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887篇
  免费   13920篇
  国内免费   7516篇
电工技术   9825篇
技术理论   5篇
综合类   12115篇
化学工业   16301篇
金属工艺   9010篇
机械仪表   11715篇
建筑科学   8254篇
矿业工程   6883篇
能源动力   10094篇
轻工业   5538篇
水利工程   4362篇
石油天然气   9453篇
武器工业   3336篇
无线电   884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050篇
冶金工业   5049篇
原子能技术   1654篇
自动化技术   14835篇
  2024年   406篇
  2023年   1946篇
  2022年   3642篇
  2021年   4187篇
  2020年   4611篇
  2019年   3484篇
  2018年   3381篇
  2017年   4219篇
  2016年   4837篇
  2015年   5191篇
  2014年   8354篇
  2013年   8204篇
  2012年   10134篇
  2011年   10732篇
  2010年   7960篇
  2009年   7768篇
  2008年   7115篇
  2007年   8844篇
  2006年   7871篇
  2005年   6495篇
  2004年   5512篇
  2003年   4467篇
  2002年   3702篇
  2001年   3080篇
  2000年   2492篇
  1999年   2036篇
  1998年   1583篇
  1997年   1222篇
  1996年   1085篇
  1995年   852篇
  1994年   701篇
  1993年   444篇
  1992年   391篇
  1991年   305篇
  1990年   231篇
  1989年   206篇
  1988年   135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83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25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6篇
  1959年   21篇
  1951年   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秦绪锋  程常桂  李阳  张春明  金焱  武光君 《钢铁》2019,54(8):107-115
 中间包上水口环形吹氩可以在塞棒周围形成清洗钢液的环形气幕,同时部分氩气泡随钢液进入上水口内,可以减少非金属夹杂物在水口内壁的黏附,起到防止水口堵塞的作用。然而,不合理的吹氩量会导致中间包内液面渣层受过强的气液羽流冲击而形成渣眼,使得钢液裸露并发生二次氧化,严重影响铸坯质量。采用标准 k ε 湍流模型研究中间包内流体流动,采用DPM模型和VOF模型耦合方法,研究上水口环形吹氩条件下渣眼的形成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上水口环形吹氩在塞棒周围形成较强的上升流,塞棒上部邻近区域存在多个涡流区;在钢液涡流的影响下,中间包液渣下层远离塞棒区域,上层向塞棒区域迁移;随着吹氩量的增大,平均湍动能增大,塞棒附近钢液速度逐渐增大,钢渣界面钢液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渣眼边缘钢液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再增大,速度与垂直方向夹角逐渐减小;增大吹氩量,中间包熔池液面形成以塞棒为中心的渣眼,渣眼面积逐渐增大。试验条件下不产生渣眼的临界吹氩量为4.2 L/min,对应的钢渣界面最大速度为0.247 m/s,与垂直方向夹角为70°。  相似文献   
102.
针对矫直速度对重轨矫后残余应力的影响进行研究,利用Pro/E建立60kg·m-1重轨九辊水平矫直模型,采用ANSYS Workbench对重轨矫直过程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通过现场矫直规程对采用现场矫直速度以及假定矫直速度得到的重轨矫后残余应力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了在其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轨的矫直速度在1.4~1.6m·s-1的范围内其轨底矫后纵向残余拉应力小于250MPa,且残余应力分布合理,满足矫直要求,相比于现场采用的1.2m·s-1的矫直速度其生产效率最大能够提高16.7%~33.3%。  相似文献   
103.
大庆油田的开发逐渐进入高含水阶段,厚油层动用程度低,"二三结合"开发模式是有效的提高厚油层动用程度,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有效手段。在"二三结合"开发模式注聚阶段中注采比对井间压力、含水饱和度等变化有重要影响。为了探究注采比对开发层位的井间压力及饱和度的影响,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相同的开发模式不同注采比的生产情况,绘制了不同注采比情况下,不同层位的井间压力及含水饱和度变化情况,为维持地层压力平衡,保持油田稳定生产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4.
采用冷态物理模型结合商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软件,对山东某火电厂300 MW机组配套托盘塔的流场和阻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孔板阻力损失与液气比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塔内两相流场分布合理,入口处液滴受烟气的拖拽作用形成明显的干湿界面,负荷和液气比是影响脱硫塔阻力的重要因素。当液气比一定时,托盘上方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持液层及鼓泡过程;满负荷运行时,脱硫塔阻力损失约为1600 Pa,其中孔板占1/4,持液层占3/4。拟合获得了托盘区阻力损失同液气比之间的关系,为托盘塔的应用、运行及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5.
从提高流屑角突变模型的预测精度出发,建立了切削状态参数与3个切削控制参数之间关系的新经验公式。提出了一种通过迭代法准确设定有限元仿真软件刀-屑摩擦因数的方法,并通过直角切削Al6061-T6工件的有限元仿真试验,获得了一组不同切削控制参数组合条件下的切削状态参数数据。根据该数据拟合出剪切角φ、刀-屑摩擦角β、剪切应力τs关于刀具前角γ0、进给量f和切削速度v的经验公式,并通过一组直角切削试验,验证了所得经验公式的有效性。将新建经验公式应用于流屑角突变建模过程后,所得模型关于突变临界切削宽度的平均预测误差减小了27.2%。  相似文献   
106.
针对水下连接器典型工件毂座的加工难点,通过研究其结构特点与材料特性,制定了工艺路线,并通过工艺试验,研究了抑制颤振和自适应插补在复杂型面数控加工中实现技术,确定了关键工序的工艺参数,满足了水下连接器毂座的加工精度和使用性能要求,也为类似结构加工制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7.
目前顶盖雪压静态仿真分析方法的雪压计算值与测试值存在偏差,并且不能反映顶盖实际变形的位置和整体变形模式。为改进静态仿真分析方法,提出一种非线性显式计算的动态仿真分析方法,并以某乘用车为例,通过试验验证了其可靠性及有效性,为顶盖的研发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8.
The conceptual modelling phase of simulation studies has proven to be effective in enhancing the impact of simulation modelling in different domains. However, this simulation phase did not receive much atten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simulation domain.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identify the roles that conceptual modelling can play in advancing the engagement, accuracy, and adoption (among other things) of discrete-event simulation studies in 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SLR) is conducted, which involves a comprehensive search of databases and researchers’ profiles to identify journal papers, conference articles, books, and theses that have reported the benefits of conceptual modelling for discrete-event simulation studies. The review resulted in 82 documents that were published from 2000 to 2020.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enefits of conceptual modelling include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stakeholders, capturing sufficient information for the simulation model,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imulation models, guiding other simulation modelling activities, and facilitating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of simulation models. By linking these benefits to the current research agenda in construction simulation, this paper shows the significance and potential of the conceptual modelling phase to enhance the impact of discrete-event simulation studies in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09.
高溜井放矿过程中会形成强大的冲击气流引起粉尘扩散,造成严重的井下环境污染,对其进行有效治理一直是井下通风除尘的工作重心,本工作利用相似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探究溜井放矿过程中粉尘的扩散规律和分布特征。通过改变放矿质量、矿石粒径、溜井密闭程度、含水率等因素测试不同条件下气流大小和粉尘浓度分布,并利用CFD-DPM耦合方法模拟卸矿过程中的气?固两相流,研究气流和粉尘浓度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最大粉尘浓度和风速随放矿质量增加而上升,随颗粒粒径和溜井密闭程度增大而降低,且含水率越大,粉尘浓度越小,风速无明显变化,在放矿过程中矿石颗粒之间碰撞占主导作用,颗粒流呈横向分布。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