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3篇
  免费   1183篇
  国内免费   257篇
电工技术   1018篇
综合类   272篇
化学工业   1489篇
金属工艺   396篇
机械仪表   120篇
建筑科学   109篇
矿业工程   186篇
能源动力   407篇
轻工业   71篇
水利工程   12篇
石油天然气   73篇
武器工业   21篇
无线电   70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06篇
冶金工业   306篇
原子能技术   143篇
自动化技术   6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312篇
  2020年   399篇
  2019年   346篇
  2018年   285篇
  2017年   331篇
  2016年   393篇
  2015年   295篇
  2014年   373篇
  2013年   389篇
  2012年   373篇
  2011年   372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由于干态聚合物电解质目前还不能满足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要求,人们致力于开发含液体增塑剂的聚合物电解质,包括凝胶型和微孔型两类体系。本文综述了含液聚合物电解质的最新进展,重点论述了各种新体系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具有尖晶石相的LiMn2O4因价格低、无毒、无环境污染、制备简单、研究较成熟,因此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被看作最有可能成为新一代商用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由于LiMn2O4电化学循环稳定性能不好,表现在可逆容量衰减较大,尤其在高温下(>55℃)使用衰减更严重,从而限制了它的商业化应用.经过近十几年的研究,人们对其衰减机理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提出了造成容量衰减的几种可能原因如Jahn-Teller畸变效应、Mn2+在电解质中的溶解、出现稳定性较差的四方相以及电解质的分解等.通过掺杂、表面包覆、制备工艺的改进,人们已能制得循环稳定性能较好的尖晶相材料.本文结合我们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对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13.
杨桦  王建平 《功能材料》1994,25(3):212-214
我们用PEG凝胶法合成出的LiFe_5O_3纳米晶,用XRD和TEM观测其粒径和形貌。用振动样品磁强计考察其比饱和磁化强度σ_s,随粒径口变化,得到样品的σ_s随D的减小而下降。  相似文献   
14.
通过交流阻抗方法研究了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阴极材料锂镍氧化物、锂钴氧化物和锂铁氧化物的导电性能。结果表明:锂镍氧化物电极的导电性最好,锂钴氧化物电极的导电性次之,锂铁氧化物电极的导电性最差;它们的导电性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按指数规律增加;在合成锂钴氧化物(或锂铁氧化物)的过程中,使Li2CO3轻微过量,可以提高锂钴氧化物(或锂铁氧化物)电极的导电性,而且在同一温度下,随着nLi∶nCo(或nLi∶nFe,摩尔比)值的增大,锂钴氧化物(或锂铁氧化物)电极的导电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5.
聚苯醚磺酸锂/共聚醚复合物的离子导电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3种不同磺化度的聚苯醚磺酸锂(SPPOLi)与P(MEO16-AM)/SPPOLi复合物。研究了复合物的离子导电性与磺化度,组成比及增塑剂含量的关系。含40%(mass)增塑剂的复合物具有单离子导电特征,锂离子迁移数高达0.97,室温电导率达2×10-5S/cm。  相似文献   
16.
添加剂对尖晶石型锰酸锂性质表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iOH·H_20和MnO_2为原料,分别掺入H_2BO_3、Al_2O_3、SiO_2和P_2O_5等添加剂,用固相分段法制备尖晶石型锰酸锂。结果表明,SiO_2和P_2O_5可以有效地改善LiMn_2O_4的电化学性能,H_3BO_3对锰酸锂的电化学性能影响不大,而Al_2O_3破坏了LiMn_2O_4的电化学性能。面扫描结果显示,Si或P元素各自都均匀地分散于LiMn_2O_4的物相中。从元素电负性和原子半径的角度分析了B、Si、P和Al元素对尖晶石型LiMn_2O_4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锰氧化物的固相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运姣  常建卫  杨敏 《功能材料》2002,33(6):578-580
阐述了固相合成反应的原理,综述了锂锰氧化物的几种固相合成方法,并着重介绍了熔融渍法,多步加热法,机械化学法和微波化学法等在锂锰氧化物合成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The search for high-efficiency, gas-fired cooling cycles ha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dual-loop absorption machines with cooling coefficients of performance (COPs) in the 1.2 to 1.7 range. This increased performance may call for high generator temperatures, new working fluids or new materials of construction. In most cases, two different sets of working fluids are required. The conceptual design presented here is aimed at obtaining high efficiencies with relatively low temperatures, employing only one set of fluids. The concept consists of two loops coupled in a configuration aimed at minimizing the loss of thermodynamic availability incurred when transferring refrigerant between the loops. The working fluid pair is a solution of lithium bromide-water. The calculated COPs are of the order of 1.8. The cycle relies on an elaborate evaporator-absorber combination. The paper presents the conceptual design, the critical assumptions, and the performance calculations for the concept.  相似文献   
20.
Anionic copolymerizations of styrene (M1) with excess 1-(4-dimethyl-aminophenyl)-1-phenylethylene (M2) were conducted in benzene at 25°C for 24h, using sec-butyllithium as initiator. Narrow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copolymers with M?;n = 16.1 × 103 g/mol (M?w/M?n = 1.04) and 38.2 × 103g/mol (M?w/M?n = 1.05), and 24 and 38 moles of M2 per macromolecule, respectively, were characterized by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1H NMR spectroscopy and DSC. The monomer reactivity ratio, r1 = 5.6, was obtained from the copolymer composition at complete consumption of M1, assuming that the rate constant k22 =0,i.e. r2 =0. The polymers exhibited Tg values of 128 and 119°C, respectively, which correspond to an estimated Tg = 217°C for the hypothetical homopolymer of 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