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03篇
金属工艺   21篇
建筑科学   8篇
矿业工程   8篇
能源动力   1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63篇
冶金工业   6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4 毫秒
71.
72.
以环氧树脂乳液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原料,制备泡沫混凝土。研究了环氧树脂乳液对泡沫混凝土力学性能、吸水率、干密度和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环氧树脂乳液可显著减小气孔的尺寸,优化孔径分布;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和抗折强度随环氧树脂乳液的掺入得到显著的提高;环氧树脂乳液可以降低泡沫混凝土的吸水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泡沫混凝土的干密度。  相似文献   
73.
张福成  康杰 《钢铁》2022,57(8):11-29
 钢中界面包括晶界、相界等,在结构和化学组成上与体相均有明显的差异,在能量上也具有特殊性,对钢的相变机理、服役性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有关材料分析和测试手段得到快速发展,结合第一性原理和有限元模拟等技术和方法,人们对钢中界面科学问题有了进一步深入的认识,也使得这方面的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取得了众多成果。综述了钢中的微观固-固界面调控的国内外研究动态,界面类型涵盖单相钢中的晶界和多相钢中的相界。简要概述了钢中各种界面的形成机理,探讨了不同界面类型的能量差异、取向差异以及应力分布等;重点关注了界面数量调控、界面结构调控和界面偏聚调控,探讨了热处理工艺、变形方式和成型方式等界面调控手段对最终界面结构形成和化学成分偏聚的影响,介绍了先进技术手段在表征界面结构和界面成分偏聚上的应用;同时对界面与位错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型及其对不连续屈服和加工硬化的影响也进行了简述。最后从界面调控方式、计算机模拟、技术表征手段等方面对界面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4.
介绍了Ti-Mg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粉末冶金法、铸造法、热旋转锻造法、离子注入法和分离熔体沉积法(DMD)等,分析了这些制备方法制备复合材料的特点,总结了这些制备方法在最佳实验参数下所对应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重点介绍了粉末冶金法和铸造法制备Ti-Mg复合材料原理和优缺点,最后总结并展望了医用Ti-Mg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5.
铝酸盐系长余辉材料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发光材料,具有价格低廉、易于推广等优点,能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文中介绍了铝酸盐系长余辉发光材料制备方法的改进、发光机理、光学计算和第一性原理计算,并详细阐述了铝酸盐系长余辉发光材料被应用于光催化、电池、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状况,最后对铝酸盐系长余辉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6.
介观尺度模拟方法是表征金属材料微观结构变化或微观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可以在减少实验数量的基础上,将结果性实验向过程性实验转移,从而更直观地表征实验结果。针对金属材料常见的介观尺度模拟方法,对晶体塑性模型、蒙特卡罗法、相场法以及元胞自动机法进行了综述,回顾了不同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发展历程,阐述了其特点及局限性;分别从金属材料织构演变、动态再结晶、固态相变和凝固相变等角度介绍了不同方法的典型应用场合,最后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金属材料微观组织演变的介观尺度模拟提供更具参考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77.
超高强度马氏体基钢是钢铁材料中极为重要的组成之一,是重载零部件的首选材料。随着对超高强度马氏体基钢更高强韧性的需求以及更高疲劳强度的要求,基于传统强韧化机制的复合强化新工艺、新技术被不断提出。本文总结了超高强度中碳马氏体钢、二次硬化马氏体钢以及马氏体时效钢的研究进展以及常规强韧化机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超高强度马氏体钢的强化新方法、新机制,并对超高强度马氏体的疲劳行为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超高强度马氏体基钢的制备及强化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8.
YAG透明陶瓷具有良好的光学和力学性能, 广泛应用于激光增益介质与光学窗口等领域, 制备大尺寸/复杂形状YAG透明陶瓷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作为一种新型胶态成型技术, 自发凝固成型在制备大尺寸陶瓷方面已显示出一定优势, 然而该体系存在浆料固化速率慢、素坯强度低等问题。本工作以水溶性环氧树脂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GE)对自发凝固成型体系进行改性, 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了不同EGDGE含量的YAG透明陶瓷, 研究EGDGE对浆料流变性、凝胶强度、素坯孔隙率和烧结后陶瓷微结构与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EGDGE有效增强了浆料的凝胶固化能力, 解决了YAG素坯干燥变形和开裂等问题。当EGDGE添加量为质量分数0.8%时, 在1700 ℃下真空烧结6 h并在1650 ℃下180 MPa热等静压烧结3 h, 成功制备了90 mm×30 mm×4.5 mm的YAG透明陶瓷, 它在1064 nm处直线透过率为80.8%。这为大尺寸/复杂形状YAG透明陶瓷的制备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9.
高熵陶瓷是近年来在高熵合金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陶瓷材料体系, 它的出现为开发具有优异性能的非金属材料提供了新的理念和路线。本研究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A位等摩尔比的钙钛矿型高熵氧化物陶瓷(La0.2Li0.2Ba0.2Sr0.2Ca0.2)TiO3, 并探索了烧结温度对高熵陶瓷的物相结构及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陶瓷经现有温度烧结后均表现为立方钙钛矿结构, 并且展现出良好的绝缘性, 其漏电流密度在10-8~10-6 A/cm2数量级。尽管随烧结温度的升高, 陶瓷的晶粒尺寸不断增大, 但该显微结构与介电性能的关联并不显著。当烧结温度为1350 ℃时, 介电常数出现最大值, 在频率为100 Hz下, 介电常数约为230。同时, 该高熵陶瓷的介电温谱表明陶瓷存在弛豫行为, 其介电常数的弛豫峰随着频率的增加向高温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80.
超级电容器因其高效、快捷和循环稳定性好等因素成为应用广泛的新型储能装置,而电极材料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性问题.采用五氯化铌为原料,利用静电纺丝结合氨气还原氮化技术制备多孔氮化铌纤维,将其作为电极材料制备成Nb4 N5||Nb4 N5对称型扣式电容,并在Na2 SO4水系电解液中加入NaHCO3以提升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氮化铌纤维呈四方相,连续且表面呈现多孔化.多孔氮化铌电极存在双电层及赝电容储能两种机制,当添加15 mmol·dm-3的NaHCO3时,超级电容器比电容提高到187 F·g-1,其中,阻抗R1和扩散阻抗WR分别缩小为1.22Ω和1.47Ω,同时体系离子电导率提高,载流子浓度增大到6.58×1024 cm3,弛豫时间缩短至0.24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