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12篇
综合类   32篇
化学工业   10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208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3篇
水利工程   2篇
无线电   50篇
一般工业技术   74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9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481.
Italy has plenty of cultural heritages. The masterpieces are often placed in locations which are difficult to reach, moreover many artifacts, coming from man's creativity, have very complex functioning. 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describe their experience in using the computer graphics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reproduce four ancient clocks functioning coming from different Italian regions. The study is based not only on the 3D‐shapes reconstruction but also on the simulation of their complex mechanisms in order to mimic their functioning. The realism of the reconstruction allows to use the graphical products in exhibits, museums and also for maintenance programs. The rendering techniques together with an accurate camera path, allow to get into the clock mechanisms and to appreciate all the features (and even secrets) that a simple glance cannot reveal.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82.
符晗 《包装工程》2022,43(8):386-393, 412
目的 针对广西瑶族生态博物馆文创产品在功能、设计创意、文化内涵、情感认同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价值感知的角度,为瑶族生态博物馆文创产品优化设计提出建设性的方案。方法 通过科学设计瑶族生态博物馆文创产品消费者调查问卷,从社会价值、功能价值、文化价值、情感价值等价值感知的维度进行消费者购买意向和满意度数据采集,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找出瑶族生态博物馆文创产品现状问题的症结所在,结合瑶族生态博物馆特色文化元素及内涵,归纳文创产品优化设计思路,提出瑶族生态博物馆文创产品优化设计策略,并以瑶族服饰元素进行文创产品优化设计实证。结论 立足消费者的价值感知,提出广西瑶族生态博物馆文创产品优化设计策略,提升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价值属性,促进了瑶族特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播,为少数民族特色博物馆文创产品当前所面临的困境提供了借鉴方法与参考。  相似文献   
483.
魏鋆涛  任利民 《包装工程》2023,44(6):302-310
目的 根据当前国内中小型非遗专门类博物馆数字展陈设计发展滞后问题,探索数字孪生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设计转化方法,为非遗的数字设计保护与传播提供借鉴。方法 以数字孪生技术为基础,梳理数字孪生的起源、发展、相关理论模型和其在文化与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循环五维结构的数字设计转化模型,针对该模型的虚拟数字文化设计部分,从过去、现在与未来三个时间维度和象态、拟态与意态三个空间层级递进,分析了非遗数字设计转化机制。结果 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设计转化模型和非遗数字设计转化机制,得出针对中小型专门类非遗博物馆的数字情景展示设计转化策略,以提升参观者体验,加强对非遗文化的理解。结论 以非遗十里红妆民俗的博物馆情景展示设计为例,基于数字孪生理论使用倾斜摄影测量法,对非遗数字文化设计转化进行实践验证,设计十里红妆博物馆数字展示系统。该实践拓展了非遗数字设计转化的理论思路,并提升了参观者对非遗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同,为中小型非遗专门类博物馆的文化活动空间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484.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楼锡祜 《科普研究》2008,3(4):48-52
本文从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角度入手,对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进行了分类,回顾了其发展历程,总结了发展的特点,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85.
We present a framework for scalable delivery of digitized environments. Todays digital museums distribute images, text, sounds, and videos. Our work targets the distribution of a more advanced media type that allows users to independently and interactively explore digitized spaces. We describe a multidimensional and multiresolutional representation that maps directly to a set of communication channels. Clients receive data by subscribing to and unsubscribing from these channels. Client adaptation to current application and network conditions is performed by managing a working set of channels. This mechanism enables distribution of digitized environments to large groups of independent digital museum visitors.  相似文献   
486.
考古文物的数字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物的数字化工作是进行数字考古及计算机辅助文物复原的工作基础,在相关考古学研究中均有成功应用。文中阐述了应用于文物复原的破碎文物数字化过程及应用于馆藏文物的数字化过程,介绍并分析了相关数字化设备(FastScan和lnspeck)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同时给出了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使文物的数字化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经数字化的文物碎片为计算机辅助进行文物复原提供了可能,珍品馆藏文物经数字化后可以永久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信息,并可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文物的损坏。  相似文献   
487.
戚敏 《科普研究》2007,(1):47-50
本文依据企业富集大量科普资源及其建设科技(普)场馆的创新理念,研究探讨了企业工程技术类科普场馆的基本特点,以及工程技术科技馆建设的两大难点,即缺乏专业科普人才和缺乏展品、展项的科学创意、规范制作。提出3种企业科普场馆建设的措施和对策模式:“行业专家 科普专家”的模式,“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模式,“不拘形式,因地制宜”的模式。同时,还对展品、展项的构思、设计与制作,企业科普场馆与“工业科普旅游”的关系,进行了针对性的阐述与讨论。  相似文献   
488.
虚拟博物馆对有效保护和利用馆藏资源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可使得博物馆资源通过Internet在更广泛范围内得以共享。本文描述了虚拟博物馆系统的设计方法、体系结构和实现技术,主要讨论了这个系统的设计方法和一些关键技术的实现,包括创建工具、场景描述语言和展馆发布及浏览模块。  相似文献   
489.
何琦 《科普研究》2007,(3):76-80
古生物博物馆向公众展示了包括人类历史在内的生命进化史的全过程。透过南京古生物博物馆这一窗口,公众真切地感受到地球46亿年的沧桑之旅和生命进化漫长而艰辛的历程,深刻地理解了“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真谛,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自然历史的兴趣和认识,开拓了新的思维空间和智慧灵感。普及“生命进化史”对于推动地球科学在理性发展的同时更加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90.
刘月蕊  贾诗敏  赵蔚 《包装工程》2020,41(16):254-259
目的研究博物馆角色IP设计中的要点,以满足角色IP的多维度衍生开发需求,实现博物馆的角色IP经济良性发展,帮助博物馆完成文物藏品的创新转化及品牌文化推广。方法通过调研国内外博物馆角色IP领域的发展现状,分析目前博物馆角色IP的设计问题,归纳角色IP形象的多维度衍生品形式,总结满足衍生需求的角色IP设计要点,论述适合博物馆角色IP发展的存续之道。结论在博物馆的角色IP形象设计之初,需要考虑后续衍生品开发的需求,兼顾数字衍生形式、线下实体衍生形式、线下体验活动形式三种衍生形式,适应线上多元媒体平台并开发适合线下实体化的产品,以丰富的内容及多渠道传播,实现博物馆角色IP的可持续开发,让博物馆借助角色走入大众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