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85篇
  免费   3836篇
  国内免费   2338篇
电工技术   26574篇
综合类   2748篇
化学工业   1374篇
金属工艺   1797篇
机械仪表   2779篇
建筑科学   2154篇
矿业工程   1410篇
能源动力   850篇
轻工业   766篇
水利工程   1550篇
石油天然气   574篇
武器工业   208篇
无线电   913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63篇
冶金工业   991篇
原子能技术   422篇
自动化技术   3568篇
  2024年   248篇
  2023年   1122篇
  2022年   1047篇
  2021年   1497篇
  2020年   1030篇
  2019年   1558篇
  2018年   670篇
  2017年   1175篇
  2016年   1400篇
  2015年   1711篇
  2014年   3504篇
  2013年   2587篇
  2012年   3323篇
  2011年   3390篇
  2010年   3122篇
  2009年   3376篇
  2008年   3580篇
  2007年   3119篇
  2006年   2775篇
  2005年   2700篇
  2004年   2467篇
  2003年   2162篇
  2002年   1658篇
  2001年   1635篇
  2000年   1306篇
  1999年   1048篇
  1998年   913篇
  1997年   787篇
  1996年   760篇
  1995年   642篇
  1994年   590篇
  1993年   442篇
  1992年   491篇
  1991年   466篇
  1990年   420篇
  1989年   355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随着输变电线路的电压和电流等级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基于电磁原理的电流互感器已经不能满足实际测量的需要.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热效应的新型光纤电流传感器的设计方案:通过带气隙的铁芯互感器把高压侧的大电流.转化为低压侧的小电流,再把此电流信号加载到电热器件上,通过对电热器件的温升测量达到间接测量电流的目的.研究了电热器件-薄膜电阻的热稳定性,根据薄膜电阻的结构和实际的测试条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薄膜电阻的三维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热分析,得到了装置的温度场分布.  相似文献   
982.
基于DSP的直流电流采样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TMS320F2812的电流采样系统的设计方法.根据直流电流信号产生特点和采集技术的基本要求,选用合适的电流传感器LTS25-NP,设计电压变换电路,采用TMS320F2812型DSP的片上模数转换模块进行模数转换.并编写了滤波算法程序,对电流采样值进行滤波.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信噪比,减小噪声,拥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983.
本文主要讨论EPS电机驱动的反馈电流控制的两种方法:软件控制和硬件控制.PID控制技术成熟、鲁棒性好,在电机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EPS软件电流控制方法中,结合EPS特点,分析PID软件控制原理和控制参数确定方法.在EPS硬件电流控制方法中,分析硬件电机电流反馈控制原理图,讨论各模块电路设计方案,通过主观评价实验得出:低速的电控单元,硬件控制电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84.
设计了一款采用PIC16F877单片机为电子控制单元核心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全文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硬件组成,重点对各传感器信号的采集处理电路、电动机的驱动电路、离合器和继电器的控制电路、电机电流的采样电路等进行了研究设计.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输出扭矩平稳、转向控制灵敏、抗干扰性强、稳定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85.
本文研究了全光纤电流互感器(AFOCT)系统中敏感光纤器件老化对系统测量准确性的影响。首先,基于法拉第磁光效应,采用琼斯矩阵建立AFOCT系统的传输模型;结合存在双折射的传感光纤的琼斯矩阵,给出系统的注入电流测量值的表达式。进一步,搭建了光学测试系统,实验表征传感光纤的双折射率;基于测试结果,对传感光纤的琼斯矩阵以及系统传输模型进行校准,以降低AFOCT系统注入电流的测量误差。最后,对传感光纤开展了相当于实际运行3个月的加速老化试验,并测试获得老化后传感光纤的双折射率。采用校准后的AFOCT系统传输模型,分析了老化后双折射率的变化对系统注入电流测量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传感光纤老化3个月之后,系统就已经产生了0.2955%的相对误差。  相似文献   
986.
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的直流配电网发生单极接地故障时故障特征较弱,为准确可靠选出故障线路,文中提出基于注入信号波形相关性的接地故障选线方法。所提方法首先将预先设计的附加控制策略施加于直流配电网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上,实现探测信号注入。然后结合零模网络,得出故障特征为:各条健全馈线首端计算的特定频率零模电流流向相同、而其与故障馈线首端计算的零模电流流向相反。最后,基于该故障特征设计选线判据,引入皮尔森相关性系数比较各条馈线的归一化零模电流和总归一化零模电流的相关性,根据健全馈线相关性系数接近于1、故障馈线相关性系数接近于-1的特征完成故障选线。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高阻接地故障下能可靠识别发生在母线或各条馈线任意位置的单极接地故障。  相似文献   
987.
兰剑  冯英  王承玉 《电力工程技术》2023,42(3):11-18,35
快速开关分闸稳定性是影响直流断路器开断性能的关键要素。文中对大电流快速开关的双弹簧永磁操动和电磁斥力双动机构的分闸过程,用有限元方法进行电磁、热和位移等多物理场耦合计算,分析了永磁操动机构驱动线圈是否有必要投入以及不同驱动线圈电流对双动机构分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永磁操动机构驱动线圈投入的情况下,可提前将永磁吸力抵消,进而避免电磁斥力因做功时间较短而引起分闸回弹现象;由于分闸初期电磁斥力非常大,永磁操动机构驱动线圈的投入对分闸初期的速度影响较小;在电磁斥力消失后,永磁操动机构驱动线圈电流在一定范围内越大,到达额定开距的速度越大,为避免其造成分闸反弹,应合理选择驱动线圈电流值。将仿真结果与实际样机分闸特性曲线进行对比,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仿真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88.
针对传统全差分运算放大器电路存在输入输出摆幅小和共模抑制比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共模抑制比轨到轨全差分运算放大器电路。电路的输入级采用基于电流补偿技术的互补差分输入对,实现较大的输入信号摆幅;中间级采用折叠式共源共栅结构,获得较大的增益和输出摆幅;输出级采用共模反馈环路控制的A类输出结构,同时对共模反馈环路进行密勒补偿,提高电路的共模抑制比和环路稳定性。提出的全差分运算放大器电路基于中芯国际(SMIC) 0.13μm CMOS工艺设计,结果表明,该电路在3.3 V供电电压下,负载电容为5 pF时,可实现轨到轨的输入输出信号摆幅;当输入共模电平为1.65 V时,直流增益为108.9 dB,相位裕度为77.5°,单位增益带宽为12.71 MHz;共模反馈环路增益为97.7 dB,相位裕度为71.3°;共模抑制比为237.7 dB,电源抑制比为209.6 dB,等效输入参考噪声为37.9 nV/Hz1/2@100 kHz。  相似文献   
989.
以中性点不带小电抗的高压并联电抗器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电抗器空投励磁涌流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并联电抗器不带中性点小电抗时涌流会更加严重,是引起匝间保护误动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并联电抗器空投饱和的机理,指出了电抗器绕组磁通饱和后微分域相电流过零点前后采样峰值间距会发生偏移,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微分域电流过零点偏移特征的电抗器匝间保护新方法。利用工频特征下相电流过零点前后峰值间距与微分域相电流过零点前后采样峰值间距的偏移程度,结合相电流线性区内各时刻电感的均方根值与额定电感之间的特征关系来识别电抗器空投饱和与匝间故障,若识别为电抗器空投饱和则闭锁匝间保护,若识别为匝间故障则经短延时开放匝间保护。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0.
多电平电流源逆变器因具有高安全性、低输出谐波特性等优点得到广泛关注。提出了一种开关电感型单相五电平电流源逆变器,其直流控制单元采用Buck结构,为电感提供了独立的充放电回路,实现了电感电流控制与输出电流控制的完全解耦,使用较小电感即可控制电流稳定。所提逆变器采用开关电感结构形成多电平输出,减少了器件数目,利用其高度对称性可简化外围电路设计。针对于单相逆变器输入侧电感电流存在二倍频波动的问题,在传统比例积分控制的基础上,增加功率前馈控制,以储能电感在每个开关周期内实现电流恒定作为先决条件,折算不同状态下直流侧开关器件的占空比扰动量,在不增加电路复杂度的前提下,采用较少器件和小储能电感有效抑制了电感电流的二倍频波动,减小了输出电流中3次谐波含量和总谐波畸变率,提高了输出电能质量。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拓扑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