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1篇
金属工艺   80篇
机械仪表   274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7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基于分段控制多级缸举升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矿用自卸车多级缸举升换级时的冲击振动问题,研究了举升过程中的参数关系;根据举升系统电液比例控制方案提出了负载敏感举升系统分段控制方法,对举升缸换级时的模糊控制算法进行分析。仿真分析表明,分段控制较单一的电液比例控制能有效改善多级缸换级时的冲击问题。现场试验证明,该举升系统有效解决了变负载和参数时变系统的控制稳定性问题。研究结果为分析同类问题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2.
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主传动系统为定量泵-变量马达闭式系统,风机并网后依靠变量马达变排量机构对系统进行控制。研究了系统压力控制特性,建立了并网后主传动系统数学模型,得出了系统压力对马达斜盘摆角的传递函数。利用MATLAB辨识工具箱,根据实验数据,对系统压力控制模型进行数据辨识,并与理论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为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通过压力控制实现最佳功率追踪控制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3.
根据船用液压马达维修实际情况,提出维修评价指标,并由此设计了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维修测试系统。该系统采用单向多泵合流闭式结构,最大流量500 L/min,额定压力32 MPa,被测马达输出端采用多级增速箱连接电涡流测功机进行加载,通用工装设计。系统具有多泵组合变流量节能、电涡流可变加载、测试功率范围宽等特点,适用于不同型号不同排量、大功率范围液压马达的测试,对液压马达维修企业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4.
以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为研究对象,研究阻尼孔对主阀开启时压力冲击的影响。利用基于功率键合图理论的比例多路阀动态仿真程序进行分析,并通过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实验平台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阻尼孔可以通过延长阀口开启时间,从而减小主阀口开启时阀口的压力超调,提高系统稳定性。该研究为多路阀设计和研究提供了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5.
以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液压调速系统恒转速输出问题,建立了定量泵-变量马达液压调速系统数学模型,得到了系统泄漏、系统压力瞬态调整和模型参数误差对机组恒转速输出的补偿控制数学模型。以数学模型为基础,给出了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恒转速输出补偿控制方法。以30kV·A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实验台为仿真和实验基础,对提出的控制方法展开研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恒转速输出补偿控制方法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可实现机组的恒转速输出的高精度控制。  相似文献   
46.
以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主轴及缸体旋转组件组成的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传递矩阵法及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得到了其临界转速,即转子发生共振时的转速,通过两者结果的对比,证明了有限元方法的准确性;进而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出增加轴承刚度及减小缸体质量可以有效提高轴向柱塞泵转子系统的一阶临界转速的结论。通过研究,提出了轴向柱塞泵转子系统临界转速的计算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轴向柱塞泵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7.
为了从快锻液压机的能量源头出发降低系统的溢流损失和压力损失,提出了一种快锻液压机泵阀复合控制系统,通过相关理论对泵阀复合控制系统的节能机理进行了定性分析,通过实验定量研究了泵阀复合控制系统的能耗。实验结果表明:快锻液压机泵阀复合控制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达到了31.9%,与电液比例阀控系统相比提高了近5倍,同时泵阀复合控制系统的输入功率仅为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18.4%。研究结果对提高快锻液压机的能量利用率并降低系统能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总结了利用GOM公式计算机构自由度的具体步骤,列举了常用基础杆组的位移参数,介绍了杆组阶的确定方法;给出计算输出构件自由度及快速判断构件运动性质的方法;选取了几种典型的机构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该新公式可以避开虚约束计算,不需要借助复杂的数学工具,便能快速、有效地计算包括混联机构在内的机构自由度,其正确性与通用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49.
针对某铰接式自卸车转向过程中出现的侧倾现象,设计了具有抗侧倾功能的模糊控制半主动油气悬挂系统,对其原理进行了阐述并建立数学模型对其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非模糊控制下的半主动油气悬挂系统满足其基本的性能要求。在该基础上针对自卸车某一转向工况下的模糊控制抗侧倾性能进行了分析,并运用Simulink中的fuzzy工具箱进行仿真。仿真分析与现场试验对比研究表明,采用模糊控制方式的油气悬挂系统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抗侧倾能力,这为工程机械油气悬挂国产化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0.
简述了TLMEL900型提梁机的结构特点,分析了提梁机行走、悬挂、辅助支腿、转向、卷扬及天车液压系统原理,说明了卷扬液压系统减速机制动、卷扬制动阀制动及钳盘制动器制动原理,并对减速机制动中蓄能器的应用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