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58篇
  免费   3286篇
  国内免费   2251篇
电工技术   1604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255篇
化学工业   1378篇
金属工艺   790篇
机械仪表   1221篇
建筑科学   1646篇
矿业工程   1325篇
能源动力   749篇
轻工业   698篇
水利工程   1069篇
石油天然气   2786篇
武器工业   287篇
无线电   155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44篇
冶金工业   979篇
原子能技术   79篇
自动化技术   5525篇
  2024年   163篇
  2023年   617篇
  2022年   1148篇
  2021年   1189篇
  2020年   1085篇
  2019年   882篇
  2018年   759篇
  2017年   829篇
  2016年   980篇
  2015年   972篇
  2014年   1379篇
  2013年   1213篇
  2012年   1482篇
  2011年   1558篇
  2010年   1141篇
  2009年   1145篇
  2008年   1113篇
  2007年   1230篇
  2006年   1112篇
  2005年   935篇
  2004年   795篇
  2003年   677篇
  2002年   538篇
  2001年   495篇
  2000年   352篇
  1999年   325篇
  1998年   256篇
  1997年   242篇
  1996年   189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8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4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动态模糊神经网络在大坝变形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静态模糊神经网络的局限性,提出了在线动态建模的模糊神经网络方法.当新增样本进入训练集之后,根据新样本对模型的贡献大小,在已有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动态修正,这样可以减少建模的计算时间.新方法实现了增加样本而矩阵阶数不增加,避免了矩阵求逆运算,理论上可以提高计算效率.实例表明动态模糊神经网络方法是可行的,可实现持久预报,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高的预报精度,可应用于在线实时变形预报及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72.
Fast and accurate methods for predicting traffic properties and trend are essential for dynamic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congestion control. With the aim of performing online and feasible prediction of network traffic,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time series model, named adaptive autoregressive (AAR). This model is built upon an adaptive memory‐shortening technique and an adaptive‐order selection method originally developed by this study.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one‐step ahead prediction using traditional Box–Jenkins time series models (e.g. AR, MA, ARMA, ARIMA and ARFIMA), performance results obtained from actual Internet traffic trac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oposed AAR model is able to support online prediction of dynamic network traffic with reasonable accuracy and relatively low computation complexity.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73.
多属性神经网络地震反演在NB油田水平井钻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B油田位于渤海海域,为新近系河流相稠油油田,储层横向分布不稳定,砂体厚度薄、连通性较差,油水关系复杂,开发设计部署了大量水平井。选择神经网络反演方法,建立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的非线性关系,进而根据其关系反演得到储层参数数据体,利用该数据体沿层切片提取储层预测信息,研究储层发育规律,指导该油田水平井的部署和钻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降低了钻探风险。用神经网络地震反演方法进行储层预测研究,指导水平井钻探,在渤海海域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74.
75.
借助灰色理论,建立了预测疲劳裂纹扩展的灰色残差预测模型,并应用此模型预测了某不锈钢构件腐蚀疲劳裂纹的扩展,得到了较高精度的预测结果,为疲劳裂纹预测提供了一种简易而可靠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6.
在理想化的均匀球面通过进一步地与具有突变边界的均匀各向同性同心球面电离层条件下的LF天波全波解的基础上,考虑由海陆之差引起的地面导电率的变化、大气和低电离层的不均匀性以及由地磁场引起的各向异性特性等因素的影响,推导出了较严格预测实际地与低电离层条件下场强与传播相延精确预测的完善公式。 给出了一些低电离层模式参数的实测结果。这些模式参数为参考高度h0、参考浓度N0与梯度参数α。由罗兰-C天波信号场强与相位的精细测量数据求得的。  相似文献   
77.
普通的最小平方反褶积只有在子波为最小相位脉冲和反射序列为白噪声的假设下才是成立的,而对于混合相位未知脉冲来说,这种最小平方反褶积就不再适用了。本文提出一种适合于有限长度混合相位未知脉冲的最小平方反褶积方法。运用此法只需预先估计一个混合相位子波的长度。合成数据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较好的效果,且对预先估计出的子波长度不敏感。文中还证明混合相位未知脉冲最小平方反褶积等效于一种有间隙的平滑误差滤波器的作用,而这种有间隙的平滑误差滤波又可分解为一个前向多步预测误差滤波与一个后向多步预测误差滤波之和。可以预计这种新的反滤积方法将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78.
 本文从TBM地区目的层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分析出发,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综合利用人工和神经网络波形分类等定性储层预测方法和利用反演及敏感地震属性分析,对TBM地区低孔渗砂岩分布区开展了砂体展布特征分析和天然气高产区预测研究。根据研究结果部署了10口钻井,已完钻的4口井中有3口获得高产气流(其中DK27井日产天然气36.8×104m3)。值得指出的是,目前所用的预测方法还不能预测厚度小于6m的单砂层或砂层组构成的储层。  相似文献   
79.
裂缝性潜山储层地震描述技术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裂缝是潜山油气藏的重要储集层 ,潜山的油气产出与裂缝的发育情况密切相关 ,因此 ,对裂缝发育控制因素和裂缝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尽管单条裂缝在地震资料上难以识别 ,但是裂缝带在地震资料上有其特征。描述了裂缝储层的地球物理特征 ,并利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吸收系数技术、地震相分类和相干分析技术对潜山储层进行预测。通过在车古 2 0 1潜山的应用实例分析 ,说明以上 4种储层描述技术比较有效  相似文献   
80.
The degree of the isolation of the CuO2 planes (e.g. distance or bond valence to the apical coordination) has been shown by quantitative algorithms to be the major factor in determining aspects of the doping curves. They include the magnitude of the optimal number of doped holes (hop) and the corresponding T cop. It is shown that the roots of these phenomenological laws lie in a related structural dependence of super-exchange. The latter is expressed in the pseudo-gap or Neel temperature of the undoped parent compound. A fruitful language can be developed which deals with a buildup of complex quantum chemical features by bringing two holes into vicinity of a super-exchange O, forming a “local” Cu2O7 pair. Structural considerations also dictate that stress is relieved by alternate orthogonal pair orientation. This leads to plaid patterns wi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channels of charge. The presence of these two types of charge channels is involved in the mechanism of superconducting charge transport. Similar structuring of doped charge into plaid patterns of “local” pairs has been proposed for “all” high T c superconductivity. STM now gives pictori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remnants of such an electronic crystal structure. The response of these bond-ordering motifs to structural details is further discussed. These ideas supply organization to the manifold experimental situation and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a unifying theory for high T c superconductivity in terms of real space structuring of “local” pairs, largely on crystal-chemical princip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