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轻工业   19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制备聚乳酸/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LA/PBAT)复合食品包装薄膜,探究了配比和紫外老化时间对其性能及其中增塑剂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迁移的影响。制备了10:90、20:80、30:70三种不同配比的PLA/PBAT复合薄膜,经过72、150、300 h紫外老化时间后,对薄膜的拉伸强度、阻隔性、可见光透过率、结晶度等性能进行测试。借助GC-MS建立增塑剂ATBC的检测方法,探究不同配比及紫外老化时间对薄膜中ATBC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配比对力学性能、透光率无明显影响,30:70配比薄膜的阻隔性及结晶度最优,ATBC迁移率最低,氧气透过率和水蒸气透过率分别为894 mL/(m2·d·0.1 MPa)和520 g/(m2·day),结晶度为5.99%,ATBC的迁移率为25%;紫外老化以后会破坏薄膜内部结构,同时使表面生成致密层,降低力学性能的同时阻碍了其中ATBC的迁移。  相似文献   
2.
对二苯甲酮和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在高温条件下从食品包装纸(白卡纸和牛皮纸)向脂肪类模拟物Tenax以及全脂奶粉中的迁移规律进行研究。为避开奶粉中杂质色谱峰的干扰,气相色谱的升温条件为柱温:80 ℃保留3 min,温度以20 ℃/min 的速率升到150 ℃,保留10 min,然后再以30 ℃/min 升到290 ℃保留10 min。结果表明:温度越高,光引发剂向食品的迁移率就越高,且迁移速率也越大,达到平衡的时间也越短。纸张本身对脂肪的渗透能力是影响污染物迁移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高温下包装含脂量较高的食品时,应尽量避免选用脂肪渗透能力较强的纸张。光引发剂由同种纸质食品包装材料分别向Tenax和全脂奶粉迁移的研究表明,光引发剂向奶粉迁移的迁出率较高,奶粉作为一种真实的食品,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因而适合用于做迁移研究,且奶粉成分复杂,更能代表真实食品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70℃和90℃下,采用直接浸泡法使白卡纸中的固化剂二苯甲酮(BP)和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HCH)向水、3%乙酸、15%乙醇、50%乙醇、95%乙醇等食品模拟物质迁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分别检测迁移后模拟物质中的迁移量。结果表明两种固化剂在0.64~40m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不小于0.9995。温度越高,迁移时间越长,迁移量也越大;随着乙醇浓度的增高,BP、HCH的迁移量也增加;对于3%乙酸,BP和HCH迁移率最小。  相似文献   
4.
采用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法,测定尼龙/聚丙烯(polyamide/cast polypropylene,PA/CPP)蒸煮袋中2 种初级芳香胺(primary aromatic amines,PAAs)物质2,4-二氨基甲苯(2,4-diaminotoluene,2,4-TDA)和4,4’-二氨基二苯甲烷(4,4’-diaminodiphenylmethane,4,4’-MDA)向4%乙酸食品模拟液的迁移量,并研究不同热处理及杀菌方式(巴氏杀菌、蒸、煮、高温灭菌、紫外杀菌)对蒸煮袋中这2 种物质向4%乙酸食品模拟物中迁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C-MS/MS检测2,4-TDA和4,4’-MDA迁移量的检出限均不大于0.02 μg/kg,定量限均不大于0.05 μg/kg,满足欧盟标准中对于PAAs限量的检测要求。在此基础上,研究发现除紫外杀菌对2,4-TDA和4,4’-MDA的迁移无显著影响外,巴氏杀菌、蒸、煮、高温灭菌均会促进PA/CPP蒸煮袋中2,4-TDA和4,4’-MDA向4%乙酸溶液的迁移,迁移量随着迁移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加(P<0.05)。根据迁移结果可知,在对蒸煮袋包装的食品进行杀菌处理时,紫外和巴氏杀菌是相对安全的处理方式;另外,在对蒸煮袋包装的食品进行加热时,相比煮,蒸是更为安全的一种加热方式。而在121 ℃高温灭菌15 min条件下,2 种PA/CPP样品袋中4,4’-MDA的迁移量分别达到2.733 μg/kg和3.113 μg/kg,均高于欧盟正在修订的对单个PAAs的迁移限量(0.002 mg/kg),具有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可见,当利用PA/CPP蒸煮袋包装食品时,不同热处理方式对胶黏剂中PAAs的迁移量及食品安全的影响值得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5.
纳米ZnO复合食品抗菌包装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介绍纳米氧化锌在食品抗菌包装膜中的研究现状。方法总结纳米氧化锌在包装膜材中的应用,并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趋势。结论纳米Zn O的粒径、形貌、分散性、活化程度、添加量等对其在不同包装基材系统中的抗菌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纳米Zn O在不同包装基材中的迁移研究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研究其迁移机理,预测其迁移模型。单一添加纳米Zn O的研究较多,纳米Zn O与具有其他功能物质复合使用的研究较少,而复合使用是未来纳米Zn O复合抗菌包装研究领域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接触橡胶中KMnO4消耗量的分析方法。对反应时间、加入H2SO4浓度和KMnO4浓度进行优化,以获得建立方法的最佳条件,并进行方法学分析。结果表明,在高锰酸钾消耗量为1 mg/kg的水迁移液中H2SO4和KMnO4的浓度应分别超过0.1 mol/L和0.005 74 mmol/L,以反应时间6 min,吸收波长525 nm,KMnO4标准溶液在0.014~0.280 mmol/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8 91。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6.8×10-4 mmol/和2.0×10-3 mmol/L。通过F检验和t检验比较,本方法与国标方法无显著差异,相对标准偏差在1.7%~7.8%之间。本方法可用于质量控制中食品接触橡胶的KMnO4消耗分析。  相似文献   
7.
抗氧剂168的降解及其降解产物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氧剂168标准品及将其添加到聚丙烯薄膜中,经过紫外或微波处理均会发生降解,产生降解产物。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建立了聚丙烯薄膜中抗氧剂168及其降解产物2,4-二叔丁基苯酚和三(2,4-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的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三种物质分别在25~150 mg/L,0.02~20 mg/L,0.05~10 mg/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分别为0.9990、0.9989、0.9955,回收率在81.83~115.21%之间,RSD在0.10~4.54%之间,检出限(LOD)分别为5.00μg/L,0.20μg/L和25.00μg/L,定量限(LOQ)分别为12.00μg/L,0.45μg/L和60.00μg/L,可见该方法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定性定量准确,可用于聚丙烯中抗氧剂168及其两种降解产物的检测。将抗氧剂168添加到聚丙烯中经紫外、微波处理,降解率分别为31.88%、11.79%,产生3个降解产物,由标品确定其中两个为2,4-二叔丁基苯酚和三(2,4-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推测另一个为抗氧剂168失去一个双叔丁基苯酚的产物;抗氧剂168标准品经紫外或微波处理,降解率均在5%以下。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1):199-203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OES)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GFAAS)对纳米铜/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DPE)中铜向食品模拟物迁移量的检测方法。将纳米铜和经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KH550)处理的纳米铜分别添加到LDPE母粒中制备成纳米铜/LDPE复合膜。在40℃下,将纳米铜/LDPE复合膜在3%乙酸和10%乙醇2种食品模拟物中浸泡10 d,以ICP-OES测定3%乙酸中铜的含量,以GFAAS测定10%乙醇中铜的含量。结果表明:2种模拟物中,铜分别在0.02~0.5μg/m L和2.5~25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R~2大于0.999,回收率分别在81.42%~100.22%和81.71%~96.05%,RSD分别为1.02%~8.87%和1.66%~8.24%(n=6),检出限为0.90μg/L和0.20μg/L,定量限为3.10μg/L和0.68μg/L,表明这2种方法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定性定量准确。  相似文献   
9.
陈卓  宋俏微  张水洞  胡长鹰 《食品科学》2022,43(21):324-331
本实验采用抑菌圈法研究氧化淀粉(oxidized starch,OST)的抑菌作用,通过测定草莓的质量损失率、腐烂率、菌落总数等理化指标研究OST对草莓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OST对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常见草莓腐败菌青霉菌均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OST中羧基相对含量越高则抑菌能力越强,其中羧基相对含量达57%的OST(OST-57)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青霉菌形成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9.00±0.87)、(28.00±1.73)、(15.75±0.65)mm;与未经处理草莓相比,OST-57对草莓的涂膜处理能够有效抑制菌落总数增长,显著降低草莓质量损失率和腐烂率(P<0.05),延缓草莓成熟过程中硬度和咀嚼性的变化,同时能够显著维持可溶性固形物和花色苷等营养物质含量(P<0.05)。结论:OST-57浸泡涂膜处理能够更有效地延缓草莓果实的成熟衰老,可作为新型的果蔬涂膜材料,对于果蔬的采后保鲜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研究食品包装纸中饱和烃矿物油(MOSH)向食品模拟物Tenax的迁移,考虑了不同类型包装纸在不同温度下(25℃、40℃、100℃)的迁移行为,并采用毒理学关注阈值(TTC)的方法对MOSH进行安全评估。结果表明:温度一定时,厚度和克重是影响食品包装纸中MOSH迁移的重要因素,厚度和克重越小,MOSH的迁移率越大;在一定条件下,温度越高,MOSH达到迁移平衡的时间越短(100℃,100 min;25℃,8 d),迁移率越大(100℃,24.81%;25℃,7.82%)。所测定的包装纸中MOSH达到迁移平衡时的迁移量,都明显超过了JECFA规定的特定迁移量0.6 mg/kg,容易发生迁移的MOSH主要集中在C16~C18和C23~C26,均属于容易在人体内蓄积的中低粘度矿物油。TTC评估结果表明:主要发生迁移的MOSH烃类经Cramer分类均属于Class I,从四种食品包装纸中迁移到Tenax的MOSH,估计每日摄入量(EDI)均明显高于对应的TTC阈值(1.8 mg/person·day),需要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