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46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24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采用离子共沉淀技术在茶渣(Tea waste, TW)表面沉积纳米Fe3O4粒子(TW@nano-Fe3O4),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茶渣@纳米Fe3O4/海藻酸钙(TW@nano-Fe3O4/CA)磁性复合微球,通过SEM、XPS、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及万能试验机对材料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并研究了其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 MB)的吸附性能与机制。结果表明,TW@nano-Fe3O4/CA复合微球磁性响应明显,粒径为1.2~1.7 mm。微球表面粗糙、褶皱,内部为疏松多孔道结构。随TW@nano-Fe3O4含量增加,微球粒径增加,磁响应增强,但对MB的吸附量缓慢下降;TW@nano-Fe3O4/CA微球对MB的吸附动力学数据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较好,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对MB的吸附过程是自发性和熵减小的放热过程。在303 K下,质量配比为TW@nano-Fe3O4∶CA=4∶1的复合微球对MB的Langmuir最大吸附量为272.5 mg·g-1,比TW提高86.7%,并具有良好的再生与循环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02.
103.
以茶渣(TW)为生物质填料、环氧大豆油(ESO)为增塑剂,与聚乳酸(PLA)熔融混炼制备了PLA/TW增塑复合材料,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转矩流变仪、扫描电镜(SEM)及力学性能测试等考察了ESO的添加对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SO添加使PLA/TW复合材料的加工流动性、韧性及塑性提高,但材料的力学强度和模量有所下降。当质量比PLA/TW/ESO=70/30/12时,PLA/TW增塑复合材料的韧性和塑性最佳,与增塑前相比,其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65.53%和154.23%。SEM分析结果显示,ESO能较均匀地分散在PLA/TW复合材料中,增塑复合材料断面呈现典型的韧性断裂特征。FTIR分析表明,ESO可与PLA发生一定的相互作用,使C—O键和C=O键的红外吸收峰位置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04.
105.
《Planning》2017,(1)
为了提高凹凸棒石(ATP)的吸附性能,选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ATP进行了改性,利用FT-IR和BET表征了改性前后的结构。通过正交试验探究了其吸附腐殖酸(HA)的较佳方案,并对吸附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正交试验中最优的方案为:pH值为6.5,在60℃下吸附10 min,体系中投加0.1 g ATP-CTAB,HA的吸附率为99.82%。ATP-CTAB吸附HA的影响因素顺序为:HA的初始浓度>ATP-CTAB投加量>温度>pH值>反应时间。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吸附拟合度△q_e<3.4%,R~2>0.996,过程遵循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06.
聚丙烯微孔膜的表面矿化修饰及其亲水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改善聚丙烯微孔膜(MPPM)的表面亲水性,通过组合多巴胺氧化聚合和交替浸渍矿化修饰技术,在MPPM表面构建了均匀的CaCO3矿物层,实现了利用CaCO3矿物对膜表面进行亲水化修饰的目的。采用FTIR、XPS、ESEM、EDX和水接触角对矿化膜表面进行了相应的表征。考察了溶液浓度、浸渍循环次数及聚多巴胺涂覆率等对CaCO3矿化率的影响。结果证实,CaCO3矿物均匀地负载在MPPM表面,膜的亲水性因CaCO3固有的润湿性而明显改善。纯水通量测试结果表明,矿化膜具有强的水渗透能力,纯水通量大(高达6450 L·m-2·h-1),渗透阻力小,施加0.01 MPa的外压,水即可透过膜。油水乳液分离研究发现,矿化膜能有效地分离一定范围的油水乳液,水通量大(> 1800 L·m-2·h-1),且膜容易用水清洗,展现出理想的油水乳液分离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7.
范荣玉  郑细鸣  林兴 《化工学报》2014,65(8):3039-3047
将聚丙烯酸和聚亚乙基亚胺-Cu(Ⅱ)络合物通过静电作用交替组装到聚丙烯微孔膜(MPPM)表面,再通过环氧氯丙烷的交联,使组装层形成交联体系,洗脱除去Cu(Ⅱ)离子,制得Cu(Ⅱ)离子印迹复合膜。采用FTIR、XPS和ESEM对膜表面的化学组成及物理形态进行了表征。制得的离子印迹复合膜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稳定性,吸水量能够达到MPPM的819倍以上;在1.5 mol·L-1 的NaCl水溶液或55℃水浴中振荡洗涤48 h,膜表面的组装层质量能保持在94%以上。平衡吸附实验结果发现,离子印迹复合膜对Cu(Ⅱ)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与高的选择性,饱和吸附量可达112.87 mg·cm-2,以Pb(Ⅱ)、Zn(Ⅱ)、Ni(Ⅱ)、Co(Ⅱ)、Mg(Ⅱ)或Mn(Ⅱ)作为竞争离子,膜对Cu(Ⅱ)离子的选择性系数分别达17.72、26.66、17.43、16.87、29.72和19.75。吸附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吸附主要受化学作用控制。制得的离子印迹复合膜具有良好的再生能力,10次吸附-脱附循环后,对Cu(Ⅱ)离子的吸附量能保持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08.
氟离子在饮用水中浓度超过1.0mg/L,将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通过原位共沉淀法将具有磁性的四氧化三铁掺入羟基磷灰石(HAP)中制备磁性HAP.磁性HAP可通过普通磁体将其吸附并分离回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和时间为60℃和1h,陈化温度和陈化时间为25℃和12h,四氧化三铁用量为0.08g.比较了HAP和磁性HAP对水溶液中氟离子的去除效果.Langmuir模型更适合于该体系,拟合得到最大吸附容量为13.70mg/g,说明磁性HAP对氟离子的吸附属于单层吸附.ΔG0<0和ΔH0>0表明该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过程.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磁性HAP循环再生使用4次以上,仍能保持85%以上的除氟效率.高吸附容量和优异的循环使用性能表明磁性HAP是一种有效的、可重复使用的除氟吸附剂.  相似文献   
109.
刘瑞来 《化工进展》2018,37(5):1875-1880
以聚乳酸(PLLA)/四氢呋喃(THF)为淬火溶液,无其他添加剂条件下,通过低温淬火、萃取、洗涤和干燥得到直径为30.92μm±1.55μm的PLLA多孔微球,多孔微球由直径为0.34μm±0.06μm向外辐射的纤维组成。偏光显微镜表明多孔微球为球晶结构。XRD结果表明,多孔微球属于α晶型,晶粒尺寸大小为17.25nm。DSC结果表明,PLLA多孔微球的结晶度为36.05%。与熔融挤出造粒得到PLLA原料(结晶度小于10%)相比,低温淬火得到的多孔微球的结晶度大大提高。N2吸附-脱附结果分析表明,多孔微球的平均孔径和孔体积分别为42.92nm和0.1135cm3/g,大部分为大孔和介孔结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分别为14.18cm2/g和93.15%。采用等温DSC模拟低温淬火过程研究了PLLA在THF溶液中结晶动力学,利用Avrami方程得到Avrami指数n平均值为2.29,说明PLLA在THF溶液中为异相成核和三维生长。  相似文献   
110.
利用静电纺丝制造乙酸纤维素膜(CA纤维膜),并利用添加TiO2及脱乙酰基(d-CA)对CA纤维膜进行改性,后续对膜过滤特性、渗透通量、油水乳化液去除效率、反洗特性及积垢机制进行讨究。结果显示,CA纤维膜通过TiO2及d-CA改性后可以提高膜的热稳定性及亲水性能,并得到稳定的纯水通量和过滤通量;最佳的比例为TiO2@d-18.5%CA纤维膜,在40kPa跨膜压差、60min的操作条件下,其纯水通量、过滤通量、1g/L油水乳化液去除效率以及反洗后通量分别为824.8L/(m2·h)、(311.3±12.5)L/(m2·h)、93.6%±1.1%、451.5L/(m2·h);另外,添加TiO2可能导致油水乳化液在膜表面不可逆阻力比例的增加,脱乙酰基改性CA纤维膜则可以降低膜自身阻力及增加可逆阻力的比例,提高CA纤维膜在油水分离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