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9篇
  免费   343篇
  国内免费   164篇
电工技术   355篇
综合类   201篇
化学工业   401篇
金属工艺   330篇
机械仪表   481篇
建筑科学   523篇
矿业工程   64篇
能源动力   61篇
轻工业   76篇
水利工程   49篇
石油天然气   44篇
武器工业   12篇
无线电   548篇
一般工业技术   437篇
冶金工业   62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766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34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261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319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288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在大规模、数据量密集的特定应用场景下,以行存储访问数据的方式弊端日益凸显,逐渐不能满足数据高速访问的性能需求,数据亟需更加高效的传输和处理方式.因此,拓展新的内存访问方式,并且同时兼容行、列方向的访问对提升访问效率、降低整体功耗、节省内存空间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围绕动态随机存储和非易失性存储两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实现列方向的内存访问方式,重点分析了存储单元的结构设计以及实现列向存储访问过程.最后,对内存两种不同访问方式进行了比较和总结,并且对行列访问的内存数据库、数据挖掘、数据加密算法、实时系统的应用场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2.
棉/涤混纺织物近红外简化分析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丽  王武 《传感技术学报》2021,34(12):1651-1655
纺织品成分标签是纺织品技术法规严格控制的内容之一。论文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棉/涤混纺织物中棉含量进行分析。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用于消除由颜色、纹理和厚度等差异引起的纺织品光散射和光谱基线漂移;蒙特卡罗无信息变量消除(MCUVE)、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和迭代保留信息变量(IRIV)三种特征变量优选方法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用于棉含量近红外简化模型的构建;实验结果表明,经IRIV变量优选方法处理后,建模变量数减少到6,PLSR模型的RP和RMSEP分别为0.909和9.721。该方法为开发纺织品成分便携式近红外分析仪器的光源和探测器选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3.
针对再入飞行器的姿态跟踪问题,基于递归神经网络提出最优跟踪控制.采用反步法和递归神经网络,设计自适应前馈控制,将再入飞行器的最优姿态跟踪问题转化为等价的姿态角误差/角速率误差最优调节问题.采用自适应动态规划技术,解决最优调节问题.引入神经网络估计最优控制中的代价函数,推导最优反馈控制律,同时保证Hamilton–Jacobi–Isaacs(HJI)方程估计误差最小化.采用Lyapunov理论,保证闭环系统中所有信号,包括姿态角跟踪误差是一致最终有界的.在MATLAB/Simulink中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4.
网络表示学习的目标是将网络中的节点嵌入到低维的向量空间,为下游任务提供有效特征表示.在现实场景中,大规模网络通常具有不完整的链路,而现有的大多数网络表示学习模型都是在网络是完整的假设下设计的,因此其性能很容易受到链路缺失的影响.针对该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完全信息的深度网络表示学习方法DNRL(Deep Network Representa-tion Learning).首先采用转移概率矩阵将结构信息和属性信息进行动态融合,弥补了结构信息不完整带来的过大损失,然后采用一种具有强大特征提取能力的深度生成模型(变分自编码器)来学习节点的低维表示,并捕获网络数据中潜在的高非线性特征.在3个真实属性网络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当前常用的网络表示学习模型相比,所提模型在不同程度链路缺失的节点分类任务中都明显地改善了分类效果,在可视化任务中更清晰地反映了节点的团簇关系.  相似文献   
45.
当前水下监测系统缺乏统一的开发规范,软件可复用性低,难以快速、高效地进行系统设计与实现;提出了基于水下传感器网络的监测系统设计方法,将系统结构分为观测平台、本地观测服务器、数据服务器,从数据获取、数据管理、数据展示方面给出了软件的总体开发流程,并提出了统一的软件数据模型和软件开发模型;在数据模型中,对监测元数据以及监测数据进行规范化描述;在软件开发模型中,构建了可扩展的功能组件库,通过对组件进行配置,可快速生成满足用户需求的监测系统;通过在不同的应用开发中进行验证,证明该方法能够在保证系统质量的前提下,显著提高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46.
张力腿式悬浮隧道通过张紧的锚索连接使其淹没于深海中,锚索倾角对波浪作用下的悬浮隧道的运动特性有重要影响。该文基于势流理论,将锚索系统进行简化,由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线性弹簧代替,建立二维时域模型,计算波浪与张力腿式悬浮隧道的相互作用问题。采用高阶边界元方法对物体表面以及自由水面进行离散,通过相应的边界条件建立积分方程求解物体表面速度势。应用Newmark-β法求解悬浮隧道管体的运动方程,分析悬浮隧道在不同入射波浪条件下的运动特性,针对圆、椭圆、耳形和双圆四种截面形状结构在不同锚索倾角下随入射波波频变化的运动响应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锚索倾角对结构的运动影响较大,结合四种截面在不同锚索倾角下的水平和垂直方向运动可知50.63°-56.25°范围内结构在波浪作用下会比较稳定。水平方向椭圆截面的位移变化随着波浪角频率的变化最为平缓且位移值较小。垂直方向圆截面的位移变化随着波浪角频率的变化最为平缓,其余三种截面变化趋势相似但位移值在共振处差异显著,双圆结构共振峰值最大,椭圆与耳形相近。该研究可为悬浮隧道设计后续的其他计算模型和结构整体的运动分析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7.
选取不同有机物作为碳源,考察碳源对于高硫酸盐(SO42-)环境中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生物活性的影响;通过零价铁(Zero-valent iron,ZVI)的添加考察ZVI对于SRB生物活性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碳源会对SRB的生物活性产生很大影响,导致产生不同的SO42-还原效率;在SRB分别以柠檬酸钠、乳酸钠和可溶性淀粉为碳源时,通过添加ZVI可以明显提高SRB的生物活性;乳酸钠最适合作为SRB处理高SO42-浓度废水的碳源,当乳酸钠作为碳源时,SRB-ZVI体系对于SO42-初始质量浓度低于8 500 mg/L的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即使废水中SO42-初始质量浓度达到11 000 mg/L时,SRB-ZVI体系对于SO42-的还原效率依然可以达到81.8%.  相似文献   
48.
为改善市政污泥脱水性能,利用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XJF8(简称At·f XJF8)对Fe2+矿化过程中的酸化作用,对污泥进行连续流深度脱水实验.生物酸化反应器为推流式,有效容积为68 L.通过p H、比阻、抽滤脱水前后泥饼含水率、有机质等指标研究了污泥脱水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营养剂投加量为2.11 g·L-1(以Fe(Ⅱ)计算)、污泥停留时间(SRT)为3.7 d、污泥回流比80%时,污泥p H由最初的7.22降至最终2.95左右,污泥比阻由原始污泥的(4.2±0.59)×1012m·kg-1(难脱水污泥)下降到(0.55±0.11)×1012m·kg-1(易脱水污泥),整个过程中Fe(Ⅱ)的氧化率在96%以上.对生物酸化铁氧化前后的污泥在0.05 MPa条件下进行抽滤脱水,泥饼含水率由80%下降到68%,且污泥有机质质量分数变化较小.At·f XJF8在污泥生物酸化铁氧化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活性,在一定条件下可对市政污泥进行生物酸化铁氧化提高其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49.
针对4G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EPS AKA)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安全的改进协议(ES-AKA)。该协议不仅能够抵抗重定向攻击和重放攻击,同时消除了密钥K泄露的安全隐患。安全性和协议性能分析表明:在更高的安全性能下,该协议降低了服务网络的存储空间和归属网络的计算量,有效减少了认证过程的比特通信量。  相似文献   
50.
针对4G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EPS AKA)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安全的改进协议(ES-AKA).该协议不仅能够抵抗重定向攻击和重放攻击,同时消除了密钥K泄露的安全隐患.安全性和协议性能分析表明:在更高的安全性能下,该协议降低了服务网络的存储空间和归属网络的计算量,有效减少了认证过程的比特通信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