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6篇
  免费   591篇
  国内免费   262篇
电工技术   111篇
综合类   909篇
化学工业   252篇
金属工艺   201篇
机械仪表   1193篇
建筑科学   1700篇
矿业工程   108篇
能源动力   105篇
轻工业   114篇
水利工程   82篇
石油天然气   58篇
武器工业   75篇
无线电   89篇
一般工业技术   950篇
冶金工业   46篇
原子能技术   11篇
自动化技术   24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252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338篇
  2012年   405篇
  2011年   459篇
  2010年   324篇
  2009年   325篇
  2008年   305篇
  2007年   350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在工程实践中,直墙拱应用较多。由于拱脚位移的存在,合理假设拱脚约束为转角约束、竖向约束和水平弹性约束,应用力法推导出了在弯矩、剪力和轴力共同作用下直墙拱沿弧长的弯矩公式。研究了竖向均布荷载、竖向三角形荷载和竖向集中力荷载作用下,直墙拱沿弧长的弯矩分布及反弯点形成的规律;发现在3种荷载作用下,使得拱脚弯矩为零时的圆心角依次减小。取弹簧支座刚度为等效的下端固支、上端允许水平位移的直墙的抗推刚度,得出了随着直墙高度增加,圆弧拱拱顶弯矩增大而拱脚弯矩减小的变化规律。在直墙拱的设计中,建议选取合适的直墙高度和使得圆弧拱拱脚弯矩为零的圆心角大小,从而有利于提高结构抗弯承载力及拱脚抗剪承载力。  相似文献   
72.
用有限元法对含有平板式结合面的结构进行分析时,平板本身对结合面层的影响往往会被忽略,误差也由此产生.针对这种平板结合面刚度的传统计算方法的缺陷进行修正,综合考虑结合面层和结合面板两者的弹性,推导出平板式结合面的综合单元刚度矩阵.此刚度矩阵能应用于结合面的有限元计算及动态参数识别当中.通过算例将这种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验证,前者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和可靠性.该方法可应用于此类结构的精确建模与分析,为解决其振动问题提供手段.  相似文献   
73.
摘要:根据机械动力学原理,建立静环轴向振动方程和端面液膜压力微分方程,并求出液膜压力的解析表达式和静环轴向位移表达式。在假设不受系统外力干扰的条件下,分析静环端面结构参数(转折半径和端面锥角)在轴向微小扰动的情况下对液膜刚度、液膜阻尼和静环轴向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转折半径的增大,液膜刚度变小,液膜阻尼增大,振动阻尼从弱阻尼向过阻尼状态转变;随着端面锥角的增大,液膜刚度减小,液膜阻尼减小,振动阻尼从过阻尼向弱阻尼状态转变。  相似文献   
74.
采用花旗松胶合木作为芯材,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作为面层制备夹芯结构桥面板,在对花旗松胶合木芯材和 GFRP 开展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 GFRP-花旗松胶合木夹芯梁的受弯性能试验,得出了其荷载-跨中挠度曲线与 GFRP 荷载-跨中应变曲线,并对抗弯刚度测试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对比;针对某 GFRP-花旗松胶合木桥面板,提出了完整的结构设计流程,给出了桥面板的合理设计参数。研究结果表明:GFRP-花旗松胶合木桥面板应用于钢梁-复合材料桥面板组合桥梁结构较为可行。  相似文献   
75.
As the spring equation is limited to the accuracy of mill stiffness and the linearity of the mill spring curve, the traditional gaugemeter automatic gauge control (GM-AGC) system based on spring equation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ractical production. In allusion to this problem, a kind of novel GM-AGC system based on mill stretch characteristic curve was proposed. The error existing in calculating strip thickness by spring equation were analyzed first. And then the mill stretch characteristic curve which could effectively eliminate the influence of mill stiffness was described. The novel GM-AGC system has been applied successfully in a hot strip mill, the appli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ickness control precision i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novel GM-AGC system, over 98.6% of the strip thickness deviation of 3.0 mm class can be controlled within the target tolerances of ±20 μm.  相似文献   
76.
针对同振型矢量水听器使用弹簧悬挂不便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圆环型橡胶弹簧作为悬置元件的新型可刚性固定式同振圆柱型矢量水听器的设计方案。该水听器可直接固定在水下平台用于测量水下声波质点加速度信号。推导了内置加速度计的该型水听器的声压灵敏度表达式。通过理论计算出橡胶弹簧的剪切刚度,并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剪切刚度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制作了水听器样机。在0.5~2.5 k Hz的频率范围内,对矢量水听器的声压灵敏度和指向性进行了测量。1 k Hz时,声压灵敏度为-188 d B。测量频带内,指向性凹点深度均大于20 d B。实验结果表明,此种结构的矢量水听器可以实现刚性固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77.
为了研究基础刚度突变对双块式无砟轨道垂向振动的影响,运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双块式无砟轨道垂向动力学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模拟列车荷载通过5种不同基础刚度比时,无砟轨道结构的垂向振动响应.结果表明:基础刚度突变和列车行车速度对无砟轨道结构垂向振动的影响十分显著,为了保证列车平稳运行和减缓轨道结构的破坏,需在基础刚度突变处设置过渡段.  相似文献   
78.
接触球轴承运行时,其力学性能与热态特性之间存在高度耦合与交互,轴承热预紧力在这一过程中起着桥梁连接作用。在研究角接触球轴承非线性力学性能与热效应耦合机制的过程中,分析了结合面接触热阻、油气润滑及周边组件换热等边界条件对轴承热态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角接触球轴承热力学耦合分析方法,并基于多软件协同计算平台建立了轴承热力学耦合模型。在轴承实验平台上,借助热巡检仪,利用轴承套表面开设的测温工艺孔实施了温度实验,对轴承热力学耦合模型的仿真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该模型可用于预测角接触球轴承在不同转速下热预紧力的变化规律,分析比较热预紧力对轴承运行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零刚度磁悬浮重力补偿器(ZMLGC)工作在零刚度点附近,用以平衡重力并实现超低频隔振。但是,随着ZMLGC的运动其轴向刚度增加显著,制约了隔振性能。为有效减小工作行程内轴向刚度的变化,首先基于等效电流模型分析了零刚度生成原理。然后,利用椭圆积分建立了ZMLGC的磁场和电磁力解析模型,并在MATLAB中编程实现。提出了不等厚的动子拓扑结构以改善气隙磁场分布,结合解析模型和有限元模型进行了结构参数设计计算。最后,搭建样机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实验。结果表明,在±1 mm工作行程内,ZMLGC的最大刚度降低了四倍,达到10 N/m。  相似文献   
80.
找到发电机与直流电动机的气隙磁场能量表达式,应用拉格朗日—麦克思韦方程建立了机组轴系机电耦联的非线性扭振方程组,分别得到了发电机及直流电动机的电磁刚度,从理论和实验研究中发现了新的零阶固有频率,利用多尺度法对非线性扭振方程组进行了求解,得到了二重共振的规律,利用实验室的发电机组模型进行了实验研究,所取得的实验曲线和相应的理论曲线,不论在定性和定量上均有很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