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95篇
  免费   1487篇
  国内免费   364篇
电工技术   5227篇
综合类   511篇
化学工业   1893篇
金属工艺   544篇
机械仪表   381篇
建筑科学   130篇
矿业工程   298篇
能源动力   1847篇
轻工业   78篇
水利工程   13篇
石油天然气   28篇
武器工业   61篇
无线电   7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93篇
冶金工业   340篇
原子能技术   26篇
自动化技术   456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484篇
  2021年   490篇
  2020年   626篇
  2019年   476篇
  2018年   394篇
  2017年   623篇
  2016年   674篇
  2015年   524篇
  2014年   790篇
  2013年   573篇
  2012年   743篇
  2011年   1039篇
  2010年   707篇
  2009年   677篇
  2008年   639篇
  2007年   780篇
  2006年   636篇
  2005年   508篇
  2004年   430篇
  2003年   416篇
  2002年   309篇
  2001年   282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表面形成的碱性物质容易导致电池容量衰减加快、寿命缩短,因而调控三元材料表面碱性物质对于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功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综述了高镍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表面碱性物质的形成机理及处理手段,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环境中的水、二氧化碳对表面碱性物质形成的影响。探讨了表面碱性物质形成过程中,由于锂离子和过渡金属的迁移与固化引发的表面结构的相变现象,造成了三元正极材料的加工储存性能的恶化。还对降碱工艺中的洗涤、干燥、低温烧结等过程进行了重点说明,阐述了洗涤工艺对三元材料表面碱性物质降低及对材料性质的影响,指出需选择合适的洗涤、干燥条件,减小材料表面发生的变异。最后结合目前降碱工艺对后续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2.
综述了近年来无机超细粉体改性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已在锂电隔膜改性上商业应用的Al2O3和AlOOH对传统聚烯烃膜和新型静电纺丝膜的改性方法和改性效果,随后又对常规无机材料TiO2和SiO2粉体对锂电隔膜的改性进行了叙述,最后对BN等非常规隔膜改性无机材料进行了简介;总结和讨论了无机材料改性后隔膜的组分、结构和性能对锂离子电池综合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无机材料改性锂电池隔膜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3.
袁标  石雅珂  陈赞 《无机盐工业》2021,53(11):42-48
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阻隔阴极和阳极直接接触,同时为锂离子在电极间的传输提供有效通道。聚酰亚胺隔膜因其具有充放电循环寿命长、机械强度适中、良好的电绝缘性能以及自熄能力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以对苯二甲胺作为交联剂,将聚酰亚胺隔膜进行化学交联,研究了交联时间与隔膜形貌、结构及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随着交联时间的增加,隔膜的孔隙率和吸液率逐渐降低,电解液接触角和机械强度逐渐增大。电化学测试表明,随着交联时间的增加,隔膜的本体阻抗逐渐增大,进而离子电导率逐渐降低,而交联隔膜的界面阻抗均远小于未交联隔膜,且交联隔膜的电化学窗口也均大于未交联隔膜。通过组装半电池测试发现,交联隔膜所组装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均优于未交联隔膜,当交联时间为48 h时,电池性能表现最优,循环100次以后,放电比容量为130.2 mA·h/g,容量保留率为91.1%。  相似文献   
54.
电池组内单体电池的分散性问题降低了电池组的可用容量和循环寿命.针对电池成组方式对电池组可用容量与循环寿命的影响问题,基于电池的Thevenin等效模型,分析了并联电池间不平衡电流交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作用;研究了不同成组方式对电池组可用容量的影响,提出了表征电池组容量分散性的容量极差和容量分散度指标;通过仿真分析,得到了提升电池组可用容量的组合方式.搭建了电池组性能测试平台,比较了6种拓扑结构锂离子电池模组的寿命衰减特征,遴选出了减缓电池组循环寿命衰减的成组结构.  相似文献   
55.
采用简单的机械球磨混合法制得NCM@LMFP/C(LiNi0.6 Co0.2 Mn0.2 O2@LiMn0.6 Fe0.4 PO4/C)复合正极材料,系统地研究了NCM与LMFP/C复合比例(9∶1,8∶2,7∶3,6∶4,5∶5)对材料电化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复合正极材料的结构与形貌进行表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NCM与LMFP/C复合比例小于8∶2时,亚微米级LMFP/C出现富集、团聚,将NCM包埋其中.当NCM与LMFP/C复合比例为8∶2时,LMFP/C均匀地包覆在NCM颗粒表面或填充于其颗粒空隙中,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优、热稳定性良好:电流为0.1 C和1 C时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80.1和165.0 mAh/g,均高于理论测算容量(178.9和164.3 mAh/g);循环80周后容量保持率为95.7%,优于NCM(94.9%);复合正极材料热失控温度相比于NCM提高了25℃且放热量更低.  相似文献   
56.
以废旧锂电池回收过程产生的铁铝渣为主要原料,页岩为辅料,制备铁铝渣烧结砌块,系统研究了页岩掺量、烧结保温时间和烧结温度对所制备的烧结砌块的体积密度、吸水率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并优化得到最优的烧结条件为:页岩掺量30%、成型压力25 MPa、升温速率3 ℃/min、烧成温度950 ℃、保温时间1.0 h,烧制的烧结砌块样品体积密度为1.68 g/cm3,吸水率为18.13%,抗压强度达到21.81 MPa。XRD和SEM结果表明,生成的共熔物填充了空隙,提高了致密程度和强度。得到的产品毒性浸出结果符合《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GB 5085.3—2007)的要求,使用过程无重金属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57.
为了提高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有价金属的浸出效率,采用电化学还原法实现对正极材料中有价金属的高效浸出。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索硫酸浓度、浸出时间、温度和电流密度等因素对锂、镍、钴和锰浸出率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对电化学浸出前后正极片的表面形貌、元素分布及物相组成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实现了有价金属的还原,正极材料浸出后,主要剩余具有多孔结构的黏结剂PVDF;在硫酸浓度0.8 mol/L、浸出时间60 min、温度50 ℃、电流密度30 mA/cm2的条件下,锂、镍、钴和锰的浸出率可分别达到97.2%、95.68%、95.09%、94.61%。  相似文献   
58.
采用球形Ni(OH)2和LiNO3、CoO、Al(OH)3为原料,在空气气氛条件下700℃恒温8h,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xCo1-xO2和LiNi0.75Al0.25O2。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合成的材料粉末结晶良好,具有规整的α-NaFeO2层状结构;SEM分析表明粉末颗粒呈球形,粒径约为7μm。充放电测试表明:合成的LiNixCo1-xO2正极材料的充电比容量为160mAh/g,放电比容量为152mAh/g;LiNi0.75Al0.25O2正极材料的充电比容量为140mAh/g,放电比容量为129mAh/g;这两种正极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59.
Crystal structure of γ-Li_xFe_2O_3,inserted Li electrochemically,was studied by Moss-bauer spectroscopy together with X-ray diffraction,XPS and electrochemical method,Onthe insertion of Li at low current density,the crystal structure is keeping original spinel;while at higher current density or by thermal activation,owing to violent movement ofLi~+ ions,part of crystal structure transforms into rock type similar to face-centeredcubic structure of ferrous oxide.The transition channels during insertion of Li~+ ions andlimitation of Li~+ ions inserted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60.
Kinetics of synthesis of Li4Ti5O12 through solid-solid reac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 The solid-solid reaction used in synthesizing various kinds of electrochemical materials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simple process, without using solvent, saving energy, friendly to the environment and easy to obtain good quality materials like nano-size materials. Recently, the manufacturing of electrochemistry materials has been paid more atten- tion due to its increasing needs. Therefore it is a natural interest to study the synthesis of electro- chemical materials by us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