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4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3篇
电工技术   14篇
综合类   33篇
化学工业   1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47篇
矿业工程   27篇
能源动力   21篇
轻工业   38篇
水利工程   775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61.
黄河流域各省(自治区)20年的水权改革实践表明,水权交易制度能够有效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能力,保障能源供给、粮食生产、生态安全的用水需求。分析了黄河流域水权交易制度建设三大难点,介绍了国外水权交易实践启示,从提升供给能力、加快平台建设、推进模式创新三个方面提出黄河流域跨省(区)水权交易制度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962.
利用植被总初级生产力和蒸散发数据,结合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数据,分析了1982—2018年黄河流域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量化了干旱对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的累积效应。结果表明:干旱对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的累积影响可利用多尺度SPEI和植被水分利用效率之间具有最大显著相关性的月份来衡量;黄河流域多年平均植被水分利用效率呈北低南高的分布格局,与多年平均植被总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呈现一定的相似性,植被水分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植被总初级生产力增速大于蒸散发增速;干旱对黄河流域内58.48%区域的植被水分利用效率存在累积效应,其中累积时间尺度为1~2月、6~8月和19~24月尺度的占比分别达到了43.58%、23.10%和16.96%;干旱对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的累积时间尺度因植被类型和水文气候条件而异,干旱对北部靠近沙漠区域的草地和农田的累积影响是长期(>18月)的,对湿润半湿润区的草地和森林的累积影响是短期(≤4月)的;平均累积时间尺度随着年均SPEI的增加而下降,SPEI越大,干旱对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的累积时间尺度越短。  相似文献   
963.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黄河保护法》是从流域层面实施综合治理和黄河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建设造福人民“幸福河”的法治保障。《黄河保护法》立法基础包括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和流域层面的立法。《黄河保护法》解决了黄河流域管理机构职权范围不明确和各省(区)法令不统一、不衔接等难题。《黄河保护法》已施行,建议尽快建设基于《黄河保护法》的法律法规框架体系,并及时对《黄河保护法》进行宣传和跟踪评估等。  相似文献   
964.
河南黄河流域某污水厂规模为4×104 m3/d,采用组合式氧化沟工艺,提标工程要求出水主要污染物指标达到地表水准Ⅳ类标准和《河南省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41/2087—2021)一级标准。针对进水以工业废水为主,水质波动大、浓度高的特点,综合考虑用地条件、停水周期、水力高程、消防要求、施工影响、节能降耗等因素,提标改造工程新建了厌氧池并改造氧化沟为A2O+MBBR池,且增加了臭氧(O3)氧化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后各项出水水质均满足标准要求。设计中生物池加固采用池壁凿孔结构设计,悬浮风机房进风考虑有效过滤,并对高效沉淀池沉淀区进行了配水均匀性改造。  相似文献   
965.
郭梅  刘文飞 《人民黄河》2023,(6):98-104+110
黄河流域能源富集区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矛盾突出,为厘清其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特征,综合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统计等多源数据以及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修正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和灰色关联法等,对黄河流域能源富集区1990—2018年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关联性进行了量化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8年黄河流域能源富集区以草地、未利用地和耕地为主;土地利用变化越来越活跃,以耕地和草地开发为建设用地,以及草地退化为未利用地为主;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1990—2018年总体减少了112.905亿元,其中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废物处理和保持土壤服务对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小的贡献较大;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保持稳定,高值区主要位于研究区西北部,低值区主要包括宁夏全区以及甘肃白银、山西朔州和内蒙古呼和浩特等;1990—2018年草地和耕地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联度较高。  相似文献   
966.
【目的】水资源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科学评估水源涵养区的水源涵养量,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针对当前水源涵养量评价存在的不足,从流域水循环角度出发,辨识了多要素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机制,提出了契合黄河流域特点的水源涵养量评价目标、原则与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分布式水文模型为核心的评价工具,对黄河水源涵养区的水源涵养量进行了评价。【结果】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植被的水源涵养功能体现在汛期调蓄洪水、坦化洪水过程,在枯水期增加基流和水资源供给量;土壤的蓄水能力/调节库容即其水源涵养能力,与土壤层厚度、有效蓄水量成正比,并且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多个“蓄满—释放—再蓄满”过程;含水层的调蓄能力即其水源涵养能力,与含水层厚度、储水/释水能力成正比;不同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对水循环过程施加影响,进而将这种影响传递到水源上。(2)黄河水源涵养区水源评价,应以提升全流域水安全综合保障能力为目标,统筹全流域生态安全、防洪安全以及供水与能源安全需求;应同时考虑平水时段的“滞留”、汛期时段的“调峰”、枯水时段的“产水”三项功能。(3)黄河水源涵养区1960—2018年多年...  相似文献   
967.
陈晨  张军伟 《人民黄河》2023,(3):13-18+31
为推进黄河流域农业低碳转型、助力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利用系数法测算了2000—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的农业碳效应,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并从生态承载能力和经济贡献能力两个角度探究了黄河流域省际农业碳排放的公平性与差异性。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农业碳效应总体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内蒙古增幅最大,四川增幅最小,各省(区)农业碳效应均呈现出净碳汇特征;农业碳效应空间分布不均衡,总体上东高西低,下游高上游低。基于农业碳排放公平性评价模型中生态承载系数、经济贡献系数的数值差异可将黄河流域九省(区)划分为双优型、生态优势型、经济优势型、双劣型4种类型,其中山东一直为双优型、河南一直为生态优势型、四川和青海一直属于经济优势型、内蒙古由双优型转变为生态优势型、陕西和山西由生态优势型分别转变为经济优势型和双劣型、宁夏和甘肃一直为双劣型。  相似文献   
968.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是我国重大发展战略之一,战略的提出给德州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迎来了新的发展格局。德州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施“美丽河湖”、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水资源集约管理建设等项目,积极融入发展战略,争取在水利发展新阶段走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瓶颈。从实际出发,着重水利行业重点,就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69.
罗巍  冉巧丹  程遂营 《人民黄河》2023,(6):13-17+31
黄河流域传统产业“重工、重能”现象严重,阻碍流域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新时代产业变革的方向。为构建数字生态共同体、探究三次产业数字化协同演化关系,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协同度模型探测2011—2020年流域内产业数字化复合系统协同度,并借助FS-QCA法探讨实现高协同度发展的驱动路径。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复合系统协同度整体上呈现“先缓慢上升后波动下降”趋势,九省(区)产业数字化协同度长期处于低协同状态;(2)单一前因条件均不能构成产业数字化高协同度必要条件,产业数字化复合系统高协同度需要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多因素组态分析共形成技术驱动型、经济基础保障型、综合调节型3条路径。基于这3条路径,提出黄河流域九省(区)应采取各产业智慧发展、全产业创新联动和强化优势因素、调整产业结构的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70.
缓解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之间的矛盾是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探讨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进行达峰预测,选取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2000—2020年数据,运用扩展STIRPAT模型分析其碳排放影响因素,基于BP神经网络构建碳排放预测模型分析了不同情景下的碳排放趋势。结果表明:2000—2020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碳排放量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人口规模、人均GDP、城镇化率和单位GDP能耗对碳排放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产业结构优化对碳排放量的增加有抑制作用;不同情景下的资源型城市碳排放量差异较大。基于此,提出了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应推动城市转型、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开发清洁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鼓励节能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