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5篇
建筑科学   9篇
轻工业   19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51.
通过对焗油人发漂白工艺进行研究,在传统的氧化漂白方法之外,探索一种能适用于焗油人发漂白的新方法。实验中以白度和强力作为评价指标,采用了还原法漂白工艺并进行了优化,同时尝试了氧化法与还原法漂白相结合的复漂方法,以完善焗油人发漂白工艺。实验结果表明,优化的还原法漂白工艺为:二氧化硫脲16 g/L,焦磷酸钠8 g/L,温度80℃,漂白时间90 min,JFC 2 g/L,p H值9,浴比1∶30。经过氧化处理后的焗油人发再进行还原法漂白,强力和白度测试结果表明效果比单独还原法好。  相似文献   
52.
采用阳离子水性聚氨酯(CWPU)对羊毛织物进行防毡缩及固色整理,讨论了整理剂用量、烘焙工艺及整理剂对织物染色性能和耐摩擦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WPU用量为40 g/L时,可使织物面积毡缩率达到机洗标准,且手感不受影响;推荐焙烘条件为150℃、3 min;自制的CWPU对羊毛织物具有一定的增深作用。  相似文献   
53.
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了以碳作为纤维骨架,锡在碳中随机分布并包覆在碳外层的皮芯结构纳米纤维。利用经典静电纺丝纤维直径预测理论,通过调整皮芯层纺丝速度比制备了不同比例皮芯纤维直径的纳米纤维,并将其应用于锂离子负极材料中。采用投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皮芯结构的纤维形貌;利用X射线衍射仪表证了纤维的晶型结构,特别分析了该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纺丝速度比的调节成功获得了不同直径比的皮芯结构纤维;当碳化温度达到800℃时,形成了锡、无定形碳共存的晶型结构;特别是使用纺丝速度比为1∶1时,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最好,循环50圈后,容量保持率达到69%。  相似文献   
54.
采用驼绒与水溶性维纶制备了几种包芯纱及针织物试样。通过正交试验对驼绒/水溶性维纶包芯纱及其针织物退维过程进行研究,探讨芯纱含量、包芯纱捻度、织物密度、温度、时间对退维率的影响。试验得出:包芯纱退维比针织物退维更容易,但维纶的溶解导致纱线收缩纠缠,且所形成的中空结构在编织过程中会受到破坏,因此选用针织物退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芯纱含量为19.1%,捻度为325捻/m的驼绒/水溶性维纶包芯纱,针织物总密度为1 368线圈/25 cm2时,在温度60℃下恒温处理40 min,针织物退维率可达99%。  相似文献   
55.
依据棉花包装新标准——DB65/T 3298—2011《棉花包装用塑料套袋》,对新疆地区使用的棉花包装用塑料套袋的一些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并就职能部门在抽检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6.
为提高纳米纤维膜的防水、透湿和力学性能,在聚氨酯(PU)纺丝液中添加无氟疏水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静电纺PU/PDMS防水透湿膜,并在此基材上采用静电喷雾法沉积PU/PDMS微球制备静电喷雾PU/PDMS防水透湿膜;利用热诱导工艺分别对静电纺PU/PDMS和静电喷雾PU/PDMS防水透湿膜进行热处理改性,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其形貌、孔径分布、防水性能、透气透湿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静电喷雾PU/PDMS防水透湿膜的防水透湿性能优于静电纺PU/PDMS防水透湿膜,但经热处理后由于膜内部产生更多粘连,导致孔隙率降低,防水透湿性能出现下降;热处理后静电纺PU/PDMS防水透湿膜的孔径大大降低,并使其串珠结构向蛛网结构转化,防水性能和力学性能显著提升,当加热温度为100℃,加热时间为90 min时,其水接触角达到144.7°,透湿率为5 666.7 g/(m2·d),透气率为9.91 mm/s,断裂强度为17.9 MPa,断裂伸长率为210.7%。  相似文献   
57.
为了制备满足力学性能且具有芳香功能的混纺纱线,以芳香缓释微胶囊为原料,利用离心-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聚丙烯腈/薰衣草精油/β-环糊精(PAN/OEL/β-CD)纳米纤维,结合传统纺纱工艺,制备PAN/OEL/β-CD纳米纤维/棉混纺纱线,利用微观成像系统、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聚丙烯腈质量分数为8%的条件下制备出的PAN/OEL/β-CD纳米纤维形貌均匀、无明显串珠,微胶囊与PAN之间没有新的化学键产生;PAN/OEL/β-CD纳米纤维以3种形式分布在纱线内部;热重分析表明PAN/OEL/β-CD纳米纤维的含量约占纱线7%;混纺纱线3℃条件下21天芳香保持率为95.58%,25℃条件下为83.49%。  相似文献   
58.
补片感染是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利用聚丙烯补片负载抗菌药物是降低感染概率的有效途径,但由于聚丙烯纤维具有疏水性,细菌可能具有耐药性,亟需探究一种新型生物抗菌疝修补片.通过对聚丙烯补片表面进行等离子体处理使其活化,然后在补片表面构建多巴胺膜层,再用具有稳定包衣层的聚丙烯补片来负载药物——氨苄西林.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59.
锯齿式皮棉清理对机采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不同皮清工序的机采棉纤维性能不同,本文针对锯齿式皮棉清理出的原棉进行比较研究。利用HVI对棉纤维的长度、强度、颜色、含杂率等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皮清工艺有利于改善原棉的外在指标,使纤维平整柔顺、色泽亮丽;但其对纤维的内在指标有较大的损伤,使纤维中短纤维含量上升,不利于纺纱。基于对锯齿式皮棉清理对机采棉性能的研究分析,建议企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从而改善机采棉纱线的性能。  相似文献   
60.
为提高纳米纤维膜的防水性并探究膜表面微观结构对膜性能的影响机制,采用高可纺性的聚氨酯(PU)和无氟、低表面能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U/PDMS纳米纤维膜,然后在该纤维膜基材上采用静电喷雾法沉积PU/PDMS微颗粒得到对环境友好的防水透湿膜,对其形貌、防水性能、透气透湿性能和力学性能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