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18篇
综合类   16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1篇
机械仪表   49篇
建筑科学   10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1篇
无线电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4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热压炉的炉体结构分析,建立该炉的三维模型,利用MATLAB对热压炉内的温度控制进行数值分析,包括升温阶段、保温阶段和降温冷却阶段。研究分析表明,该炉内结构设计符合设计的基本要求,为下一步炉内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与此同时,为工艺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3.
根据中华优秀历史典故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际应用中呈现出历史典故的核心功能被忽视、学生认知出现偏差、教师能力尚有不足、应用效果呈现不佳等问题,提出从思想机制、教学资源、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路径破解困境,切实推动中华优秀历史典故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Java程序设计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本文首先分析传统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接着描述了开展任务驱动和翻转课堂的意义,最后阐述广东理工学院开展任务驱动和翻转课堂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塑造自主学习文化、加强课前学习引导、综合使用教学手段、总结评价与拓展学习空间等。这些措施在较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学习主动性,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增强了课程学习吸引力。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后续学生实习、就业过程与生产企业的无缝对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辊压机的关键部件驱动辊轴为研究对象,用模态叠加法分析驱动辊轴在考虑初始下压的3种工况下的瞬态响应。基于机械振动学理论,构建辊轴自由振动方程。运用三维软件Solid Works,构建辊轴的实体建模。借助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辊轴进行模态振动研究,获得其前10阶固有频率和振型,计算结果表明辊轴临界转速为13209. 6 r·min-1,高于其实际最大转速40 r·min-1,辊轴不会出现共振。振型分析表明,辊轴前10阶振型是弯曲振动和扭转振动,辊轴位移变形量随振动阶数提高而增大,最大变形发生在齿轮及轴端处。动态特性表明,辊轴的应力、位移及动能变化受模具安装位置与定位挡板的间距影响,且间距越远影响越大,影响最大的是模具安装位置距离定位挡板320 mm处。  相似文献   
6.
0引言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专业能力,从而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与基本方法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是他们进行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有助于建立专业学习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7.
王蓉 《福建电脑》2010,26(12):180-181
本文分析了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时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就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王蓉 《福建电脑》2010,26(2):201-201,189
根据C语言教学经验,针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上机实践盲目等问题,采用从总体到细节的教学模式,以兴趣引导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划分知识模块,突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任务驱动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10.
学生的学习成长是一个富有重要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要扮演的首先是一个组织者。在组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途径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其次,和学生一起学习的过程是教师融入到学生学习过程的最重要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适时、适宜的起到启迪的作用。第三,在学生获得成绩和遇到困难时发挥一个心理点拨者的作用,不断激励,让学生有一个持续学习的动力。最后,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点滴进步,包容学生的不足,做亲切和善的心灵导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