.
米渣中蛋白质量分数在60%以上,但目前米渣仅用于附加值低的饲料行业。为了提高米渣的功能特性,拓展其应用范围,采用碱性蛋白酶对米渣进行酶解,酶解的产物经大孔树脂纯化得到具有高蛋白含量的米渣肽。超滤分离得到具有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范围的米渣肽。与灌胃生理盐水、米渣肽和高相对分子质量米渣肽组相比,灌胃低相对分子质量(<1 000)米渣肽可以显著延长小鼠游泳的疲劳时间和小鼠血糖含量,并显著降低血乳酸含量,说明小分子肽具有显著的抗疲劳作用。经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一个抗疲劳肽,其序列为Gln-Ser-Pro-Glu-Ile。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婴幼儿配方奶粉感官评价方法,该试验在现有婴幼儿配方奶粉感官评价维度的基础上新增焦糊颗粒、粒径、容积密度、罐顶高度4个评价维度,对市售常见的国内外8种品牌16批次婴幼儿配方奶粉进行10个维度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牌不同段次在不同评价维度上差异程度不同,其中冲调性、容积密度和罐顶高度评分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米渣肽抗疲劳作用及抗疲劳肽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米渣中蛋白质量分数在60%以上,但目前米渣仅用于附加值低的饲料行业.为了提高米渣的功能特性,拓展其应用范围,采用碱性蛋白酶对米渣进行酶解,酶解的产物经大孔树脂纯化得到具有高蛋白含量的米渣肽.超滤分离得到具有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范围的米渣肽.与灌胃生理盐水、米渣肽和高相对分子质量米渣肽组相比,灌胃低相对分子质量(<1000)米渣肽可以显著延长小鼠游泳的疲劳时间和小鼠血糖含量,并显著降低血乳酸含量,说明小分子肽具有显著的抗疲劳作用.经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一个抗疲劳肽,其序列为Gln-Ser-Pro-Glu-Ile.  相似文献   
8.
超高温瞬时灭菌(ultra-high temperature treatment,UHT)是常用的牛乳杀菌技术,可分为直接式与间接式处理,其中直接式UHT技术由于成本高在乳品行业使用较少。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牛乳营养物质和风味需求的升级,直接式UHT技术由于升温速度快、风味及营养成分损失少的优点,再次受到广泛关注。对比了浸入式和喷射式2种直接式处理技术对牛乳理化性质、活性乳清蛋白含量和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浸入式UHT乳较喷射式UHT乳的平均粒径、失稳系数和黏度值均更小,但乳清蛋白变性率高。通过2种萃取方法——箭型固相微萃取法和溶剂辅助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分析结果,共在UHT乳中检测出59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浸入式UHT乳中检测出50种,喷射式UHT乳中检测出52种。浸入式UHT乳中的酮、醛和脂肪酸类化合物比喷射式UHT乳中占比低,而酯类和醇类化合物占比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浸入式UHT乳和喷射式UHT乳可根据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区分,说明不同的直接式UHT工艺可能对UHT乳风味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若生产奶味更重的UHT乳,可选择喷射式UHT;若生产蒸煮味轻、异味少,且贮藏更为稳定的UHT乳,可选择浸入式UHT。研究结果旨在对乳品企业选择恰当的热杀菌工艺,生产货架期长、营养成分高、风味良好的UHT乳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大豆油为代表性基质,建立气相色谱测定食用植物油中18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方法。测定方法为样品经过提取液(乙腈)超声提取,离心取上清液,上清液经C18填料净化,40℃旋转蒸干,加入1.00 mL正己烷复溶,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18种有机氯农药在5 ng/mL~60 ng/mL线性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 0.995,定量限为 5 μg/kg~16 μg/kg,在添加量为 5 μg/kg~20 μg/kg 的加标回收试验下,18种有机氯农药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0.3%~118.3%。精密度验证所得相对标准偏差为1.8%~12.7%。因此,该方法满足实验室要求,可用于定性及定量检测食用植物油中18种有机氯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10.
食物中含有的胆碱、左旋肉碱、甜菜碱等物质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可转化为三甲胺(trimethylamine, TMA)。TMA极易被肠道上皮细胞吸收,通过门静脉循环被转运至肝脏后氧化为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N-oxide, TMAO),血浆中TMAO的水平与人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肠源性TMA被认为是一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标志。TMA作为肠道菌群的一种代谢产物,将饮食、肠道菌群、心血管疾病三者有机地联系到了一起,为通过饮食和肠道菌群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靶点;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通过对肠源性TMA生成机制及其饮食调控的分析,可为控制肠源性TMA、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提供参考。阐述了肠源性TMA前体物质的食物来源、参与TMA生成的肠道微生物,系统阐释了TMA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针对肠源性TMA的控制,从减少食物中TMA前体物质摄入、降低产生TMA肠道菌群的比例、抑制产生TMA的酶类以及干预TMA分子合成途径等方面分别总结了肠源性TMA的控制策略。针对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益生菌和古菌干预策略,归纳和分析了目前益生菌和古菌对TMA影响的研究成果,为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可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