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34篇
  免费   2589篇
  国内免费   2221篇
电工技术   4591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217篇
化学工业   414篇
金属工艺   751篇
机械仪表   1814篇
建筑科学   3946篇
矿业工程   1638篇
能源动力   476篇
轻工业   153篇
水利工程   2283篇
石油天然气   683篇
武器工业   200篇
无线电   2840篇
一般工业技术   838篇
冶金工业   581篇
原子能技术   75篇
自动化技术   2443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67篇
  2022年   500篇
  2021年   609篇
  2020年   601篇
  2019年   473篇
  2018年   537篇
  2017年   768篇
  2016年   876篇
  2015年   1006篇
  2014年   1482篇
  2013年   1187篇
  2012年   1756篇
  2011年   1911篇
  2010年   1536篇
  2009年   1557篇
  2008年   1403篇
  2007年   1753篇
  2006年   1463篇
  2005年   1226篇
  2004年   934篇
  2003年   812篇
  2002年   653篇
  2001年   508篇
  2000年   435篇
  1999年   383篇
  1998年   270篇
  1997年   215篇
  1996年   184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吴峰  王向军  汤其剑 《传感技术学报》2012,25(12):1717-1721
针对环境温度影响导致MEMS陀螺零位输出变化较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数字调节方法的零位补偿电路并提出了一种陀螺零位漂移特性的测试方法。该补偿电路依据陀螺内部温度传感器输出,实时调节补偿电路输出,实现零位补偿。采用全温(-40℃~+60℃)测试方法,研究得到陀螺零位漂移模型,再经过研究零漂值与补偿电路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求解出温度与补偿电路之间的数学模型。实验表明,采用该方法使陀螺零位在全温范围内稳定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证明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2.
研究微机械陀螺仪的零位误差对提高惯性导航精度具有重要意义。采用Allan方差分析法对MEMS陀螺仪的零位误差做了综合评定,提出了一种动态的零值偏移误差补偿算法来滤除陀螺仪的零值偏移误差,还对启发式漂移消减法HDR(Heuristic Drift Reduction)做了改进,有效地提高了原算法的补偿精度。最后,再次采用Allan方差分析法对补偿后的零位误差进行评定,并以Voyager-IIA机器人为平台进行试验,结果证明了改进后的算法能显著的提高陀螺仪的输出精度。  相似文献   
133.
为研究用模态综合法进行发动机舱前端模型NVH分析时的误差,用整体计算法和模态综合法分别进行截止频率为100,200,300,1 000,2 000和3 000 Hz的模态计算,并基于模态计算结果进行原点传递函数计算.结果表明:考虑静态补偿的模态综合法计算误差小于不考虑静态补偿的计算误差;子系统模态计算截止频率大于2倍原点传递函数频率时,模态综合法计算误差小于10%;当传递函数频率是截止频率的1/3时,误差可以降低到5%。  相似文献   
134.
介绍一种基于嵌入式技术的车载监控系统。通过对各种定位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研究比较论证,确定以SOC为核心处理器、GPS实现定位、GPRS无线网络为通信方式的解决方案。详细阐述车载终端的软硬件设计,并对系统性能测试结果做介绍。测试证明,该车载终端系统能够胜任车辆定位、跟踪监控等工作,而且系统具备盲区补偿的功能,扩展空间大,易于升级。  相似文献   
135.
针对传统蚁群算法在机器人路径规划时存在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归档更新的蚁群算法。根据路径性能指标建立多目标性能评估模型,对最优路径进行多指标优化;采用路径方案归档更新策略进行路径方案的更新和筛选,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当搜索路径进入不可行区域时,采用自适应路径补偿策略转移不可行路径节点,构造可行路径,减少死锁蚂蚁数量;若算法无法避开障碍或者进入停滞状态,则进行种群重新初始化,增加物种多样性,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仿真实验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收敛速度更快、收敛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136.
以江西区域内典型红黏土边坡为研究对象,基于岩土非饱和渗流理论,建立红黏土边坡有限元计算模型,对4种典型降雨工况下红黏土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雨强度、降雨持续时间均是影响红黏土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前期为常态时,边坡各参数指标均维持在初始稳定状态;降雨开始后,边坡安全系数呈减小态势,岩土体强度和稳定性降低,边坡中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变大,体积含水量升高;越接近地表的土体降雨入渗响应越强烈,边坡不同位置处土体的降雨入渗影响程度依次为:坡肩>坡顶>坡面>坡脚>坡底;降雨入渗和互渗过程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越靠近地表,孔隙水压力短期内变化越明显;土体干湿循环对边坡稳定性整体表现为负作用,且作用效果不可逆。  相似文献   
137.
在饱和的软土地基上修筑堤坝,由于孔隙水压力不易准确测定,需采用“φ=0”的总应力法进行稳定分析。这一做法在国外已明确纳入设计规范,在国内工程界较少受到重视,导致过高地估计了安全系数。本文首先系统地回顾了临界状态土力学中的伏斯列夫强度理论,在理论上阐述了饱和软土地基快速填筑时采用总应力法的原因,同时引用了Bishop和Bjerrum、美国联邦公路局、美国陆军工程师团与我国水电水利工程边坡设计规范的相关条文,确认在饱和软土地基采用总应力法进行稳定分析的合理性。以花敖泡土石坝和拉哇水电站围堰为工程实例,分别采用对土的固结不排水剪的两种做法开展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直接将土的固结不排水剪强度指标ccu与φcu作为填筑后的强度参数,将严重高估其安全系数。因此建议正在修订的碾压式土石坝与边坡设计规范增加相应条文,并期望引起工程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8.
杨房沟水电站自然边坡高陡,边坡岩石节理发育,浅部岩体卸荷作用明显,局部岩体松动,山脊突出或边坡陡峻的局部形成了危岩体、危石群等,严重威胁下部建筑物、人员及设备安全。笔者通过分析危岩体特点,确定了危岩体治理的总体目标、原则及设计方法,提出了治理方案、施工技术及监测、预警等综合措施,解决了边坡稳定及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39.
降雨入渗是诱发滑坡的关键因素,研究斜坡降雨入渗规律对于滑坡的预测与防范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Green-Ampt模型及改进的Green-Ampt模型均假定入渗过程为均匀饱和入渗,忽略了入渗过程中湿润锋锋面上方非饱和区的存在。针对这一不足,首先,基于达西定律分析斜坡内基质吸力的分布规律;然后,结合非饱和土VG模型得到了斜坡内湿润区含水量沿深度变化的函数关系;最后,基于改进的Green-Ampt模型推导了考虑土体非饱和特性的斜坡降雨入渗模型,并将其引入到无限斜坡稳定性分析当中。研究结果表明:与数值解和现有模型相比,考虑土体非饱和特性的降雨入渗模型能更加准确地反映降雨入渗的过程,基于改进模型计算的稳定性系数较好地揭示了恒定降雨强度下斜坡稳定性的变化规律,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0.
目前反倾岩质边坡弯曲倾倒破坏分析方法仍以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悬臂梁模型为主,但大多未考虑坡脚岩层的剪切破坏。为准确评价该类边坡的稳定性,建立考虑坡脚岩层剪切破坏的分析计算方法。首先,根据岩层变形破坏特征,将边坡分为后缘稳定区、中部弯曲倾倒区和前缘剪切区3个区域;其次,建立弯曲倾倒-剪切滑移破坏模式的稳定性分析方法;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并进行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分析方法与工程实际符合性较好;边坡在倾角较陡、坡角较大时稳定性最差,坡角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大于岩层倾角的影响;岩层厚度及层面内摩擦角增加有利于边坡稳定性,且会扩大坡脚剪切区范围。研究成果对反倾岩质边坡破坏的防治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