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71篇
  免费   723篇
  国内免费   281篇
电工技术   357篇
综合类   1181篇
化学工业   701篇
金属工艺   855篇
机械仪表   821篇
建筑科学   4592篇
矿业工程   605篇
能源动力   238篇
轻工业   645篇
水利工程   1061篇
石油天然气   787篇
武器工业   35篇
无线电   369篇
一般工业技术   754篇
冶金工业   811篇
原子能技术   22篇
自动化技术   141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334篇
  2022年   304篇
  2021年   439篇
  2020年   372篇
  2019年   406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339篇
  2016年   304篇
  2015年   405篇
  2014年   746篇
  2013年   636篇
  2012年   682篇
  2011年   681篇
  2010年   661篇
  2009年   668篇
  2008年   711篇
  2007年   617篇
  2006年   590篇
  2005年   575篇
  2004年   524篇
  2003年   518篇
  2002年   464篇
  2001年   428篇
  2000年   406篇
  1999年   274篇
  1998年   266篇
  1997年   220篇
  1996年   188篇
  1995年   165篇
  1994年   150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149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9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微槽群在热流密度较大时会达到其毛细极限,可通过主动换热方式之一——电水动力学效应对其进行强化。本文为了研究电场对微槽群表面润湿特性和温度分布的影响,采用平板电极提供电场,蒸馏水作为工质,使用高速相机拍摄微槽内液体润湿长度,测量误差为2.97%~7.46%;使用红外热像仪拍摄电场作用下微槽群表面温度分布,测量误差为2.1%~2.39%。热流密度测量误差范围是9.66%~11.11%。结果表明:电场通过驱动微槽内流体向加热区域流动而提升其润湿性能,且较低热流密度下提升更好。因润湿性能的提升,微槽表面温度得以下降。随着电场增强,微槽横向温度分布的“波峰”、“波谷”差别加大,微槽纵向温度明显降低。当热流密度加大时,温降更为显著,1.4W/cm2热流密度、6kV电压下温降可达到30℃以上。温降的增加反映了电场对微槽的强化润湿进一步提升了微槽换热性能,且电场对较高热流情形下的微槽换热有着更为显著的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在Fe-As(Ⅲ)-Cu(Ⅱ)-H2O体系中, 研究了酸性废水中As(Ⅲ)、Cu(Ⅱ)与金属铁粉的反应行为, 考察了反应过程中As在气、液、固三相中的分配比。结果表明, As(Ⅲ)和Cu(Ⅱ)离子被Fe还原为单质As和Cu后, As、Cu进一步结合成Cu5As2等金属间化合物, 从而促进As(Ⅲ)沉淀反应的发生, 且无AsH3生成。在反应时间40min、铁粉过量系数1.2、溶液初始pH=0.0、温度40 ℃、Cu/As摩尔比1.0条件下, As在气、液、固三相中的分配比分别为0、20.7%和79.3%, 沉砷率为79.3%。  相似文献   
14.
15.
16.
基于近年来西藏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的应用实践,分析了冷弯薄壁型钢建筑体系的技术适用性,阐述了建筑设计相关技术问题。通过介绍典型项目案例,并对存在问题和进一步的发展进行剖析,为西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气囊“滚筒”拖运技术在港口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渤船重工船坞及码头工程为例,介绍1000t以上大型沉箱利用高压气囊的滚动方式进行预制场内和浮船坞上运输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18.
19.
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争奇  陶晶 《石油沥青》2006,20(5):26-32
选用工程中常用的几种纤维,结合工程应用要求,试验分析了纤维的吸湿性、耐热性,并通过网篮析漏试验、动态剪切试验和沉锥试验,讨论了纤维对沥青的稳定和吸附作用,以及纤维对沥青混合料“加筋”效果和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有的纤维“吸附、稳定”性能好,而有的纤维“加筋、桥接”效果好,在应用纤维时,应根据纤维的主要特点以及沥青混合料的使用要求来选用。  相似文献   
20.
沉管灌注桩施工质量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沉管灌注桩施工出现的质量问题 (1)缩颈.对于缩颈造成的原因主要是拔管速度过快,混凝土来不及下落,而被泥土填充.在流塑淤泥质土中,由于下套管产生的振动作用,使混凝土不能顺利地灌入,被淤泥质土填充进来,而造成缩颈.桩身间距过小,施工时受邻桩挤压.在地下水位以下或饱和淤泥或淤泥质土中沉桩管时,土受强制性扰动挤压,土中水和空气未能很快扩散,局部产生孔隙压力,当套管拔出时,混凝土强度尚低,把部分桩体挤成缩颈.在靠近地面处由于桩管的摩阻力减小,拔管速度容易加快,而管内混凝土自重压力又小,不易流出管外,泥砂挤入桩孔而使桩身混凝土断面变小,产生缩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