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057篇
  免费   17581篇
  国内免费   8558篇
电工技术   53953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12917篇
化学工业   10821篇
金属工艺   4152篇
机械仪表   7018篇
建筑科学   8649篇
矿业工程   4905篇
能源动力   9861篇
轻工业   6454篇
水利工程   5083篇
石油天然气   3045篇
武器工业   1412篇
无线电   158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7890篇
冶金工业   3026篇
原子能技术   2516篇
自动化技术   14680篇
  2024年   490篇
  2023年   2120篇
  2022年   3638篇
  2021年   4437篇
  2020年   5021篇
  2019年   4409篇
  2018年   4054篇
  2017年   5240篇
  2016年   5663篇
  2015年   6201篇
  2014年   9994篇
  2013年   8966篇
  2012年   11395篇
  2011年   12249篇
  2010年   9023篇
  2009年   9315篇
  2008年   8887篇
  2007年   10427篇
  2006年   9223篇
  2005年   7561篇
  2004年   6233篇
  2003年   5098篇
  2002年   3975篇
  2001年   3513篇
  2000年   2978篇
  1999年   2377篇
  1998年   1740篇
  1997年   1478篇
  1996年   1318篇
  1995年   1056篇
  1994年   926篇
  1993年   661篇
  1992年   605篇
  1991年   388篇
  1990年   279篇
  1989年   251篇
  1988年   182篇
  1987年   137篇
  1986年   93篇
  1985年   71篇
  1984年   109篇
  1983年   88篇
  1982年   95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35篇
  1978年   25篇
  1977年   15篇
  1959年   16篇
  1951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2 毫秒
991.
王鹏  李方媛  胡阳  郭浩  朱琳 《电机与控制应用》2021,48(2):64-70,75
针对传统双馈风电机组(DFIG)低电压穿越(LVRT)能力不足问题,提出了储能型双馈风电场联合STATCOM的无功协调控制。该控制是在网侧变流器(GSC)原有的模型上将超级电容经隔离型DC/DC变换器并联到风机直流侧,以此吸收故障期间直流侧产生的不平衡功率;在发生低电压故障时,根据超级电容投入情况,对两侧变流器和并联在风机出口母线上的STATCOM进行无功协调控制来支撑电网电压;同时超级电容储能装置采用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满足了系统稳定性和经济性的要求。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应用在风电并网系统中可以使DFIG的LVRT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992.
电励磁双凸极电机具有结构简单可靠、容错性能好、控制灵活等优势,可构成一种具有竞争力的新型航空无刷直流起动发电机系统。简述了电励磁双凸极起动发电机系统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针对航空电源这一特殊应用领域的要求,对电励磁双凸极起动发电机高可靠性控制、高效率高功率密度控制、集成化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讨论了电励磁双凸极起动发电机控制关键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3.
为了验证异步电机变频调速在输油站应用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变频调速泵(离心泵)的工作特性分析、运动流体的能量分析和电机功率因数的分析。然后,对某输油站串联安装且同时运行的变频离心泵和非变频(工频)离心泵近一年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验证。理论分析和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一致。结果表明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降频)运行后,节能效果显著,且输油管道压力调节范围更大,提高了电机的功率因数。  相似文献   
994.
相较于传统的脉宽调制技术,随机脉宽调制具备有效的谐波频谱分散能力,从而实现机电负载噪声的削弱。随机脉宽调制技术包括起步的随机开关调制、后续的随机脉冲位置与随机开关频率等3个基本方法。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整体发展,随机脉宽调制已从传统的载波调制逐渐拓展到空间矢量调制之中,应用范围日趋广泛,谐波频谱分散与功率谱峰值抑制的效果不断提升。同时,新的优化方案不断被提出,对谐波频谱及功率谱的分散效果亦在不断提高。梳理了随机脉宽调制的研究历程,总结了数种典型的随机脉宽调制的基本原理,并对未来随机脉宽调制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为随机脉宽调制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为了使内燃机车永磁同步发电系统在内燃机全速范围内和突变性负载条件下均能稳定控制中间直流环节电压且减小电压的脉振,采用Super-Twisting高阶滑模算法对电压外环进行控制得到给定转矩,与传统PI外环控制相比,中间直流环节电压开始的超调减小,且电压跟随性、稳定性得到提升。同时,为了提高发电系统变流器容量利用率,在矢量控制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功率因数控制策略对电机进行控制。仿真试验表明,所提发电系统在内燃机宽转速范围、突变性负载条件下,可以得到平稳且能够快速恢复的中间直流电压。同时,发电系统在切换转矩内无功功率基本能稳定在零附近,超过切换转矩后无功功率依旧保持较低水平,提高了变流器容量利用率。  相似文献   
996.
针对局部阴影状态下光伏阵列P-U特性曲线多峰值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搜索-计算-判断的三步法全局最大功率点跟踪(GMPPT)策略。该方法使用改进型扰动观察法反向搜索第一个峰值点,利用计算和判断减小搜索区域,将多峰值间接转化为单峰值搜索,解决了搜索过程中陷入局部极值的问题。通过建立3种阴影状态下的模型,将该方法与现有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算法进行仿真对比,并建立相应的试验进行验证。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有、无阴影状态下均能稳定实现GMPPT,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跟踪精度和跟踪速度。  相似文献   
997.
高压电缆日常巡检与消缺工作能够及时发现并消除电缆故障隐患,是降低故障率的有效措施。但忽略风险差异的定期巡检方案会导致人力资源被浪费在不必要的检查与测试环节。为了保证电缆可靠运行且兼顾经济性要求,该文提出了基于风险评估的高压电缆巡检周期优化方法。首先针对历史故障数据,提出了一种高压电缆故障数据记录方法,计算电缆故障频率。其中将电缆线路按照巡检目标分为电缆通道、本体、中间接头、终端与接地系统五部分,并引用失效危险指数(IFC)模型计算各部分的故障频率;之后结合线路故障修复时间与线路重要性,计算电缆线路各部分的风险;并考虑电缆系统运行风险阈值,针对不同线路各部分的风险差异实现巡检周期优化计算。以某地区电缆线路为例应用上述方法,结果表明:基于IFC模型的故障频率计算方法无需人为干预,且在故障样本较少的条件下仍能产生有效结果;基于风险评估的巡检周期优化方法能够合理制定巡检方案,有效降低电缆运行风险,优化后电缆系统风险可降低70%。  相似文献   
998.
基于可靠度理论的设计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考虑计算参数的变异特性和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以概率极限状态为基础的分项系数法可在实际工程中提供简便、有效的设计方法。本文在现行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可靠度分析方法和历史经验模型的检验,对土石坝坝坡抗滑稳定分项系数设计方法的原理和分项系数的取值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结果表明:土石坝筑坝材料的黏聚力和摩擦系数的分项系数γc和γf宜分别取1.20和1.10。结构安全级别为Ⅰ级(1级土石坝)、Ⅱ级(2、3级土石坝)和Ⅲ级(4、5级土石坝)建筑物的结构重要性系数γ0分别取1.10、1.05和1.0;鉴于特高坝的特殊性,特高坝结构系数γd取1.30 ~ 1.35。结合我国已建的15座土石坝,验证了上述安全控制指标的合理性,本研究成果可为规范的修订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为提高霜雪识别系统的识别率,开展了基于边缘AI的霜雪识别系统设计。综合海思嵌入式处理器Hi3559A高算力、低功耗特点,硬件部分采用模块复用的方法降低功耗和资源消耗,软件部分,从模型训练、模型量化、模型部署入手对MobileNetV2图像分类网络和ISP自适应处理算法进行改进,最终识别率99.7%,预处理时间0.3 s,图像分类时间0.8 s,模组平均功率2 W,鲁棒性好、性能稳定。由此可见Hi3559A智能相机模组可有效纠正雪深探测仪的疑误数据。  相似文献   
1000.
故障建模是电力系统仿真分析的重要基础,如何快速准确对某类(N-1、N-2等)故障进行建模一直困扰电网分析人员。首先,分析了电力系统故障建模需要考虑的故障发展路径、故障动作时序两个要素,其中故障发展路径的搜索是故障建模的难点;其次,结合电力系统数据结构特征,提出了基于图计算的电力系统故障建模方法;最后,通过一个规模较大的省级电网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未来“双碳”“双高”电力系统发展的背景下,所提方法为电力系统在线、离线仿真分析所依赖的全网故障建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