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92篇
  免费   2032篇
  国内免费   975篇
电工技术   642篇
综合类   851篇
化学工业   4854篇
金属工艺   1170篇
机械仪表   313篇
建筑科学   434篇
矿业工程   338篇
能源动力   869篇
轻工业   1200篇
水利工程   160篇
石油天然气   505篇
武器工业   56篇
无线电   222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566篇
冶金工业   1629篇
原子能技术   190篇
自动化技术   401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674篇
  2022年   509篇
  2021年   870篇
  2020年   781篇
  2019年   722篇
  2018年   627篇
  2017年   766篇
  2016年   732篇
  2015年   642篇
  2014年   908篇
  2013年   961篇
  2012年   1020篇
  2011年   1188篇
  2010年   759篇
  2009年   853篇
  2008年   677篇
  2007年   852篇
  2006年   850篇
  2005年   685篇
  2004年   628篇
  2003年   520篇
  2002年   465篇
  2001年   398篇
  2000年   341篇
  1999年   266篇
  1998年   262篇
  1997年   197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10篇
  1951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集输系统热回水管线腐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第三采油厂油气集输系统热回水管线普遍存在着腐蚀问题,影响原油生产和集输的正常运行。介绍了腐蚀较严重的13个站点的水质普查、水质结垢倾向和腐蚀性情况,并在水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热水管线腐蚀因素的试验研究,确定腐蚀主要因素为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高,从而造成腐蚀。  相似文献   
42.
脉冲激光诱导Zn/InP掺杂过程中温度分布的解析计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田洪涛  陈朝 《中国激光》2003,30(8):755-758
在实验的基础上 ,分析脉冲激光诱导半导体InP掺杂Zn过程 ,利用简化的一维模型 ,在第三类边界条件下 ,给出一种较直观的脉冲激光辐照有限厚双层材料Zn/InP的温度分布解析形式  相似文献   
43.
氧对聚合物污水溶液黏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45℃下对溶解氧对聚合物污水溶液表观黏度(170 s-1)的影响作了全面的实验研究。采油污水取自大庆采油二厂,矿化度4013、Fe3+、∑Fe、SO42-分别为0.2、1.09、.6 mg/L。厌氧实验操作和测试均在Bactron 1.5型厌氧室中进行。污水中SRB菌数随放置时间延长而增加,厌氧条件下增速远大于曝氧条件下的增速,放置7天时菌数相差6~600倍。用脱氧和含氧加盐蒸馏水配制的抗盐型和功能型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均随放置时间延长(1~10天)而减小,脱氧溶液的黏度总是明显大于含氧溶液。0.5 g/L超高分聚合物溶液在厌氧和曝氧条件下放置时,黏度随放置时间延长而减小,分别由1天时的22.2和28.8 mPa.s减至60天时的2.7和3.4 mPa.s,曝氧条件下的黏度总是大于厌氧条件下的黏度;加入甲醛杀菌剂使溶液黏度的减小趋缓,60天时为8.9和9.6 mPa.s;在4~8mg/L范围改变含氧量,当含氧6 mg/L时放置2~40天时的黏度均最大,40天时为18.2 mPa.s。6 mg/L为污水的合理曝氧量。分析了聚合物降解、SRB菌作用、杀菌剂作用等机理。表6参10。  相似文献   
44.
The effect of a thin RuOx layer formed on the Ru/TiN/doped poly-Si/Si stack structure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n the RuOx/TiN/doped poly-Si/Si stack structure over the post-deposition annealing temperature ranges of 450–600°C. The Ru/TiN/poly-Si/Si contact system exhibited linear behavior at forward bias with a small increase in the total resistance up to 600°C. The RuOx/TiN/poly-Si/Si contact system exhibited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under forward bias at 450°C, which is attributed to no formation of a thin RuOx layer at the RuOx surface and porous-amorphous microstructure. In the former case, the addition of oxygen at the surface layer of the Ru film by pre-annealing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a thin RuOx layer and chemically strong Ru-O bonds. This results from the retardation of oxygen diffusion caused by the discontinuity of diffusion paths. In particular, the RuOx layer in a nonstoichiometric state is changed to the RuO2-crystalline phase in a stoichiometric state after post-deposition annealing; this phase can act as an oxygen-capture layer. Therefore, it appears that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the Ru/TiN/poly-Si/Si contact system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RuOx/TiN/poly-Si/Si contact system.  相似文献   
45.
超细Fe3O4粒子表面包覆酞菁钴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合成载氧体的金属有机化学液相淀积法制造工艺,所得产物经TEM、XPS、Moss-bauer谱和B-H仪等手段,研究了它的结构和磁性能。实验表明,酞青钴以薄层形式包覆在Fe_3O_4的表面,封闭了Fe_3O_4的表面孔洞,稳定了Fe_3O_4的物相,增强了磁性能。  相似文献   
46.
本文报导一种新型的光纤氧、二氧化碳复合传感器.通过在同一敏感膜载体上固定两种不同的荧光试剂——芘丁酸及羟基芘三磺酸,制作了一种对氧和二氧化碳敏感的复合敏感膜.该传感器在医学临床检验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其测氧的分辩率是0.1%,测二氧化碳的分辩率是0.5%,响应时间短于1min.文中还讨论了三种敏感膜载体的比较及复合传感器测量进程中氧和二氧化碳的相互干扰问题.  相似文献   
47.
We have examined two aspects of the dynamics and biogeochem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in Lake Biwa. One is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cyanobacteria as it relates to the ‘first gyre’ in the north basin of Lake Biwa. We could easily measure the first gyre using a vessel‐mounted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s profiler. We were able to quantify the dynamics of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tructure of currents and water temperature of this gyre. The first gyre did not remain at a fixed position; it moved north and south according to the growth of the gyre. This may play a role in the redistribution of cyanobacteria from place to place in the north basin. The second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dynamic we measured was oxygen consumption rates from 1994 to 2000. We found that the minimum oxygen concentration in the hypolimnion has a clear inver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apparent oxygen consumption rates in the 80–85 m depth layer. As a reduction in oxygen concentration in the hypolimnion can have a serious impact on benthic organisms, we concluded that the Lake Biwa environment should be monitored carefully and systematically.  相似文献   
48.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成功地制备了掺杂稀土铽离子的 Zn O和 Mg0 .1 5Zn0 .85薄膜。通过对 X射线衍射结果的分析表明 ,稀土离子替代了 Zn2 +的格位 ,进入了半导体基质的晶格中。从阴极射线发光结果可以发现 ,在Mg0 .1 5Zn0 .85O基质中 ,可以观察到来源于稀土铽离子各能级的发射 ,而 Zn O:Tb的薄膜只能观察到较强的铽离子 5D4 — 7F5能级的跃迁。这可能是由于 Mg0 .1 5Zn0 .85O基质的能隙 (3 .65 e V)比 Zn O更宽 (3 .3 e V) ,其对铽离子的能量传递更有效的缘故。  相似文献   
49.
王政民 《工业炉》2003,25(2):19-25
推导了热效率变化百分率和单产标准煤耗变化百分率的计算公式 ,通过计算说明了连续生产型炉窑依靠高效余热回收而实施高烟温生产操作 ,实际上是增加而不是减少燃料消耗 ,据此 ,指出“三高一低”理论的不完全正确和HTAC技术在此类炉窑上的不可用性。论述了连续生产型炉窑低烟温的合理性 ,并提出基于低烟温的“双高低”理论和“烟混型高温低氧燃烧法” ,促使连续生产型炉窑向高效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Yb掺杂TiO2纳米光催化剂,并通过XRD和BET等手段进行了表征.以对苯二甲酸作为探针分子,结合化学荧光技术研究了光催化剂表面羟基自由基的生成;并以苯酚为光催化降解反应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光催化剂的活性.测定了苯酚在TiO2和Yb掺杂TiO2光催化剂上的吸附常数.结果表明:Yb掺杂使TiO2的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同时导致羟基自由基的生成速率增大.Yb掺杂有利于反应底物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Yb的最佳掺入量为Yb/Ti摩尔比=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