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3篇
  免费   613篇
  国内免费   251篇
电工技术   91篇
综合类   664篇
化学工业   911篇
金属工艺   186篇
机械仪表   90篇
建筑科学   1976篇
矿业工程   291篇
能源动力   67篇
轻工业   249篇
水利工程   491篇
石油天然气   96篇
武器工业   15篇
无线电   13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24篇
冶金工业   175篇
原子能技术   34篇
自动化技术   27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254篇
  2016年   273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393篇
  2011年   393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398篇
  2008年   293篇
  2007年   320篇
  2006年   306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研究钢管再生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的受力性能,对4榀内置大块体钢管再生混凝土柱-钢梁框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和有限元模拟,通过变化混凝土取代率、含钢率等参数来研究其滞回性能、延性、承载力与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等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框架试件的滞回曲线均较饱满,呈“梭形”,位移延性系数均大于3,等效阻尼系数为0.158~0.472,承载力退化并不明显,而整体刚度退化较为明显,试验过程中的耗能指标平稳,说明框架的耗能能力和抗震性能较好。由有限元分析可知:模拟的滞回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柱根部塑性铰出现在加劲肋上部约40mm处,加载端塑性铰长度约95mm,梁端塑性铰长度约90mm;混凝土强度在C30~C80之间,框架的弹性刚度和承载力随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而增加;梁柱线刚度比在0.32~2.00之间,框架的承载力和弹性刚度随线刚度比增加而提升。  相似文献   
992.
通过机理分析及试验验证,提出了一种能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的预拌浓浆法,并分别采用该方法和传统拌制工艺,对比研究了再生骨料混凝土28d抗压强度的统计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与传统拌制工艺相比,预拌浓浆法能使再生骨料混凝土28d抗压强度提高8%~19%;同时,预拌浓浆法能够在不改变配合比的条件下,使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冻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93.
以废瓷砖再生骨料(CRA)100%替代原生碎石骨料(NCA),制备了废瓷砖再生骨料混凝土(CRAC),测试了其工作性及力学强度.采用化学结合水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比表面积测试法(BET)等,研究了废瓷砖再生骨料-水泥石界面黏结强度、水化程度及显微结构,探讨其界面特征,并将其与原生碎石骨料(NCA)-水泥石界面相比较.结果表明:与原生碎石骨料相比,废瓷砖再生骨料具有表观密度较小、压碎指标较高及吸水率较大等特点;在相同配合比条件下,废瓷砖再生骨料混凝土具有更好的工作性和力学强度;在相同水灰比、相同龄期条件下,废瓷砖再生骨料-水泥石界面黏结强度较高,其界面区生成的水化产物较多、孔隙率更低、显微结构更加致密.  相似文献   
994.
采用Brookfield RST-SST软固体流变仪研究了集料类型、掺量及混合料颗粒堆积状态对磷建筑石膏浆料流变行为的影响,并采用Herschel-Bulkley流变模型对测试结果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浆料流变曲线中存在1个拐点,拐点两侧浆料剪切增稠的程度不同.集料类型对浆料流变参数的影响不明显.磷建筑石膏和集料混合料中颗粒堆积状态对浆料的流变参数影响很大,同时屈服应力较临界剪切速率和流变指数更易受到颗粒堆积状态的影响.当集料掺量(质量分数,下同)为5%~10%时,浆料的流变参数大于磷建筑石膏净浆的流变参数;当集料掺量为10%~40%时,浆料的流变参数小于磷建筑石膏净浆的流变参数.  相似文献   
995.
为研究钢筋高强再生混凝土梁长期荷载下的变形性能,进行了6根足尺梁试件变形性能试验研究。梁截面尺寸为200mm×300mm,长3300mm,净跨3000mm;各梁配筋相同,纵筋配筋率1.13%,体积配箍率0.54%,纵筋净保护层厚度20mm;混凝土为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细骨料为天然砂,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分别为0%、33%、66%、100%,再生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55~C60;针对两种不同持荷水平,进行了长期荷载试验。试验中得到了荷载、梁挠度、温度、湿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了不同持荷水平、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梁的挠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拟合得到了挠度-时间关系曲线及其表达式。研究表明:低持荷水平下(加载弯矩与屈服弯矩比值为0.29)高强再生混凝土梁徐变挠度比天然骨料混凝土梁的略大,挠度增大系数比高持荷水平下(加载弯矩与屈服弯矩比值为0.46、0.47)的梁挠度增大系数略大;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梁长期荷载下挠度增大系数可按普通混凝土梁挠度增大系数的1.1倍采用;曲线拟合及分段线性拟合得到挠度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96.
利用离散元软件编写了任意多边形粗骨料的自由生成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混凝土单轴受压数值模型;进而分析了粗骨料的级配对混凝土单轴压缩过程中宏观力学和细观裂纹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对比可得:良好的粗骨料级配一方面对混凝土裂缝的开展起到良好的阻碍作用,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弹性模量。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全再生混凝土柱内配钢管后的轴压力学性能,设计5个内置钢管全再生混凝土组合柱试件和3个对比试件进行试验,分析体积配箍率和钢管面积比对试件承载力、延性和损伤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内配钢管后的组合效应。研究表明:钢管混凝土柱达到峰值荷载时刻滞后于中空钢筋混凝土柱,即在管外混凝土达到极限状态后,核心钢管混凝土逐渐发挥作用;随着体积配箍率的增加,组合柱的承载力和延性整体呈增长趋势,累积损伤增长变慢;提高钢管面积比,组合柱承载力降低,延性增强,提前进入损伤状态,但后期损伤发展缓慢;CECS 188:2005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该规程可用于内置钢管全再生混凝土组合柱轴压承载力设计。  相似文献   
998.
 基于考虑含石量、含水率、块石岩性、初始孔隙比、法向压力5个影响因素的土石混合体室内大型直剪试验,利用剪切面在分形几何学上的统计规律和颗粒流数值模拟方法得到的直剪试验中颗粒的相互作用规律,对土石混合体的抗剪强度产生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土石混合体的剪切面呈不规则的起伏形态与块石的存在关系密切,且具有较好的分形特征,分形维数随着含石量和块石强度的增大、含水率和法向压力的减小均呈增大趋势;(2) 含石量高于40%时,黏聚力小于30 kPa;(3) 内摩擦角随着含石量的增大、块石强度的增大、含水率的降低、初始孔隙比的降低、法向压力的降低均呈增大规律,且与分形维数满足正相关函数关系;(4) 块石附近应力集中较明显,剪切过程中,颗粒间的接触力主要通过迎着剪切方向的接触面传递,而背着剪切方向的颗粒接触面基本不传递力;(5) 内摩擦角 等于剪切面上与颗粒本身接触性质有关的接触面内摩擦角 和与剪切面分形维数有关的接触面倾角 之和,利用此机制可解释直剪试验中强度参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99.
矿山充填骨料级配对充填料浆的流动性和充填体强度有显著影响,若充填骨料级配良好,则可以改善充填料浆的流动性,提高充填体的强度。利用PFC3D研究不同泰波指数下尾矿颗粒级配对颗粒堆积体系孔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泰波指数n=0.6时,颗粒堆积体孔隙率小,密实度高,级配良好。通过PFC3D虚拟颗粒堆积试验和骨料颗粒自然堆积试验相结合,探究了充填骨料中溢流细砂含量对骨料堆积体系孔隙率的影响,随着溢流细砂含量增大,骨料颗粒堆积体的孔隙率变大,级配变差。  相似文献   
1000.
锡林郭勒盟山金阿尔哈达矿业有限公司选矿厂通过增加粗精再磨,对锌粗选精矿进行再磨,并对选矿工艺进行优化,使锌精矿品位提高到50%以上,每年多增加效益130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