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轻工业   6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某乘用车匹配儿童约束系统情况进行仿真研究。利用所选定的儿童约束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了最新欧洲新车评价规程(E-NCAP)中对儿童乘员保护要求的试验工况的数值模拟,并以E-NCAP评分为目标,对儿童约束系统的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同时,为了工程的可实施性,对儿童约束系统提出了参数设计范围及整车的空间匹配要求。  相似文献   
2.
Adaptable software systems and architectures give the programmer the ability to create applications that might customize themselves to runtime-emerging requirements. Computational reflection is a programming language technique that is commonly used to achieve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kind of systems. Most runtime reflective systems use Meta-Object Protocols (MOPs). However, MOPs restrict the amount of features an application can customize, and the way they can express its own adaptation. Furthermore, this kind of systems uses a fixed programming language: they develop an interpreter, not a whole language-independent platform.What we present in this paper a non-restrictive reflective platform, called nitrO, that achieves a real computational-environment jump, making every application and language feature adaptable at runtime—without any previously defined restriction. Moreover, the platform has been built using a generic interpreter, in which the reflection mechanism is independent of the language selected by the programmer. Different applications may dynamically adapt each other, regardless of the programming language they use.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典型制革企业牛皮蓝湿革、羊皮蓝湿革鞣后湿整理各工序废水的铬浓度,并分析了废水中铬的分布特点及来源。结果表明,在鞣后湿整理过程,各工序均有铬释放。铬复鞣是导致湿整理废水中铬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而蓝湿革中铬的释放也是废水中铬的重要来源;即使对铬鞣废液进行了循环利用,湿整理工段释放的铬也会导致综合废水中的铬显著超标。基于实验结果,提出了针对这一问题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AC)为阳离子化试剂,对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00~6000 Da的胶原蛋白I及相对分子质量为50 000~80 000 Da的胶原蛋白II进行阳离子化反应,制备了两种阳离子型胶原蛋白絮凝剂,并以高岭土悬浊液为模拟体系,考察了阳离子化前后胶原蛋白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阳离子化能明显提高胶原蛋白的絮凝能力,阳离子化胶原蛋白I及胶原蛋白II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率提高了20%,但阳离子化大大加快了絮凝速度,絮凝时间可缩短到20 min以内。胶原蛋白II阳离子化后的絮凝能力最强,当该絮凝剂投加量为200 mg/L、絮凝时间为20 min时,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几种用于CT三维锥束图像重建的滤波器,并将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CT是一种先进的成像技术,现已被应用于多个领域。CT图像重建算法多采用滤波反投影法,滤波是此方法的核心部分。本文介绍了三维锥束近似重建的基本原理,分析并设计了几种用于CT锥束图像重建的滤波器,并且通过投影数据的图像重建结果分析了不同滤波函数对断层图像重建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所设计的几种滤波器能较好的满足实际图像重建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常规牛皮制革工艺中各工序废水中的氯离子浓度,分析了氯离子的分布特点及其来源。结果表明,制革过程每个湿操作工序的废水中都含有氯离子,其中原料皮水洗、预浸水-水洗、主浸水、浸酸和铬鞣-水洗工序废水中氯离子浓度较高。制革废水的氯离子大约60%来源于原料皮的防腐保存用盐,40%来源于浸水和浸酸工序加入的食盐,这些食盐的输入会导致制革综合废水中的氯离子浓度大3 g/L。基于测试结果,提出了削减制革过程氯离子排放的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绿茶副茶为原料,用乙醇水溶液浸提制备茶多酚。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佳浸提条件为:温度60℃,料液比1∶12,乙醇浓度70%,时间60min。经浸提和喷雾干燥得到茶叶提取物,其单宁含量为42.61%。将茶叶提取物单独用于鞣制时,在用量20%的条件下60min即可完全渗透裸皮,成革呈浅黄色,收缩温度为70.2℃。用10%茶叶提取物与2%硫酸铝(以Al2O3计)进行结合鞣制,成革收缩温度可达98.9℃。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普罗维登斯菌和希瓦氏菌两种微生物对Pt(IV)的吸附特性。pH和离子强度条件优化实验结果表明,pH=2.0时吸附效果较好,吸附量分别为58.62和72.20 mg/g;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普罗维登斯菌对Pt(IV)的吸附量增加而希瓦氏菌却降低;Pt(IV)和Pd(II)共存时,两种微生物吸附剂均优先吸附Pd(II)。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普罗维登斯菌吸附Pt(IV)的过程更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说明化学吸附是该过程的限速步骤,且为单分子层吸附,其理论最大吸附量为136.10 mg/g。因此,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普罗维登斯菌和希瓦氏菌可以吸附回收溶液中的Pt(IV)离子。  相似文献   
9.
在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的基础上对小冲杆试验的载荷一位移曲线进行了分析,并对材料屈服载荷的确定方法进行了讨论。通过对50余种材料进行小冲杆试验研究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归纳出了对材料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的关联方法,给出了材料常规性能关联参考公式,给中国小冲杆试验标准的制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种具有邻位酚羟基结构的新型芳香族鞣剂SCP,并研究了其鞣制性能。红外光谱分析表明,SCP中含有酚羟基结构。鞣革实验结果表明:当只用SCP鞣制时,山羊皮的收缩温度为73.9℃,表现出一定的鞣性;当SCP与硫酸铝(SCP-Al)结合鞣时,山羊皮的收缩温度可达到97.5℃,且具有良好的耐水洗能力。采用SCP-Al结合鞣,成革中甲醛含量为108.6 mg/kg,符合非直接接触皮肤产品的要求;而成革力学性能满足服装革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