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制备出镍掺杂的铁基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Fe-MOF),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材料的形貌与结构进行了测试与表征,并测试了其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材料为块状结构,颗粒大小分布为100~200nm。在电流密度为500mA/g的条件下,经过400次充放电工作循环后,容量稳定在511.8mA·h/g,相应的Coulomb效率为99.5%,显示出材料较高的比容量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是一种潜在的锂电池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2.
柠檬酸-硝酸盐燃烧法制备Ba0.5Sr0.5TiO3介电材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硝酸钡、硝酸锶,钛酸四丁脂以及氨水为原料,利用柠檬酸-硝酸盐燃烧法制备了Ba0.5Sr0.5TiO3(BST)超细粉末.详细研究了pH值、分散剂对形成BST粉末粒度的影响.用所合成的粉末压片,1300℃烧结2h即可获得致密烧结体,烧结样品的平均粒径约为1μm.在10kHz,25℃下的介电性能为:介电常数1470,介电损耗0.006.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大质量核的融合机制,尤其是存在融合抑制的核反应的机制,提出了一新模型:两步模型。该模型将两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分为两步:一是两体从远处到表面接触的过程;二是从表面接触通过形状演化到形成复合核的过程。利用该模型,研究了以^48Ca为弹核的一系列核反应,计算结果非常好地再现了实验值。再结合统计衰变理论,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剩余截面,从而从理论上对一些未知的核反应截面作出估计。  相似文献   
4.
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SEI)在钠离子电池(Sodium Ion Battery, NIB)中扮演着重要作用。迄今为止, 对于钠离子电池SEI膜的探索仍然十分有限。本研究利用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Electrochemical AFM, EC-AFM), 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高定向热解石墨(Highly Oriented Pyrolytic Graphite, HOPG), 在碳酸乙烯酯(Ethylene Carbonate, EC)和氟代碳酸乙烯酯(Fluoroethylene Carbonate, FEC)电解液中首次充放电过程SEI膜的结构变化。通过纳米刻蚀的方法, 进一步获得首次充放电结束后SEI的厚度。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分析了HOPG在EC和FEC电解液中所形成的SEI膜的化学组成区别。研究结果表明, 在EC电解液中, 所生成的SEI膜在HOPG表面非台阶处较薄, 但在HOPG的台阶处较厚; 在FEC电解液中, 所生成的SEI膜很厚, 具有明显的双层结构。其中上层是由体积较大的颗粒组成, 下层则由致密的小颗粒组成。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制备出镍掺杂的铁基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Fe.MOF),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材料的形貌与结构进行了测试与表征,并测试了其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材料为块状结构,颗粒大小分布为100~200nm。在电流密度为500mA/g的条件下,经过400次充放电工作循环后,容量稳定在511.8mA·Wg,相应的Coulomb效率为99.5%,显示出材料较高的比容量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是一种潜在的锂电池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6.
沈彩  刘庆峰  刘茜 《无机材料学报》2004,19(6):1339-1344
以硝酸钡、硝酸锶、钛酸四丁脂、硝酸铜、硝酸镧以及氨水为原料,利用柠檬酸一硝酸盐燃烧法制备了Ba0.5Sr0.5TiO3(BST)、1mol%Cu^2 掺杂BST、1mol%La^3 掺杂BST,以及0.5mol%Cu^2 和0.5mol%La^3 共掺杂BST粉末.利用脉冲电流(简称PECS)烧结设备烧结所制备的粉体,结果发现掺杂可以大大改善BST陶瓷晶粒大小的均匀性.介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1mol%Cu^2 掺杂不仅降低了BST的介电损耗,同时也降低了介电常数,而1mol%La^3 掺杂,以及0.5mol%Cu^2 和0.5mol%La^3 共掺杂降低了BST的介电损耗,但在25℃附近介电常数升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三维朗之万模型对低能核裂变动力学过程和断点构型进行了研究,其中位能曲面采用基于双中心壳模型和有限程液滴模型的宏观 微观模型计算得到,质量张量和黏滞张量分别采用Werner Wheeler方法和墙加窗一体模型得到。以14 MeV中子诱发235U裂变为例,分别研究了拉长形变空间和壳衰减因子对裂变碎片质量分布、总动能分布及断点处核拉长与质量非对称度关联的影响,确定了模型计算中拉长形变空间边界至少应为35R0(R0为球形核半径),以及壳衰减因子的合理取值为60 MeV。基于该模型,计算得到了14 MeV中子诱发233,235U裂变碎片质量分布,与ENDF/B Ⅷ0评价数据符合较好,说明该模型具有定量计算裂变碎片质量分布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陈立杭  张绫芷  沈彩  刘兆平 《材料导报》2021,35(22):22006-22010
本工作通过原位原子力显微镜Peak force tapping模式对石墨烯和迈科烯(MXene)的结构稳定性进行了比较.当原位观察二维材料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时,rGO形貌基本不随时间发生改变;而当原位观察二维材料迈科烯V2 C时,V2 C表面发生纳米刻蚀现象,其形貌表面积随扫描时间逐渐减小.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分析面积变化,计算出纳米刻蚀的速率,发现增大峰值力,平均纳米刻蚀速率随之增大,且在大气环境中的刻蚀速率大于在手套箱(Ar气氛围,H2 O和O2含量小于1×10-6)中的速率,说明大气中的水分对材料的稳定性有影响,会加快纳米刻蚀的速率.本研究表明原子力显微镜Peak force tapping模式可以用来快速表征二维材料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自从1992年在^162Lu核中首次发现三轴超形变带以来,在这个质量区里陆续地发现了很多有类似性质的转动带,这对研究具有很大三轴形变的超形变带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区域。本工作采用三维的TRS(Total Routhian Surface)方法对Lu奇-奇同位素不同组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不同组态的四极形变、十六极形变、三轴形变计算都是自洽的。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合成了具有垂直栅栏结构的二维MXene材料, 与辣根过氧化物酶进行固定, 构筑了过氧化氢电化学酶传感器。合成的MXene纳米栅栏具有大的比表面积, 优良的电子传导特性和在水溶液中的良好分散特性; 固定化在酶电极上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分子表现出了优良的过氧化氢催化效果。结果表明HRP@MXene/chitosan/GCE酶电化学传感器在过氧化氢浓度为5~1650 μmol/L范围内表现出很好的线性关系, 最低检测限为0.74 μmol/L, 且具有很好的操作稳定性, 该生物传感器被成功地应用于固态与液态食品中过氧化氢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