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14篇
  免费   1260篇
  国内免费   731篇
电工技术   1073篇
综合类   1355篇
化学工业   8554篇
金属工艺   348篇
机械仪表   408篇
建筑科学   1997篇
矿业工程   420篇
能源动力   233篇
轻工业   1610篇
水利工程   674篇
石油天然气   1641篇
武器工业   58篇
无线电   12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29篇
冶金工业   355篇
原子能技术   186篇
自动化技术   1453篇
  2024年   266篇
  2023年   816篇
  2022年   812篇
  2021年   806篇
  2020年   631篇
  2019年   620篇
  2018年   339篇
  2017年   459篇
  2016年   554篇
  2015年   661篇
  2014年   1360篇
  2013年   1099篇
  2012年   1415篇
  2011年   1413篇
  2010年   1147篇
  2009年   1013篇
  2008年   1252篇
  2007年   1113篇
  2006年   1084篇
  2005年   1056篇
  2004年   850篇
  2003年   770篇
  2002年   588篇
  2001年   563篇
  2000年   468篇
  1999年   464篇
  1998年   382篇
  1997年   359篇
  1996年   264篇
  1995年   246篇
  1994年   228篇
  1993年   185篇
  1992年   171篇
  1991年   141篇
  1990年   118篇
  1989年   14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对当前网络聚合流量突发性产生机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提出了一种扩展ON/OFF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证明:网络聚合流量的突发性由节点流速的分布特性决定,与ON和OFF状态持续时间的分布无关;突发性不能使用H系数来描述.仿真实验证明了理论推导结论正确.该研究揭示了网络聚合流量突发性的产生机理,可为网络流量工程提供了理...  相似文献   
992.
本文以AIBN为引发剂,二硫代苯甲酸异丙苯酯(CDB)、调控苯乙烯本体聚合,用GPC表征研究动力学。通过这些研究和表征,对RAFT聚合过程进行分析,发现CDB对于苯乙烯具有较好的调控能力,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呈线性增长、分子量分布比较窄。  相似文献   
993.
《功能材料》2021,52(9)
以马来酸酐(MA)、乙醇胺(EA)、衣康酸(IA)以及2-丙烯酰胺-2-甲基丙烷磺酸(AMPS)为单体,过硫酸铵和次亚磷酸钠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制备PTA-IA-AMPS三元功能共聚物。通过正交优化和验证实验确定最佳合成条件。采用静态阻垢法和旋转挂片法分别测试合成产物的阻垢和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共聚单体的摩尔比(n_(IA)∶n_(PTA)∶n_(AMPS))为2.5∶1∶0.1、引发剂过硫酸铵和次亚磷酸钠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的8%和20%、反应温度为90℃且反应时间4 h,合成的PTA-IA-AMPS共聚物性能最佳;用量为30 mg/L时,阻垢率可达90.83%,缓蚀率99.40%,属于抑制阴极为主的阴极型缓蚀剂,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994.
《功能材料》2021,52(8)
聚苯胺(PANI)在连续充放电后出现结构塌陷,导致其循环稳定性变差的问题。采用原位聚合技术,使苯胺在生物质碳(MnOC)材料表面发生原位聚合,控制PANI颗粒在MnOC表面有序生长,制备的PANI/MnOC复合电极材料同时具备MnOC双电层电容和PANI法拉第赝电容的特征。对材料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PANI/MnOC复合电极材料由微孔、介孔及大孔的多孔网络构成,有利于电荷的存储及传输。由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可知,PANI/MnOC复合电极材料相比于PANI,电流密度为1.0 A/g时比电容为385.0 F/g,高于PANI(158.7 F/g)。在2.0 A/g电流密度下,进行5000次连续循环充放电后,复合电极材料的电容保持率达到82.2%。  相似文献   
995.
传统磁控溅射的镀料粒子碰撞溅射脱靶后具有较低的离化率和沉积动能,致使制备的纯金属镀层极易形成带有微空隙的柱状结构,降低了镀层的致密性和膜基结合力。针对此问题,在磁控溅射环境下将阴阳极间的电流提升至气体放电伏安特性曲线中的弧光放电过渡区时,受靶面晶界和缺陷处电子逸出功低于晶粒内的影响,靶面微区会形成电子逸出的自增强效应,并产生弧光放电现象。弧光放电使靶面微区熔融,该区域的镀料粒子将以熔融喷溅的方式脱靶,凭借熔融喷溅的高产额特性提高镀料粒子的碰撞离化率,为实现镀层组织的调控打下基础。实验结果发现:本研究采用高频振荡脉冲电场,在逐步提升靶电流的过程中,靶面的微观形貌会由不规则的凹坑状形貌逐渐转变为圆形熔坑和沟壑状形貌,说明镀料粒子的脱靶方式由碰撞溅射逐渐转变为熔融喷溅。靶电流为2 A时,镀料粒子主要以碰撞溅射脱靶,制备的纯Al镀层呈现出典型的柱状组织,而在柱状组织间存在着微小间隙。靶电流增大至14 A时,镀料粒子以熔融喷溅脱靶为主,大量离化的镀料粒子可在基体偏压电场下加速沉积,提高了镀料粒子的扩散能力,弱化了镀层柱状生长的倾向,易使镀层形成致密的组织。同时,镀层的沉积速率和膜基结合力也会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996.
高质化、绿色化已成为钢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热轧钢铁材料组织性能调控工艺与技术、板带高精度尺寸控制技术、薄带铸轧短流程技术为例,介绍了相关工艺技术的自主创新与应用实践进展,具体包括热轧板带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在实现目标组织调控、解决板形问题方面的研发应用及进展; 3 mm厚薄规格高强钢板带离线淬火工艺技术的发展应用;热、冷连轧板带多机架多工序轧制过程高精度三维尺寸控制技术的应用实践;结合大数据,中厚板尺寸高精度控制的进一步提升;热轧无缝钢管在线组织性能调控的关键技术;铸-轧一体化短流程节能减排的工艺特点,以及电工钢薄带铸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进展。并指出,在轧钢领域,钢铁材料生产过程中组织性能的高效精准调控、形状尺寸的高精度控制,以及面向环境友好、节能减排的铸-轧一体化特殊钢短流程轧制技术,对于支撑实现产业的高质量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李乔磊  宋鹏  黄太红  邓春明  孙晓峰 《表面技术》2021,50(3):79-90, 100
热喷涂陶瓷涂层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常见的热喷涂陶瓷涂层体系包括陶瓷层、金属/合金粘结层和金属基体.由于陶瓷层与粘结层具有较大的物化性能差异,使界面成为热喷涂陶瓷涂层易发生失效的区域,极大降低了涂层的服役寿命,遏制了热喷涂陶瓷涂层更为广泛的应用.以热喷涂界面的微观和宏观结构设计为出发点,综述了微观界面和扩散对界面力学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微米-纳米颗粒的界面结构、成分连续梯度变化的涂层结构和涂层缺陷对性能的影响.同时总结了三点弯曲、显微硬度和纳米压痕对界面力学性能的系统表征方法,并结合不同测试方法的特性,给出了对应的多尺度界面力学性能的计算公式.上述结果对设计和制备高性能复合涂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延长涂层服役寿命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8.
大型航空航天铝合金承力构件增材制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凭借其个性化定制能力和高质量成形潜力,迅速发展成为影响航空航天设计与制造能力的一项关键先进技术.在简要总结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分类和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高强铝合金在激光增材、电弧增材、电子束增材、固相增材工艺下的形性调控与成形机理研究进展,综合归纳了铝合金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具体应用,展望了大型铝合金承力构件在形性调控、结构设计、材料体系、工艺数据库、智能化增减材技术等方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9.
针对核电钢制安全壳(CV)消应力热处理需求进行论证,从理论上分析了声束调控替代热处理的优越性和可行性;对比分析了焊态、热处理态和声束调控态的焊件力学性能和残余应力分布.结果表明,声束调控应用可有效降低接头残余应力,平均应力消减率达24.4%,声束调控2 h的应力消减效果与热处理保温10 h的效果相当,且声束调控对接头拉伸强度、延伸率、冲击性能并无劣化影响.这说明声束调控技术可替代消应力热处理,并给出了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电网调控信息智能分级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控一体化"模式下,各级电力调度控制中心需要采集、监控的信息量呈现爆炸性的增长,传统的完全依赖人工的调控信息采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提出了一种调控信息智能自动采集交互处理机制,通过对调控信息分级规则和智能分级采集技术的研究,开发了电网调控信息智能分级采集系统。基于电网通用模型描述规范(CIM-E)实现了调控主站和变电站子站模型的映射、关联处理和校验,基于信息编码规范和IEC104扩展协议实现了调控信息的智能自动分级采集和处理。相关成果已在河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得到了工程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