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38篇
金属工艺   19篇
机械仪表   4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篇
武器工业   10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5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Mg-Gd-Y合金分别使用准静态压缩试验机、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平头弹丸侵彻加载,研究了该合金在1×10-3,1×103,1×104s-1时,应变率对其断裂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应变率为1×10-3 s-1时,呈现出脆性解理断裂特征;当应变率增加为1×103 s-1时,动态压缩后断口除了解理片层外,还出现了热软化带,变形局域化是裂纹形核的通道,最终导致材料的失效.在应变率约为1×104 s-1时,稳定侵彻阶段,绝热剪切带是更高应变率下导致材料断裂的原因,特定位置的绝热剪切带为相变带,应变率的提高有利于形成相变带.应变率是通过影响Mg-Gd-Y合金的热软化效果而影响其断裂机制的.  相似文献   
22.
利用氟化物促进铝粉的燃烧是近年来含能材料领域的热点.选用含氟量较高的端羟基液态氟橡胶作为氟源,将其引入端羟基嵌段共聚醚(HTPE)粘合剂体系中,制备不同氟橡胶含量的改性HTPE胶片,并对改性胶片的微观形貌、力学特性、热稳定性和氧化能力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液态氟橡胶含量的增加,胶片的力学性能先降低后增加,当氟橡胶...  相似文献   
23.
采用水基溶胶-凝胶工艺成功地制备了成分均匀的Ba0 7Sr0.3TiO3/Si铁电薄膜.利用光镜、SEM、TEM、XRD等手段对溶胶-凝胶和薄膜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了水解聚合过程和水解程度对溶胶-凝胶产物的影响,研究了工艺条件对薄膜质量的影响,讨论了热处理条件对薄膜结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较高浓度的水基前驱体,有利于薄膜的形成和均匀性.溶胶浓度0.56 mol/L,pH值5.5,陈化时间48~72 h,可以获得较好质量的薄膜;XRD分析表明薄膜650℃处理后已经形成了钙钛矿相的结构.  相似文献   
24.
利用Instron电子拉伸机和Split-Hopkinson压杆(SHPB)实验装置,研究了准静态和动态压缩条件下冷轧和退火Cu板法向、轧向、横向的力学性能.不同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表明:冷轧和退火Cu板的流变应力均随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加,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强化效应.冷轧Cu板准静态和动态压缩力学性能均呈现明显的各向异性:横向屈服强度最大,轧向最小,且低应变程度下的流变应力也具有同样规律.退火Cu板呈现近似各向同性.考虑准静态和动态变形时可能的塑性变形机制,基于微观晶体塑性变形理论的Taylor模型可定性地解释冷轧Cu板压缩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25.
采用Taylor类型多晶体塑性变形模型,模拟了初始自由分布和近似立方织构多晶铝的轧制织构演变.应用取向线分析方法将不同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与实测轧制织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低轧制变形程度时,完全限制(FC)模型计算结果的取向分布较其它模型更符合实际结果.在较高程度轧制变形时,对于初始自由分布的多晶铝轧制试样,lath模型与实验符合较好;而对于初始具有近似立方织构的样品,使用混合模型结果较佳.  相似文献   
26.
网络陶瓷增强金属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目前网络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及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网络陶瓷预制体及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工艺,并指出了各工艺的特点.评述了网络陶瓷增强金属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指出了目前网络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展望了对网络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7.
《应用化工》2022,(10):2197-2201
综述了镀锌板表面有机/无机复合钝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有机硅烷和无机物复合、有机树脂和无机物复合以及有机酸和无机物复合钝化的研究进展。并对镀锌板无铬钝化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了有机/无机复合钝化将会替代铬酸盐钝化成为未来无铬钝化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8.
崔萌  陆方姝  王飞俊 《当代化工》2014,(11):2240-2242
微胶囊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保护,日用化工,农业科学及航空航天等领域,随着应用范围扩大,开发新技术与新方法制备微胶囊,使其具有更精确可控的结构已成为微胶囊技术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选择两种生物相容性较好的天然聚电解质—羧甲基纤维素(CMC)和壳聚糖(CS),作为制备新型微胶囊的原料,利用聚阴离子羧甲基纤维素和聚阳离子壳聚糖之间的静电结合,成功制备出一种具有新结构的中空聚电解质微胶囊并初步研究了其形貌能基本性能。  相似文献   
29.
通过不同温度的退火试验研究了化学气相沉积高纯钨冷轧后的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冷轧钨中形成层状异质结构,提高了材料的应变硬化率,进而提高了塑性,韧脆转变温度降低到200 ℃以下,硬度从沉积态的402 HV0.2提高到547 HV0.2。高温退火后,冷轧钨在1100 ℃发生再结晶,与沉积态钨相比,再结晶温度降低了880 ℃,这是由于低温塑性变形导致材料储存能升高,再结晶驱动力提高,再结晶温度降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由于晶粒尺寸的增大,层状异质结构逐渐消失,硬度迅速降低到完全再结晶态的370 HV0.2,而屈服强度从冷轧态的1224 MPa逐渐降低到1800 ℃退火后的558 MPa,但韧脆转变温度仍保持在200 ℃以下。  相似文献   
30.
为改善含相稳定硝酸铵(PSAN)推进剂的力学性能,用乙二胺与PSAN颗粒表面反应,制备了乙二胺反应型包覆PSAN。FTIR证实乙二胺与AN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通过吸湿性、接触角测量,对包覆效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包覆后PSAN的表面极性明显降低,吸湿性也有一定程度改善。将包覆后的PSAN应用到BAMO-THF推进剂中,发现乙二胺包覆量为0.2%时对推进剂力学性能的改善效果最好,σm提高约46%,εm提高约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