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20篇
  免费   1643篇
  国内免费   840篇
电工技术   1376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1627篇
化学工业   490篇
金属工艺   347篇
机械仪表   1405篇
建筑科学   1368篇
矿业工程   334篇
能源动力   176篇
轻工业   534篇
水利工程   282篇
石油天然气   786篇
武器工业   293篇
无线电   27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62篇
冶金工业   477篇
原子能技术   324篇
自动化技术   6600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25篇
  2022年   389篇
  2021年   500篇
  2020年   506篇
  2019年   410篇
  2018年   378篇
  2017年   530篇
  2016年   642篇
  2015年   801篇
  2014年   1273篇
  2013年   1186篇
  2012年   1822篇
  2011年   1467篇
  2010年   1086篇
  2009年   1027篇
  2008年   1055篇
  2007年   1165篇
  2006年   990篇
  2005年   875篇
  2004年   669篇
  2003年   589篇
  2002年   443篇
  2001年   316篇
  2000年   288篇
  1999年   265篇
  1998年   213篇
  1997年   184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7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4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巨厚黄土地区地震采集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表层地质地貌极其复杂,有巨厚黄土区、黄土-沙漠区及山前砾石-黄土区,独特的黄土地貌使得地震采集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根据以往巨厚黄土地区地震采集经验,采用多种方法系统地开展黄土表层结构精细调查,深入研究黄土地球物理特征及激发因素与表层黄土结构之间的关系,优选激发井位和井深,确保了激发效果;采用小道距、三线小线距、高密度空间采样技术,获得了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研究表明,巨厚黄土地区地震采集时应优选激发井位和岩性,合理选择激发井深;坚持多深井组合激发、单井药量不宜过大总药量要大两项基本原则;采用高密度采样技术,提高采集资料的覆盖次数和信噪比。图10表1参15  相似文献   
92.
新形势下的钻井信息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我国石油行业在新的发展形势和管理模式下,钻井领域进行信息化的重要任务。在理清钻井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钻井数据中心”为核心的钻井信息系统框架。从自动采集和人工采集两个方面阐明了钻井数据采集的范围和方式;从井筒网络、井场局域网、远程传输网和企业网等方面介绍了钻井信息化立体网络的构成,还介绍了钻井数据与甲方数据中心的数据交换方式、钻井数据中心的构建方法、以及钻井数据中心所支持的上层应用系统设计内容。提出了钻井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对我国钻井行业信息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3.
Participants' usage of informational variables in learning visual relative-mass discrimination in collisions was tracked by means of PROBIT correlations. Four groups received feedback that was true or accorded with either of three nonspecificational cue variables. A majority in each group adopted the feedback, but several participants defied the false feedback. Unlike in previous research, the fit to data of the relative-mass invariant could not be bettered by post hoc linear combinations of the cues. Discriminability was lower in the use of the invariant. Analytic complexity was rejected as an explanation for discriminability differences. A "smart mechanism" for pickup of the relative-mass invariant was developed as an extension of G. Johansson's (1950/1994) vector model. (PsycINFO Database Record (c) 2010 AP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94.
扩频通信系统相位的捕获与跟踪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扩展频谱通信系统中有关相位的捕获与跟踪技术问题,道德在扩频通信系统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系统中的应用条件,详细分析了捕获的方法、性能特点,给出了比较适用的2种捕获与跟踪原理图。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捕获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5.
The satellite image deconvolution problem is ill-posed and must be regularized. Herein, we use an edge-preserving regularization model using a ? function, involving two hyperparameters. Our goal is to estimate the optimal parameters in order to automatically reconstruct images. We propose to use the maximum-likelihood estimator (MLE), applied to the observed image. We need sampling from prior and posterior distributions. Since the convolution prevents use of standard samplers, we have developed a modified Geman-Yang algorithm, using an auxiliary variable and a cosine transform. We present a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maximum-likelihood (MCMCML) technique which is able to simultaneously achieve the estimation and the re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96.
本文介绍单光子时间分辨在线谱仪系统中的多道分析器与IBM PC/XT微型计算机接口的工作原理及控制程序。  相似文献   
97.
介绍了现场总线网络在干熄焦汽轮机发电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重点介绍了系统所完成的数据采集,监视和管理等功能。  相似文献   
98.
CCD高速信号采集和处理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赵洋  郝群 《光电工程》1998,22(5):42-45
介绍了一种用于线阵CCD高速数据采集的方法和系统,用双CCD图象存储体逐场存储CCD信号,CPU直接对存储体进行寻址运算的原理,并用8097单片机构成的16位数据总线CPU单元,实现了CCD信号的高速采集及处理。  相似文献   
99.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若配备有线/无线(GSM,GPRS)双通道,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保证系统的畅通。然而,有线组网方式最致命弱点是防雷能力差,针对防雷问题,在实践中探讨其有效途径,论述接地装置的设计、安装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介绍在实践中电话线防雷从一级防护发展到三级防护,提高防雷的效果,有待在实践中,再认识,再提高。  相似文献   
100.
该文介绍了一种实现连续高速数据采集与存储的新方法。该方法允许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在无大容量的高速外部存储设备的情况下实现对高频参数的连续检测。这在生产特别是在科研实践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