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930篇
  免费   11623篇
  国内免费   7319篇
电工技术   21445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13076篇
化学工业   24243篇
金属工艺   15020篇
机械仪表   17712篇
建筑科学   32158篇
矿业工程   9454篇
能源动力   9281篇
轻工业   13461篇
水利工程   9976篇
石油天然气   12049篇
武器工业   4237篇
无线电   1070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427篇
冶金工业   10786篇
原子能技术   2144篇
自动化技术   4699篇
  2024年   1475篇
  2023年   5477篇
  2022年   4877篇
  2021年   6530篇
  2020年   5971篇
  2019年   6449篇
  2018年   2910篇
  2017年   4832篇
  2016年   5571篇
  2015年   6754篇
  2014年   12515篇
  2013年   9748篇
  2012年   11792篇
  2011年   11447篇
  2010年   10094篇
  2009年   10549篇
  2008年   12638篇
  2007年   11152篇
  2006年   8828篇
  2005年   8814篇
  2004年   7641篇
  2003年   7115篇
  2002年   6380篇
  2001年   5928篇
  2000年   4938篇
  1999年   4270篇
  1998年   3900篇
  1997年   3959篇
  1996年   3766篇
  1995年   3541篇
  1994年   3175篇
  1993年   2777篇
  1992年   2731篇
  1991年   2698篇
  1990年   2288篇
  1989年   2104篇
  1988年   359篇
  1987年   229篇
  1986年   134篇
  1985年   108篇
  1984年   95篇
  1983年   93篇
  1982年   75篇
  1981年   70篇
  1980年   46篇
  1979年   13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6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9 毫秒
51.
本研究以铜渣为原料,通过碳热还原法制备多孔硅酸盐负载型微纳米铁(简称微纳米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Cr(VI)。研究了微纳米铁的制备条件和废水降解条件对去除Cr(VI)的影响,并探究了相关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为1 150℃、焙烧时间为40 min、煤用量为25%的条件下制备的微纳米铁去除Cr(VI)的效率最高。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表明,铜渣还原焙烧后形成多孔结构,硅酸盐孔洞表面镶嵌大量纳米级至微米级零价铁颗粒。增加微纳米铁的用量、提高废水温度和降低溶液的初始pH值,可以提高Cr(VI)的去除率。在微纳米铁用量为1 g/L、废水温度为27℃、初始pH为3的条件下,处理浓度为10 mg/L的废水,反应2.5 min即可去除100%的Cr(VI)。机理分析表明,微纳米铁与Cr(VI)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r(VI)被还原生成Cr(Ⅲ)并被矿化为铬铁矿。   相似文献   
52.
53.
试验检测是推动我国氢能技术自主化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日前,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航天101所)、中国特检院、中科院理化所、北京低碳院等13家单位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国内首个液氢协同创新联合体,加快氢能装备试验检测技术布局。  相似文献   
54.
55.
针对具有较大承载能力的橡胶减振件的动力学参数进行直接测试,存在测试设备功率要求高、测试频率低等问题,无法满足有限元建模中对橡胶减振件的参数设置需求。提出基于试验模态分析法实现橡胶减振件动力学参数识别,重点阐述了橡胶减振件动力学参数直接测试法与试验模态分析法的理论依据,并通过实践应用验证了试验模态分析法在橡胶减振件的参数识别具有显著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对空压机润滑系统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润滑油压力调节机构,保证了空压机在高油温时油压正常,为空压机运动件提供充分润滑,从而提高空压机运行的可靠性。实验证明了该机构是可靠的,为空压机润滑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7.
58.
59.
以多晶硅锭中硬质点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多晶硅锭中硬质点进行形貌和成分分析,并提出改善控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硅锭中部的硬质点较细小,主要由SiC组成;硅锭头部的硬质点较粗大,主要由SiC和Si3N4组成,还有少量O的存在。进一步研究发现多晶硅定向凝固铸锭炉的热场结构对于多晶硅锭硬质点形成有直接影响,通过改进热场结构,优化晶体生长界面,显著减少了铸锭中硬质点的数量。  相似文献   
60.
安全壳泄漏率计算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以不同时刻测量数据对时间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对回归的显著性检验以及方差分析是评价试验结果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统计软件R对某电厂调试阶段安全壳泄漏率试验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线性回归模型的独立性、正态性和异方差性检验以及极端样本点的剔除等方式,探讨泄漏率计算前的回归诊断对计算结果可靠性的影响。通过回归诊断的实例分析发现,在安全壳泄漏率计算的数据样本中,可能存在自相关、非正态和异方差性等问题影响回归结果,进而影响泄漏率的最终结果。因此,在计算泄漏率结果时,须通过回归诊断方法评价数据的有效性,对不能通过检验的样本应通过适当方法对最终结果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