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170篇
  免费   6320篇
  国内免费   3278篇
电工技术   33856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8045篇
化学工业   10656篇
金属工艺   4935篇
机械仪表   14036篇
建筑科学   15314篇
矿业工程   7321篇
能源动力   5573篇
轻工业   5159篇
水利工程   8177篇
石油天然气   11688篇
武器工业   1289篇
无线电   8109篇
一般工业技术   7338篇
冶金工业   5119篇
原子能技术   592篇
自动化技术   9557篇
  2024年   966篇
  2023年   3439篇
  2022年   3076篇
  2021年   4186篇
  2020年   3581篇
  2019年   4132篇
  2018年   1765篇
  2017年   3091篇
  2016年   3453篇
  2015年   4398篇
  2014年   9073篇
  2013年   6896篇
  2012年   8277篇
  2011年   7959篇
  2010年   7239篇
  2009年   7482篇
  2008年   7950篇
  2007年   6857篇
  2006年   6108篇
  2005年   5955篇
  2004年   5883篇
  2003年   5796篇
  2002年   4691篇
  2001年   4277篇
  2000年   3890篇
  1999年   3164篇
  1998年   3052篇
  1997年   2754篇
  1996年   2530篇
  1995年   2350篇
  1994年   2297篇
  1993年   1976篇
  1992年   1990篇
  1991年   1998篇
  1990年   1830篇
  1989年   1984篇
  1988年   153篇
  1987年   90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9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92.
《石油机械》2015,(11):82-87
自升式钻井平台广泛采用蜗轮蜗杆驱动的齿形楔块锁紧系统,国内外对钻井平台齿轮齿条升降系统稳定性研究较多,但对其锁紧后齿条的应力应变研究相对较少。为满足钻井平台齿形楔块式锁紧系统锁紧方案要求,设计出一种异形蜗轮蜗杆锁紧单元。在锁紧状态下对锁紧系统进行力学分析,得出平台转移载荷,并运用ANSYS对齿面接触做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变形协调方程所求应变趋势基本一致,与实际情况相符,同时证明锁紧齿条块变形量呈指数增长。利用Pro/E对锁紧系统建模,导入ADAMS对锁紧系统进行运动分析,结果表明其传动平稳,同步性好,冲击载荷小。研究结果可为齿形楔块式锁紧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3.
针对卫星激光通信粗跟踪系统的跟踪稳定精度指标要求高的特点,建立了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直接驱动的粗跟踪系统模型并进行了跟踪稳定误差分析。在采用传统PID控制策略存在跟踪误差较大、动态性能较差等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粗跟踪系统的改进型前馈复合控制策略。从理论上分析了前馈复合控制策略提高了粗跟踪系统的动态性能,为降低跟踪稳定误差提供了改善方案。地面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控制策略相比,改进型复合控制策略极大地降低了系统的动态跟踪误差,动态跟踪误差由606μrad降低至13μrad(1δ)。进一步的在轨实验也验证了改进型复合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和先进性,总体指标满足了卫星激光通信终端的极高精度要求。本文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对其他高性能跟踪伺服系统设计也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4.
95.
96.
97.
分析双曲柄七杆机构混合摆动颚式破碎机的机构组成和工作原理,研究和探讨机械增益理论在该机器上的应用,量化计算机械增益在一个运动周期中呈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98.
99.
100.
基于理论分析,设计并制造了4台典型结构的螺旋板式热交换器。通过试验研究了关键结构参数当量直径d_e、定距柱密度n,冷流体进口温度T对螺旋板式热交换器传热与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换热面积相近的样机,当量直径由19.7增至37.9时,总传热系数相对增加9%,平均压力降相对降低45%;定距柱密度由200增至800时,总传热系数相对增加17%,平均压力降相对增加129%;冷流体进口温度的提高既可使流体之间的传热效果增强,又能减小流体流动的阻力。基于试验数据对湍流状态下螺旋流的对流换热系数和压力降的准则式分别进行了拟合及验证,对流换热系数拟合公式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4%,压力降拟合公式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3%,为螺旋板式热交换器的能效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