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96篇
电工技术   47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244篇
金属工艺   249篇
机械仪表   68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25篇
轻工业   12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2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2篇
冶金工业   19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25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钼酸盐系列缓蚀剂在含5g/L Cl-溶液中对Q235钢的缓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钼酸盐系缓蚀剂在含5g/L Cl-溶液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由钼酸盐为主盐与硅酸盐、磷酸盐、有机胺A复配而成的缓蚀剂,可以达到低成本、高缓蚀率的效果.并通过失重法实验对此配方进行了验证,复配缓蚀剂的缓蚀率接近88.4%,明显高于单组分缓蚀剂.  相似文献   
182.
导电PMMA/AT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掺锑二氧化锡(ATO)粉为导电填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基体,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导电PMMA/ATO纳米复合材料;分析了ATO粉的预处理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并对其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延长球磨时间,可大幅度降低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ATO纳米粒子的加入使PMMA主分解温度范围变窄,残余量增大,热稳定性提高;随着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提高,玻璃化温度降低。第二分相促使ATO颗粒在基体中形成明显的导电网络结构,使导电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3.
环氧树脂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热固性树脂之一,其固化后会形成不溶、不熔的高度交联的三维网络结构,从而导致树脂及其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降解困难而且难以再加工,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采用可再生生物质原料制备生物基可降解环氧树脂及其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缓解能源危机、减轻环境污染和实现资源再利用上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生物基可降解环氧树脂及其可回收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含有热或化学不稳定键的可降解环氧树脂的合成、性能、降解机理及其碳纤维的无损回收,并总结了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84.
为提高WC-10Co-4Cr热喷涂涂层性能,制备了添加0.2wt.%纳米Pr6O11的WC-10Co-4Cr热喷涂粉末及其高质量涂层,并研究了纳米Pr6O11对WC-10Co-4Cr涂层的影响。采用团聚烧结法制得纳米Pr6O11弥散分布WC-10Co-4Cr热喷涂粉末,并利用JP8000超音速火焰喷涂设备在304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了Pr6O11改性WC-10Co-4Cr致密涂层,通过ICP-MS、XRD、XPS、SEM和显微硬度计等对热喷涂粉末及其HVOF涂层进行了微观表征和力学性能测试。与未加稀土的空白对照样相比,添加微量纳米Pr6O11的WC-10Co-4Cr(Pr6O11)HVOF热喷涂涂层综合力学性能得到有效改善,其平均努氏硬度达到1267.85 HK,平均弹性模量达到363.8 GPa,平均断裂韧性达到4.51 MP...  相似文献   
185.
医用聚氨酯材料具有细胞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力学性能优异等特性,已经成为药物、抗菌剂、抗炎剂等的良好载体。然而,传统的聚氨酯材料对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合成路线不利于绿色可持续发展。聚氨酯材料由于缺乏固有的抗菌活性和适宜的湿润性,在伤口敷料的应用中容易出现伤口感染、伤口过度润湿等问题。此外,多数研究者对伤口敷料作用效果的评估局限于小型动物模型(小鼠、兔子等),对该材料性能的研究不够深入。主要围绕医用聚氨酯材料在创面敷料方面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讨论与总结,并针对不同形态的聚氨酯如纳米纤维、薄膜、水凝胶、海绵及泡沫等展开了分析。提出了关于医用聚氨酯敷料的多个发展方向,包括生物质聚氨酯、多功能性聚氨酯、双层结构敷料等,期望为聚氨酯材料在医学领域中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6.
研究了中空对称双阴极结构电池在燃料突然停止供应情况下的电化学行为及电池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该结构电池在燃料气体停止供应后,阳极侧Ni被氧化0.44%(占支撑体总比例)时开路电压才开始下降,证实其抗氧化还原能力是传统超薄阳极支撑平板结构电池1.3~2.7倍,阳极结构中局部裂纹增多和严重团聚现象是造成电池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7.
制作了LSCF/GDC/8YSZ/NiO-8YSZ/NiO-3YSZ/NiO-8YSZ/8YSZ/GDC/LSCF中空全对称双阴极阳极支撑平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研究了其在稀薄燃料气氛下的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该结构电池在稀薄燃料气氛下稳定循环放电11次后依然保持稳定,在纯N2气氛下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可达8.79 mW/cm^2。该结构电池中Ni与NiO所形成的氧化还原不仅对电池性能无影响,并且还能够作为储能媒介,为后续发展以电池阳极金属作为储能介质的高温固态电池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88.
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制备出镍掺杂的铁基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Fe.MOF),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材料的形貌与结构进行了测试与表征,并测试了其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材料为块状结构,颗粒大小分布为100~200nm。在电流密度为500mA/g的条件下,经过400次充放电工作循环后,容量稳定在511.8mA·Wg,相应的Coulomb效率为99.5%,显示出材料较高的比容量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是一种潜在的锂电池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189.
研究了国产高强中模碳纤维T800、高模碳纤维M50J及M55J的力学性能及其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ILSS),并与日本东丽公司同级别碳纤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国产M55J碳纤维的拉伸模量为568 GPa,拉伸强度为4.50 GPa,日本东丽公司M55J的拉伸模量为561 GPa,拉伸强度为4.10 GPa,国产高模碳纤维表面石墨化程度高于日本东丽碳纤维,表面呈现更高惰性,其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ILSS略低于日本东丽碳纤维复合材料;将高强中模碳纤维与高模碳纤维混合后对树脂基体进行增强,混合碳纤维中随着高强中模碳纤维含量提高,其复合材料的ILSS提高幅度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90.
基于胶体量子点活性材料的太阳电池目前面临的共性问题是量子点表面长碳链配体不导电,极大限制了载流子的传输和器件性能。对AgBiS2胶体量子点活性层采用固态配体交换方法,用不同短链配体对长链的油酸配体进行交换,讨论了不同配体交换对材料能级和器件关键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体置换长链配体的能力不同,配体交换不仅有效提升了薄膜的电荷传导和钝化量子点的表面缺陷,还实现了对量子点材料能级的有效调节。解释了表面配体对量子点太阳电池性能影响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提升胶体量子点太阳电池性能提供了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