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4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1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浮游生物是河流主要生物类群之一,也是鱼类主要饵料,对水环境要素的变化具有较高的响应能力。基于2018年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前后采样结果,研究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对下游河流系统浮游生物群落的动态影响。在2018年调水调沙前和调水调沙期分别进行采样,在小浪底大坝以下的黄河干流河道设置10个采样断面,采集了浮游生物定量样品,同时测量了样点水质理化参数。结果表明:调水调沙过程对浮游生物具有明显影响,调水调沙开始后,浮游植物生物量下降而多样性增长,浮游动物生物量上升而多样性下降。调水调沙对浮游植物的影响最远达到艾山与泺口之间,总长540 km,黄河下游夏季浮游生物的生物多样性总体较低,优势度较高,表明生境趋于单一化。  相似文献   
42.
氧化剂对剑水蚤类浮游动物的灭活效能及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为解决水源水中孳生的水蚤类浮游动物难以被常规的水处理工艺有效地去除,困扰水厂正常生产运行的问题,进行了几种水处理氧化剂——氯气、二氧化氯、臭氧、高锰酸钾对水体中剑水蚤类浮游动物灭活效果的试验研究。并对二氧化氯预氧化与水处理澄清过程的协同除蚤效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与其他3种药剂相比,二氧化氯对剑水蚤具有更显著的灭活作用,在较低的投药量(1.Omg/L)下就可以达到100%的灭活率;灭活效果受水体pH值、有机物含量的影响较小.在采用预投二氧化氯的除蚤工艺中,二氧化氯预氧化与水处理澄清过程的协同作用将会进一步提高除蚤的效果。  相似文献   
43.
为了解大沙河水库微囊藻水华期间重金属在食物链中的传递特征,于2016年5月对出现肉眼可观的轻度微囊藻水华的大沙河水库的进行微囊藻,浮游动物,鱼类采集,通过测定其重金属(Fe、Cr、Cd、Pb、Ni、Cu、Zn、Mn、Co),并结合水体中相关水质参数,探讨大沙河水库微囊藻水华期间重金属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和富集特征。结果表明:微囊藻Fe、Mu、Zn、Cu含量较高,平均值分别为616.78 mg/kg,24.88 mg/kg,72.19 mg/kg,24.88 mg/kg,32.44 mg/kg,重金属的富集系数最低值为7.1×10~2,其主要根源是由于水库环境中,富营养化水平水间接影响微囊藻对Fe、Mu、Zn、Cu的富集。蓝藻对Cd、Cr、Pb毒性元素的富集含量超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它们的富集系数为平均值6.52×105,且表明低浓度毒性金属元素对生物体的危害风险高于有益元素;大沙河水库蓝藻水华期间,重金属在食物链中的传递特征浮游生物鱼类,其主要原因是,本研究所采集得到的鱼类都是未成熟鱼体,个体小,在蓝藻水华期间,并未大量摄食蓝藻及浮游动物为食,从而导致其体内重金属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44.
《Planning》2017,(7)
本文通过对向海水库浮游动物定点采样和调查分析,确定向海水库浮游动物的主要种类及生物量,分析其对向海水库鱼类的影响及其生物学价值,和对向海水库渔业现状和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5.
营养盐和罗非鱼对水库浮游动物群落影响的围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认识我国南亚热带地区以杂食性鱼类为主的水库中级联反应的特点,文章于2009年9~11月在贫-中营养水库-流溪河水库进行了围隔(体积约为85 m3)实验。包括控制组在内,共3个处理,每个处理有3个重复。控制组为水库原水,不添加营养盐和罗非鱼;处理组:(1)在水库原水中添加营养盐;(2)水库原水中添加罗非鱼。通过比较添加营养盐组与空白组,分析了浮游生物对营养盐的响应;比较添加罗非鱼组与空白组,分析了鱼对浮游生物的作用。在添加营养盐组中,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都升高,添加营养盐使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显著增加。桡足类的优势种以无节幼体、桡足幼体,舌状叶镖水蚤、中剑水蚤等为主,枝角类的网纹溞、裸腹溞、象鼻溞等的丰度和生物量均明显地受到鱼类捕食的影响。当鱼类的生物量较低或不存在时,滤食性枝角类可能成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46.
2011-2012年秋冬季通过对棘洪滩水库浮游动物的采集,共鉴定出物种17种,其中轮虫5种,桡足类8种,枝角类4种;种类比较丰富的为桡足类,占总数的47.06%;枝角类占总物种数的23.53%;轮虫类占29.41%.秋冬季棘洪滩水库浮游动物密度范围为7.45~50.28 ind/L.对棘洪滩水库浮游动物群落多样性分析表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值在2.25~2.96,且秋季>冬季.而浮游动物与叶绿素a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动物与前一季节浮游植物密度高度相关且具有一定的时滞性.  相似文献   
47.
《Planning》2022,(Z1):65-71
连续3年(1989~1991)在总面积48.4亩的12口土池塘中放养鲤、鲢、鳙、草鱼苗(12~20万/亩),采用施肥培养天然饵料、人工投饲(豆浆)和二者结合3种方法饲养。结果表明,浮游动物规格适宜、营养全面、可得性强,用其培育上述几种鱼苗既经济简便,又可使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提高15%以上。  相似文献   
48.
《Planning》2022,(Z1):14-27
1988~1990三年期间,对吉林镇赉劳改农场18个鱼池浮游生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鱼池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多在20~80 mg/L之间,平均生物量49.43±19.36 mg/L,种类以硅藻、绿藻为主。浮游动物生物量多在5~20 mg/L之间。平均生物量9.05±3.47mg/L,轮虫占优势,其它浮游动物很少。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92。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95。浮游植物日P/B系数平均为0.82。文中探讨了该地区池塘浮游生物的特点,不同养殖类型对池塘浮游生物的影响。分析了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并比较了不同地区高产鱼池浮游生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49.
《Planning》2022,(5)
为了解北洛河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现状及动态变化,分别于2017年丰水期(9—10月)和2018年枯水期(4—5月)在北洛河流域用浮游生物网对浮游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经鉴定,北洛河流域浮游动物有60种,主要类群为轮虫和原生动物,占种类总数的86.7%;浮游动物全年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ia、污前翼轮虫Proaless ordida和无节幼体,不同水期优势种的变化明显,种类差异较大;浮游动物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6.77 ind./L和46.341μg/L;密度聚类分析显示,浮游动物采样点枯水期聚类为3大类群,丰水期聚类为2大类群;北洛河流域枯水期和丰水期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d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56~3.47,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71~0.90,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1.01~2.88;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海拔和pH是影响枯水期浮游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总溶解性固体、水温、河宽和浮游植物丰度是影响丰水期浮游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北洛河流域浮游动物多样性较好,群落结构较稳定,水体整体处于中污染状态,本研究结果可为北洛河流域的环境治理及水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Planning》2022,(Z1)
于2008年4—6月在大连市沙岗子村的海参养殖场进行围隔试验,试验设投放高、低密度的鼠尾藻组和不放藻的对照组。结果表明,围隔中共有藻类8门57属76种,优势种为短楔形藻、新月菱形藻和绿枝藻。其中浮游植物密度以对照组为最多,高、低密度鼠尾藻组的差异不大;浮游动物有6大类34种(属),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瘦尾胸刺水蚤等桡足类及桡足类无节幼体,浮游动物密度亦是以对照组为最多,高、低密度鼠尾藻组的数量差异不大。试验期内,低密度组的藻体长度从22.2 cm生长至39.6 cm,平均增幅为78.3%;高密度组的藻体长度从22.2 cm生长至33.9 cm,平均增幅为52.7%,低密度试验组鼠尾藻的生长要好于高密度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