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256篇
  免费   16870篇
  国内免费   10969篇
电工技术   30418篇
技术理论   9篇
综合类   12599篇
化学工业   3889篇
金属工艺   2293篇
机械仪表   5696篇
建筑科学   4350篇
矿业工程   2814篇
能源动力   2836篇
轻工业   1470篇
水利工程   2200篇
石油天然气   1852篇
武器工业   1022篇
无线电   2399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675篇
冶金工业   1899篇
原子能技术   501篇
自动化技术   42578篇
  2024年   636篇
  2023年   2324篇
  2022年   4405篇
  2021年   4976篇
  2020年   5104篇
  2019年   3675篇
  2018年   3169篇
  2017年   3923篇
  2016年   4140篇
  2015年   4934篇
  2014年   8063篇
  2013年   6954篇
  2012年   9273篇
  2011年   9666篇
  2010年   7351篇
  2009年   7745篇
  2008年   7976篇
  2007年   8915篇
  2006年   7583篇
  2005年   6532篇
  2004年   5320篇
  2003年   4726篇
  2002年   3677篇
  2001年   3200篇
  2000年   2556篇
  1999年   2044篇
  1998年   1428篇
  1997年   1158篇
  1996年   958篇
  1995年   725篇
  1994年   558篇
  1993年   402篇
  1992年   253篇
  1991年   173篇
  1990年   136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对一极线路遭受故障时,另一极线路会耦合到很大的电压突变率和电流变化率,甚至可能引起健全极线路的保护动作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衰减非周期分量的UHVDC线路故障选极元件。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暂态特征时域和频域的分析发现,直流线路整流侧保护测量处故障极的衰减非周期分量大于非故障极的衰减非周期分量,由此构成UHVDC故障选极判据。通过小波变换分解两极线路故障电流,并在频带0~20Hz进行重构以提取故障电流的衰减非周期分量,根据两极线路衰减非周期分量能量的比值进行故障选极。大量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不同的故障位置、过渡电阻以及故障类型来说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在各种工况下均能可靠快速地选出故障极,不受数据同步的影响,门槛值易整定,具有工程现场意义。  相似文献   
992.
针对车用驱动电机转矩和转速多变,运行范围宽广,需要提升电机在全域运行范围的高效率能量转换的问题,提出以高效率区间占比为设计目标的车用轴向磁通永磁电机设计方法。提出了考虑PWM供电影响的电机铁耗工程计算方法。基于等效磁网络法和集总参数热网络法构建了轴向磁通永磁同步电机的快速磁-热耦合设计模型,提高了车用轴向磁通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精度。基于磁热耦合模型,分析了极弧系数、每槽导体数、气隙长度、永磁体尺寸、定子槽型尺寸等关键设计参数对车用轴向磁通永磁同步电机高效率区间占比的影响。设计并制造了样机一台,开展了电机效率和温升测试实验,获取了全域运行范围内的电机效率及电压分布,测试结果验证了磁热耦合模型和设计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3.
针对湖南配电网运营监测、调度指挥等缺乏有效平台支撑的问题,为全方位提升配电网专业管理、调度水平,遵循企业中台技术路线、微服务框架原则,基于图模中心和数据中台,设计了一款共享型、平台型微应用群,即配电网数字共享应用中心。该平台全面推进了电网资源业务中台建设,同时给数据中台提供了一个直接面向配电网专业的消费平台,对公司配电网管理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杜尔伯特220 kV数字化变电站升级改造为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中,将原电子互感器改造为新型电子互感器配合合并单元的模式。二次设备中,将原有监控系统更换为一体化监控系统;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利用了近年新扩建的两套线路,同时将对侧装置软硬件升级为与本侧同版本的保护,利用软件保护定值或算法完成补偿;其余线路保护、主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母联保护均进行了更换;对电量计费系统的通信规约进行了升级改造,非关口计量表采用SV网络采样,关口计量表采用点对点采样。改造完成后,实现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行指标的目的,为数字化变电站升级改造为智能变电站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95.
采用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组织检测及热处理等手段,对我公司生产的Q345热轧钢带产品硬度偏低及分布不均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轧钢带表面脱碳太深、脱碳量大是造成工件硬度偏低且不均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6.
基于遗传算法的铜闪速熔炼过程控制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已建立的铜闪速熔炼神经网络模型,以能耗费用最低为目标,在工艺指标控制范围内,采用遗传算法对铜闪速熔炼过程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仿真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当空气、分配风、工艺氧和中央氧的市场价格折合比值分别为0.05、0.1、0.4和0.45,精矿量为128 t,其成分(质量分数)为Cu 20.61%、S 27.59%、Fe 24.72%、SiO2 11.64%和MgO 1.39%时,铜闪速熔炼工艺参数的遗传优化值为空气15 011 m3、分配风1 302 m3、工艺氧17 359 m3、中央氧1 000 m3、熔剂13.6 t;与实践平均值相比,若采用优化工艺参数控制,熔炼能耗费用可降低4.6%。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介绍了5层模糊神经网络的优缺点,提出了基于Rough集构造模糊神经网络的方法,并应用于多传感器的磨削参数决策系统,达到控制磨削加工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8.
杨树莲 《机床电器》2003,30(5):26-27,32
本文介绍了用AutoCAD完成机床主传动系统三维实体造型,用VisualC 、Visual LISP等工具完成主轴箱轴承、齿轮、轴等部位在运行中出现故障时的立体动画。经压电晶体加速度传感器实时检测机床的振动信号,对这些信号进行分析(统计处理、频谱分析等)提取出故障特征,经人工神经网络、模糊决策及专家系统等手段进行决策,判定故障部位和程度,可在微机上直观地观察主轴箱在运行过程中,各故障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的虚拟现实情况。  相似文献   
999.
At McDonnell Douglas Aerospace (MDA),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ased control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to control laser heating for the fiber placement composite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is neurocontroller learns the inverse model of the process on-line to provide performance that improves with experience and exceeds that of conventional feedback control techniques. When untrained, the control system behaves as a proportional-integral (PI) controller. However, after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 the neural network feedforward control module provides control signals that greatly improve temperature tracking performance. Faster convergence to new temperature set points and reduced temperature deviation due to changing feed rate have been demonstrated on the machine. A cerebellar model articulation controller (CMAC) network is used for inverse modeling because of its rapid learning performance. This control system is implemented in an IBM-compatible 386 PC with an A/D board interface to the machine. Work supported by the McDonnell Douglas Independ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Export Authority: 22CFR 125.4(b)(13)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对两种不同加工工艺(金属型铸造、触变成形)AZ91D镁合金在完全相同电解液中进行的两组相同的微弧氧化实验,研究基材对微弧氧化过程的影响,探索电流-处理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证明,基体对微弧氧化过程的起弧电压及电流-时间变化曲线有明显影响,但对膜层厚度、孔隙率及电流-时间变化曲线的影响不大。电流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呈波浪形减小,并最终伴随二次起弧的发生。短时间、大电流的方法可以生成一定厚度的致密陶瓷层(20~30μm),表面光洁度较高,而且有利于节能。两组实验的实验现象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