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48篇
电工技术   74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38篇
化学工业   28篇
金属工艺   22篇
机械仪表   243篇
建筑科学   11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236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14篇
无线电   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98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9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刚体-弹性支承系统振动解耦评价方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刚体-弹性支承系统多自由度振动的耦合程度评价方法是进行系统固有振动解耦设计的重要基础。对已有的基于耦合刚度、基于振型向量和基于系统动能分布的三种模态振动解耦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和不足之处,进而采用系统广义惯性力或广义弹性力做功的概念,提出了基于系统振动模态示功向量的振动解耦程度评价方法,具有物理意义准确、量纲统一的优点,适于评价具有不同类型振动响应量的模态振动的解耦程度,是对原有基于系统动能分布的评价方法的完善和推广。并列举两例来说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及其物理概念的严密性。  相似文献   
22.
基于单目视觉的实时测距方法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利用单目视觉实时监测本车与前方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在比较了现有的几类用于车辆控制的道路深度信息获取方法的基础上,首先研究了较为适用于汽车自动驾驶的几何关系推导法,进而提出了基于单目视觉的实时测距算法.通过试验可知,由于摄像机的俯仰角是影响实时测距算法的关键因素,因此又提出了基于道路边界平行约束条件的实时计算摄像机俯仰角算法.静态实车试验的结果显示,该基于单目视觉的实时测距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满足测距要求,而动态实车试验的结果则显示,此算法还可以满足汽车智能化控制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23.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盲区分析的多摄像头的驾驶员辅助观察系统的设想。通过简化的模型分析了车外盲区,分析了摄像头的安装方法。最后设计了一个试验系统,该系统减少了原本存在的大部分车外盲区,扩大了驾驶员的视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4.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中的驱动系统是此类车辆上主要传导性骚扰源之一,其产生高频骚扰的主要原因是逆变器内部IGBT开断过程引起很大的电压电流变化。为了研究IGBT引起的电磁骚扰机理,建立了同时包括逆变器开关管动作引起的时变参数模型和集肤效应引起的电缆电机系统的频变参数模型的驱动系统高频参数模型。针对实际的燃料电池客车,应用矢量匹配法使有理式近似拟合电缆电机系统的复杂频变参数,再折算到时域,从而在时域电路求解中同时考虑这两类复杂参数的作用,计算效率大为提高,并为实测结果所验证。  相似文献   
25.
基于倏逝波衰减特性的空间频域滤波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平面近场声全息方法在全息面大小有限时存在由于测量距离增大而造成全息面空间频域能量泄漏而引起的不适定性问题。本文利用不同空间频率的平面倏逝波的衰减只与倏逝波波长相关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倏逝波随测量距离变化可利用准则的新型空间滤波器,在不引起不适定性问题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有用的倏逝波信息。通过模拟比较利用不同范围的倏逝波信息的声场重建结果,论证了该滤波器的适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6.
灰色-神经网络综合预测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文提出一种灰色-神经网络综合预测模型。该模型由背景值构造、加权GM(1,1)模型和神经网络补偿器三部分组成。其建模机理为:首先对于原始数列进行背景值构造,然后构建加权GM(1,1)模型,同时利用神经网络补偿器获得误差补偿信号,则最终的预测值为加权GM模型的输出值加上补偿值。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7.
为了探讨能量管理策略对增程式电动汽车燃油经济性提升的潜力,以某增程式电动客车动力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在电量消耗-电量保持模式(CD-CS)和混合模式(Blended)两种不同的增程式电动客车单日运行方式下,提出一种基于凸优化的能量管理策略。考虑增程器在不同输出功率下燃油经济性最优工作状态,以最小燃油消耗和电能消耗作为目标函数,对增程式电动客车能量管理策略进行优化,并对两种不同运行方式下的优化结果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在中国哈尔滨城区道路工况条件下,单日出行里程为218.27 km时,利用凸优化的能量管理策略,相较于CD-CS运行方式,Blended运行方式的增程式电动客车系统能耗下降3.56%,电池平均电流减小了2.05%,最大充电电流减小了45.8%,最大放电电流减小了23.9%,增程器平均效率提高了0.98%,系统驱动能效提高了3.66%。  相似文献   
28.
29.
李旭  夏勇 《复合材料学报》2015,32(4):1007-1016
为考察炭黑对橡胶复合材料超弹性力学行为的影响,首先,利用不同填充体积分数的炭黑增强橡胶复合材料的准静态力学试验数据,对现有的基于均质化方法的"变形放大"细观力学模型的大变形表征能力进行了评估。其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第一不变量放大"关系,并获得了较为合理的预测结果。最后,利用随机序列吸附算法建立了较接近材料真实细观结构的球形颗粒填充数值模型,进行了大变形情况下的三维数值模拟;为考察颗粒聚集效应的影响,还设置了颗粒均匀随机分布和团聚随机分布两种形式。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照表明:提出的三维细观数值模型已经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填充橡胶的大变形宏观力学行为,且颗粒团聚随机分布模型的预测能力更好一些。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所建模型为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0.
将从新车碰撞测试中提取的峰值减速度和行人小腿减速度作为定义双重标准下最优化问题时的约束变量。令缓冲梁、前纵梁、缓冲包覆的规格和泡沫强度作为设计变量,使用经过验证的车辆截断有限元模型,对车辆前端结构质量进行最优化设计。使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和径向基函数法,生成约束函数的代理模型,进一步构造目标函数并通过遗传算法得出最优解。结果表明,最优设计尺寸使得车辆前端结构质量明显减少,并同时满足相关法规对车辆前端正面碰撞刚性障碍物耐撞性和对行人碰撞安全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