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46篇
  免费   2235篇
  国内免费   1330篇
电工技术   2510篇
综合类   1645篇
化学工业   874篇
金属工艺   654篇
机械仪表   961篇
建筑科学   1974篇
矿业工程   558篇
能源动力   1031篇
轻工业   502篇
水利工程   943篇
石油天然气   2372篇
武器工业   145篇
无线电   260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68篇
冶金工业   435篇
原子能技术   1045篇
自动化技术   2286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472篇
  2021年   560篇
  2020年   600篇
  2019年   536篇
  2018年   476篇
  2017年   690篇
  2016年   725篇
  2015年   799篇
  2014年   1233篇
  2013年   1153篇
  2012年   1469篇
  2011年   1670篇
  2010年   1181篇
  2009年   1173篇
  2008年   1166篇
  2007年   1378篇
  2006年   1169篇
  2005年   967篇
  2004年   769篇
  2003年   692篇
  2002年   566篇
  2001年   460篇
  2000年   320篇
  1999年   261篇
  1998年   190篇
  1997年   195篇
  1996年   176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1年   3篇
  1959年   1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The conversion of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LCB) to microbial oils is attracting a growing amount of attention. However, the growth of the oleaginous yeast Rhodotorula glutinis on LCB hydrolysate (mainly rice straw) only will lead to a low lipid mass fraction, in the range of 10–20%.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addition of crude glycerol to the LCB hydrolysate medium can efficiently raise the lipid mass fraction to the range of 30–40%. Crude glycerol is a by-product in the biodiesel production process. The use of renewable LCB hydrolysate and crude glycerol would greatly reduce the substrate cost for microbial oil production using R. glutinis.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show that a low-cost airlift bioreactor is a more suitable fermentation process for the growth of R. glutinis than the use of a conventional agitation tank. When using mixed carbon sources of LCB hydrolysate with 30 kg m−3 of reducing sugars and 30 kg m−3 of crude glycerol, a maximal cell mass of 21.4 kg m−3 and lipid mass fraction of 58.5 ± 6.2 were achieved in an internal loop airlift bioreactor, and this process may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 applied in scale-up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2.
地震勘探中炸药作为激发震源的激发条件多样,采用有效的震源激发方式,才能取得高信噪比的地震原始数据。本文依据有关爆破原理,理论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在厚黄土区采用多井组合的激发方式,能有效压制噪声,增强性噪比,提高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13.
冷烁  李孙伟  胡振中 《图学学报》2020,41(6):1001-1011
摘 要:针对城市地理信息平台构建过程中存在的数据获取困难、研发成本较高等问题, 引入开源技术,对基于开源数据、开源开发平台与开源工具的城市地理信息平台构建技术进行 研究。所提出的城市地理信息平台由数据模块与可视化模块 2 部分组成。为构建数据模块,由 开源地理信息项目(OSM)获取了建筑与区划数据,并设计了建筑合并算法以提升数据质量。建 筑数据随之基于行政区划分级存储,通过由 ASP. NET 构建的数据接口提供给具体应用。可视 化模块则基于开源地理信息系统(GIS)项目 Cesium 实现,并设计了完善的用户界面。以北京市 为例,完成了原型系统的开发与测试,证实了该技术体系的可行性,通过开源技术降低平台研 发成本,推进城市地理信息平台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天然气、烃源岩及储层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为主要依据,通过天然气-天然气、储层沥青-烃源岩、天然气-烃源岩3个方面对比,深入探讨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下二叠统天然气来源。研究表明,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下二叠统天然气主要来源于筇竹寺组泥岩。其5项证据分别为:下二叠统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小于-30.5‰,甲、乙烷碳同位素倒转是由高演化程度烃源岩所致;多数下二叠统天然气与龙王庙组天然气特征最为相似;GS18,NC1井下二叠统天然气特征与寒武系相似,说明上下层气源一致;高石梯-磨溪地区下二叠统储层沥青地球化学特征与筇竹寺组泥岩最为相似;筇竹寺组泥岩主要为下二叠统供气,这一认识符合干酪根油气生成理论和同位素分馏规律。  相似文献   
15.
对污染源废气监测原理进行了简单分析,阐述了当前我国常用的环境中污染源废气检测方法,并对废气检测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进行了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云南富源县辖区内大量小型煤矿抽采的低浓度瓦斯未开展有效利用的问题,以区内某小型煤矿为背景,采用现场调研、分析归纳、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其低浓度瓦斯发电项目展开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某小型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项目成功的关键是“瓦斯治理先行”理念主导下的气源保障综合技术体系。在气源得以保障的基础上,该小型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项目已经持续高效运行4年,每年创造经济收益约403.2万元,减排CO2约4.47万t;同时促进了煤矿瓦斯治理工作有效落实,提高了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保障了煤矿产量的达标。  相似文献   
17.
焉耆盆地原油物理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焉耆盆地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均发现原油,目前关于侏罗系产层原油的油源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对研究区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认为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原油不仅在物理性质上有一定的差别,而且在地球化学组成及生物标记化合物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应具有不同的来源。侏罗系三工河组原油属于典型腐殖型干酪根成因,而侏罗系八道湾组原油除了具有腐殖型干酪根成因的某些特征外,还具有湖相泥岩生烃的特点。通过原油与各类源岩生物标志物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侏罗系三工河组原油与西山窑、三工河组烃源岩及石炭系、三叠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均存在明显差异,与侏罗系八道湾组烃源岩对比性较好。侏罗系八道湾组原油与八道湾组、三叠系源岩有一定相似性,因此认为八道湾组源岩为其主要源岩,三叠系源岩也有一定的贡献。目前勘探生产主要以八道湾组烃源岩为目标,下一步应加强对三叠系烃源岩贡献区带的勘探部署。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注入剖面测井的准确性,研制了一种新型注入剖面组合测井仪。该仪器由流量处理单元、伽马处理单元、井温处理单元、磁性定位处理单元、调制式传输、电源电路六部分组成。一次下井可同时测取流量、伽马、井温、磁性定位四组参数。具有测取资料精度高、单芯电缆传输、流量可单点测量也可连续测量以厦现场监测和维修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东海盆地油气勘探焦点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海盆地自西向东可分为 3个带 ,即西部断陷带、中部隆起带和东部断坳带 ,其构造格局各具特色 ,并且均有自身的烃源岩。西部断陷带由多个以古新世为发育高峰期的半地堑组成 ,主要烃源岩为下古新统湖相泥岩 ,该带有利的勘探区是丽水、椒江凹陷 ,围绕下古新统主力烃源岩寻找油气是丽水、椒江凹陷油气勘探的焦点 ;中部隆起带是中生界残留盆地的叠置区 ,主要烃源岩为侏罗系湖相泥岩 ,福州凹陷是该带较有利的勘探区 ,烃源岩的规模、潜力以及圈闭保存条件是福州凹陷油气勘探的焦点 ;东部断坳带是厚度逾万米的新生代沉积断坳区 ,主要烃源岩为始新世煤系地层 ,该带有利的勘探区是西湖凹陷 ,烃源岩和盖层条件是西湖凹陷油气勘探的关键。目前 ,东海盆地比较现实和最具勘探前景的地区是西湖凹陷及丽水、椒江凹陷  相似文献   
20.
针对炼油企业供水系统存在问题,阐述了炼油厂分散型水源井智能化集中监控的技术方案.对监控系统的硬件结构、程序设计、功能、技术特点和可靠性设计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