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6篇
  免费   383篇
  国内免费   154篇
电工技术   291篇
综合类   543篇
化学工业   1795篇
金属工艺   178篇
机械仪表   201篇
建筑科学   892篇
矿业工程   146篇
能源动力   288篇
轻工业   386篇
水利工程   51篇
石油天然气   218篇
武器工业   30篇
无线电   276篇
一般工业技术   875篇
冶金工业   181篇
原子能技术   76篇
自动化技术   136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23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247篇
  2014年   354篇
  2013年   322篇
  2012年   369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通过多尺度氧化铝、纳米氧化锌单一填料填充以及两者复合填充三元乙丙橡胶,研究导热填料对三元乙丙橡胶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导热系数的影响,制备具有较高力学性能的三元乙丙橡胶导热复合材料,并测试了其绝缘性能.结果表明:使用多尺度氧化铝、纳米氧化锌复配填充,且两者的填充量均为200份时,得到的复合材料导热系数达1.16 W/(m·K),拉伸强度达5.01 MPa,撕裂强度达21.12 N/mm.  相似文献   
62.
若处于量热计中的反应室所产生的热量未能被完全测量,则会在用氮气作为标定气体,测量氢(氘)气与材料之间的反应热时,就会因标定和触发实验中所使用气体的导热系数的差异,测量到错误的过剩热功率.随着输入功率的增加,这种"过热"功率也会随之增大.通过使用稳定的热流式(塞贝克)量热计来讨论这种测量误差,并提出了减少误差的方法.同时对Rossi专利内容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63.
聚氨酯硬质泡沫材料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典型保温隔热材料,其等效导热系数与微观结构密切相关.基于不同聚氨酯硬质泡沫的扫描电镜图像,结合实验测试与分析,采用格子Boltzmann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聚氨酯硬质泡沫的等效导热系数及其与各微观影响因子之间的定量化关系,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优化聚氨酯硬质泡沫材料隔热性能的方案.  相似文献   
64.
太阳能发电技术中传热性能的优劣影响着太阳能的利用程度。选用石墨作为强化相变材料传热性能的添加剂与三元混合熔盐(K2CO3-NaCl-Li2CO3)按照石墨质量分数为5%、10%、15%进行混合制备,使用TC3000通用型导热系数测试仪测定16种试样的导热系数。并测试经历300次循环储能、释能实验试样的导热系数循环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石墨后的混合相变材料导热系数最高可提升至原混合材料的3.38倍,当石墨的质量分数为15%时,混合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最大。在经历300次储能、释能实验后,材料的导热系数基本保持稳定,变化浮动不高于15%。石墨作为强化材料的添加剂,可有效提升强化材料的传热性能,具有实际工程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5.
采用化学镀铜工艺制备了Cu包覆SiCp复合粉体,并对复合粉体的组成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制得的复合粉体,结合适当的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Cu-35SiCp热沉材料,并对热沉材料的微观组织和热物理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iCp颗粒在热沉材料的基体中均匀分布,界面结合良好.在试验条件下,Cu-35SiCp热沉材料的导热系数为165.7 W/(m·K),30~200 ℃温度区间内的热膨胀系数为15.1×10-6/K.  相似文献   
66.
通用橡胶导热配方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探讨了不同橡胶填充剂的导热机理,并通过对不同橡胶填充剂导热性能的比较研究,优选出了比较理想的橡胶补强导热助剂。然后在优选出导热助剂的基础上进行了橡胶导热配方的研究,得到了比较理想的导热橡胶配方。研究表明,应用了导热配方的硫化橡胶,传热速度明显加快,特别是应用了导热增强剂的成品水胎。传热效率明显提高。实际测温数据表明,同条件硫化时,温度提高了5~10℃。从而大大提高了硫化效率,降低了能耗。  相似文献   
67.
普钙生产中副产品硅胶的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过磷酸钙生产中产生的含氟废气,用水吸收后生成氟硅酸和硅胶。现仅需添置少量设备就可将硅胶加以回收,不但能为工厂增加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更有效地保护了环境。  相似文献   
68.
以陶瓷纤维纸片为基材,顺次经水玻璃、酸性钛盐溶液浸渍共沉淀制得新型陶瓷基钛掺杂硅胶块体吸附剂.多孔介质表面分析显示:掺杂硅胶孔径在0.5~6 nm范围,以中孔为主.Fourier变换红外谱在波数954 cm 1处的特征吸收峰表明吸附剂中形成了Si-O-Ti键.根据掺杂前后固体魔角核磁共振硅谱中硅原子化学位移的变化(向高场方向移动)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中各原子结合能的变化(Ti2p3/2的结合能随钛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Si2p,O1s的结合能则呈相反趋势)进一步表明:钛原子替代硅原子进入硅胶网络.热重分析及烧结实验结果显示:钛掺杂吸附剂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新型吸附剂优异的吸附性能除了与其高的比表面积相关外,还与Ti-O键对水分子的亲合力紧密相关,其耐热性能增强与形成高热稳定性Ti-O Si键及材料表面导热性能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69.
研究了新型含镁络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用于制备高效乙烯聚合催化剂的制备规律。结果表明:将镁、有机醇以及不与镁发生“格式反应”的卤代烷相互作用可迅速发生反应形成新型含镁络合物溶液。该络合物在溶液中可析出结晶。具有特定的化学结构.可以均匀承载于多孔硅胶的孔隙中,负载TiCl4后制备出形态良好的球形高效乙烯集合催化剂。  相似文献   
70.
印香俊  薛叙明  张启蒙 《江苏化工》2005,33(5):41-42,46
以硅胶负载磷钨酸为催化剂研究丁酸戊酯的合成反应,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催化剂用量2.0/0.2 mol丁酸,醇酸摩尔比为2:1,反应时间为2 h.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催化效果好,反应条件温和,方法简便,酯化率可达96%,而且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