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8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42篇
电工技术   326篇
综合类   65篇
化学工业   490篇
金属工艺   81篇
机械仪表   43篇
建筑科学   13篇
矿业工程   26篇
能源动力   181篇
水利工程   8篇
石油天然气   25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9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3篇
冶金工业   56篇
自动化技术   6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51.
Fe‐Cu‐SSZ‐13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aqueous solution ion‐exchange method based on the one‐pot synthesized Cu‐SSZ‐13. The catalysts were applied to th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 of NO with NH3 and characterized by the means of XRD, UV‐Vis, EPR, XPS, NH3‐TPD, and so on. The selected Fe‐Cu‐SSZ‐13‐1 catalyst exhibited the high NO conversion (>90%) in the wide temperature range (225–625°C), which also showed good N2 selectivity and excellent hydrothermal stability. The results of XPS showed that the Cu and Fe species were in the internal and outer parts of the SSZ‐13 crystal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UV‐Vis and EPR indicated that the monomeric Cu2+ ions coordinated to three oxygen atoms on the six‐ring sites and Fe monomers are the real active species in the NH3SCR reaction. Furthermore, the influence of intracrystalline mass‐transfer limitations on the Fe‐Cu‐SSZ‐13 catalysts is related to the location of active species in the SSZ‐13 crystals. © 2015 Americ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AIChE J, 61: 3825–3837, 2015  相似文献   
52.
煤层气发电是煤层气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煤层气发电排放的高温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NO_x),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对其进行脱硝处理,而高温烟气(约500℃)又不宜用V_2O_5/TiO_2蜂窝式催化剂进行直接脱硝处理。为此,在分析比较煤层气发电高温烟气与燃煤发电烟气差别的基础上,应用纳米组装和灌注法研制了GJ-HC-5型催化剂,并通过室内实验确定了脱除NO_x的最佳温度窗口(400~600℃)。之后,在某煤层气电厂进行中间试验,将发电机组高温烟气直接通入到SCR一体化装置进行脱硝处理,在SCR反应器进出口处连续监测,进口NO_x浓度约为620 mg/m~3,出口监测浓度约为20 mg/m~3,对烟气中的NO_x的脱除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高温SCR催化剂符合实际烟气温度条件,且制备方法简单,是一种可行的煤层气发电高温烟气的脱硝方法。  相似文献   
53.
提出一种由过零检测电路、可控硅整流电路、高频滤波电路与PWM隔离驱动电路组成的非隔离驱动方式的高效LED驱动电源电路。通过可控硅整流器(SCR)控制角α的程控调节与隔离驱动PWM占空比的自适应负载变化,分别实现LED负载恒流驱动的粗调与细调。对各电路模块的仿真与LED负载电流调节实验均验证了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4.
吴涛  王健  付文景 《当代化工》2016,(6):1167-1169
还原法脱硝工艺是目前催化裂化装置烟气脱硝处理的主流技术,但目前国内外采用还原法脱硝技术的催化裂化装置中,均面临锅炉省煤器结垢、压降升高进而影响烟机做功甚至造成催化异常停工的问题,作者结合多套项目的设计经验,分别介绍了省煤器结垢的机理、危害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预防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5.
介绍了高压可控硅整流系统及调压电源  相似文献   
56.
在传统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催化剂的基础上,分别以钒-钛系催化剂、固溶体催化剂和新型MnO x 催化剂为重点介绍了近些年低温SCR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综述了不同活性组分的复合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元素掺杂、反应机理和抗性等,并通过分析不同复合型催化剂的表征总结了催化剂的性能状况以及低温脱硝效率,着重阐述了新型MnO x 催化剂所具有的优异脱硝特性,认为通过改性提高新型MnO x 的抗水抗硫性将会成为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最后介绍了不同负载体对新型MnO x 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的影响规律,发现二氧化钛负载体具有良好的抗水性,三氧化二铝负载体能显著增强催化活性,二氧化铈负载体的热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57.
废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催化剂中含有大量的有价金属,直接废弃易造成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以废CeO x -MnO xSCR脱硝催化剂为原料,采用热力学分析结合湿法冶金实验方法,研究了浸出条件对Ce、Mn元素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废催化剂直接酸浸Ce、Mn元素浸出率低,还原-酸浸Ce、Mn元素热力学条件上可行,抗坏血酸对Ce、Mn高价氧化物有明显的还原作用。当抗坏血酸质量分数为30%、硫酸浓度2mol/L、液固比6∶1、搅拌速度350r/min、80℃恒温反应5h时,Ce、Mn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2.09%、95.51%。加入抗坏血酸后,部分Ce4+和Mn4+还原为Ce3+和Mn2+,Ce4+/Ce的比值由75.82%降低到71.62%,Mn4+/Mn的比值由29.39%降低到27.17%,同时削弱了高价Ce辅助低价Mn向高价Mn转化的作用,使得Ce、Mn高效浸出,为CeO x -MnO x 基废催化剂中Ce、Mn资源化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8.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Ti/Sn掺杂的CeMn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研究了Ti/Sn改性对CeMnOx催化剂的脱硝性能和抗水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物化性能表征对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吸附氨状态、氧化还原能力以及表面元素价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i和Sn元素的引入均可以提升CeMnOx催化剂低温NOx转化活性和抗水性能,并且Ti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在150~250℃,CeMnTiOx脱硝效率接近100%,在200℃、10vol% H2O条件下,脱硝效率维持在95%以上。H2程序升温还原、NH3程序升温脱附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检测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Ce-O-Ti和Mn-O-Ti结构的形成提升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增多了催化剂表面弱酸位、中强酸位数量,同时形成了更多的氧空位,从而使催化剂获得了良好的低温NOx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9.
《应用化工》2022,(9):2107-2112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Fe、Ce、Cu和Mn含量比不同的系列金属-Mn/AC催化剂,利用XRD、BET、SEM等进行了表征,对其NH_3-SCR低温脱硝性能和抗硫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属改性对Mn/AC催化剂的低温脱硝性能和抗硫性能均有较大提升,改性后的催化剂比表面积增加,孔径、孔容降低,其中Fe(15)Mn(10)/AC催化剂表现最好,铁和锰均能以无定形氧化物良好分散于载体表面,该催化剂具备丰富的酸性位,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能,在120~200℃下脱硝效率均可达90%,在通入SO_2条件下,仍有70%的脱硝效率,并且经济性适中,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60.
目前国内火电厂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容量燃煤机组的脱硝系统设计还不够完善,选择催化还原技术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烟气脱硝工艺。该技术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符合国家及行业规定。本文结合实际经验,介绍1000MW脱硝工程的设计方法及特点,采用两台相同SCR设备同时运行的方法,高温高尘方式布置,包括反应器SCR本体的设计、催化剂的设计、氨区设计,为1000MW脱硝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