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5篇
  免费   673篇
  国内免费   317篇
电工技术   35篇
综合类   445篇
化学工业   1666篇
金属工艺   46篇
机械仪表   35篇
建筑科学   1464篇
矿业工程   339篇
能源动力   56篇
轻工业   119篇
水利工程   427篇
石油天然气   547篇
无线电   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3篇
冶金工业   111篇
原子能技术   11篇
自动化技术   1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285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313篇
  2011年   347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41.
介绍了以磷酸为粘结剂的高铝钒土砂的组成和性能及在离心铸造端盖造型上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效果。实践证明,它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2.
High-surface-area pillared clays (PILC) were prepared from naturally occurring montmorillonites by exchanging interlayer ions to polyoxocations containing (i) aluminum (Al13-PILC), (ii) iron adsorpted onto Al13-PILC, and (iii) iron and aluminum located within the same complex (Fe0.8Al12.2-PILC). The obtained Fe0.8Al12.2-PILCs were characterized by DR–UV–vis and IR spectroscopy, XRD, ES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low temperature N2 adsorption measurements.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catalyst activity and phenol removal efficiencies have been studied, i.e. the effect of pH, temperature, catalyst concentration and stability of the catalyst.  相似文献   
43.
粘土矿物及钻井液电动电位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分析了导致粘土矿物膨胀分散的原因.研究了粘土矿物的电动电位(ζ电位)变化规律;提出了粘土矿物及钻井液电性的转变方法。即有机正电处理剂法、有机正电MMH处理剂法、电解质处理法、非离子型聚合物处理法、调整pH值法等。引起粘土矿物膨胀、分散的因素较多.除取决于组成粘土矿物组分和结构外,还与颗粒表面交换阳离子成分、分散介质性质等有关;粘土矿物的分散、膨胀、收缩、坍塌、渗透等特性均与C电位的大小有密切关系.因此.可用C电位的大小来判断粘土矿物的膨胀、分散性能及钻井液的抑制性能等。只要钻井液的ζ正电位高,对粘土矿物的抑制能力就强.就能达到稳定井眼、提高钻井速度、保护油气层、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无机盐具有压缩双电层的作用.交换阳离子价越高,水化膜越薄,ζ负电位越小.抑制性增强。反之。交换离子价越低,水化膜越厚,ζ负电位越高,分散性增强;阳离子处理剂具有提高钻井液ζ正电位的作用,能使粘土-水分散体系的电性发生反转;正电胶既可使粘土颗粒电性由负向正转化.又保持粘土-水分散体系的稳定性。通过对膨胀渗透理论与双电位理论研究,认为二者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44.
中国石油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屈清洲  徐丽秋 《润滑油》2003,18(1):1-11
介绍中国石油润滑油基础油生产能力、原油资源及工艺特点,酮苯脱蜡、糠醛精制、白土补充精制、高压加氢基础油生产技术现状。针对加氢法生产的Ⅱ/Ⅲ类润滑油基础油将取代传统工艺生产的I类润滑油基础油的发展趋势,提出利用加氢裂化尾油采用加氢异构脱蜡工艺生产Ⅱ/Ⅲ类润滑油基础油的全加氢工艺,加氢裂化尾油与老三套结合生产HVI高粘度指数基础油,是中国石油润滑油基础油升级换代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5.
俞志祚 《大坝与安全》2007,(4):44-46,50
介绍探地雷达探测方法,探讨使用高频探地雷达探测粘土心墙堆石坝坝顶混凝土路面裂缝,达到快速、无损查明坝顶混凝土裂缝的性质与成因的目的.  相似文献   
46.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是一种新的测井方法。该文主要针对胜利油田的多个油区的套管井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的应用实例进行了分析,指出它在开发过程中对研究管外窜槽、注水层的吸水量、判断水淹层和划分水淹级别、划分储集层和判断储集层性质、划分油层中的泥岩夹层、确定泥质含量及粘土类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综合其它测井方法后,能对研究储层变化、寻找剩余油分布等提供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47.
为研究桂林地区红黏土中化学成分Fe2O3、Al2O3、SiO2含量对其界限含水率的影响,分别采用蒸馏水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二钠)浸泡红黏土土样,对不同浸泡时间的土样进行化学成分XRF测定,同时进行界限含水率测试和比重试验。通过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建立了以Fe2O3、Al2O3、SiO2含量为变量的红黏土界限含水率和相对密度的非线性回归模型,红黏土液限与塑限之间、塑性指数与液限之间以及相对密度与塑限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红黏土Fe2O3、Al2O3、SiO2含量与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和相对密度之间的路径模型,并分析了化学成分对红黏土界限含水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以江西区域内典型红黏土边坡为研究对象,基于岩土非饱和渗流理论,建立红黏土边坡有限元计算模型,对4种典型降雨工况下红黏土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雨强度、降雨持续时间均是影响红黏土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前期为常态时,边坡各参数指标均维持在初始稳定状态;降雨开始后,边坡安全系数呈减小态势,岩土体强度和稳定性降低,边坡中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变大,体积含水量升高;越接近地表的土体降雨入渗响应越强烈,边坡不同位置处土体的降雨入渗影响程度依次为:坡肩>坡顶>坡面>坡脚>坡底;降雨入渗和互渗过程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越靠近地表,孔隙水压力短期内变化越明显;土体干湿循环对边坡稳定性整体表现为负作用,且作用效果不可逆。  相似文献   
49.
为探索路基工程中黄河淤积粉土的稳定技术和性能保障方案,针对德州齐河县境内的黄河淤积粉土,在乳化沥青复合稳定粉土(AE稳定土)的研究基础上,采用无机/有机复合材料制备出一种复合固化剂(FG固化剂),研究了AE稳定土和FG稳定土2种稳定方案下粉土的抗压强度性质、水稳定性和抗冻融能力;结合XRD、SEM表征技术,探讨了FG固化剂的稳定机理。研究认为,FG固化剂稳定土较AE稳定土有着更高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回弹模量和承载能力,水稳定性良好,在抗冻融能力上有着比AE稳定土更好的效果。XRD与SEM分析表明,FG固化剂提供了活性矿物质,其复合胶凝效应和填充增强保障了粉土的抗压强度,高分子物质起到粘结颗粒界面、填塞孔隙的作用,降低了内部孔隙率;两者造成土体的最大干密度变大;与AE稳定土的稳定机理不同。FG固化剂的使用为黄河粉土的稳定和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50.
为研究固结应力比和应力历史对饱和黏土一维固结渗透的影响,利用GDS三轴仪进行了一系列一维固结-渗透联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固结应力比相同应力历史条件下,正常固结和超固结饱和黏土在一维固结渗透过程中试样的渗透系数和孔隙比均随固结应力比的增大而减小,试样的最终压缩量均随固结应力比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固结应力比不同应力历史条件下,超固结饱和黏土的最终压缩量小于正常固结饱和黏土。将固结应力σ与土层自重应力σcz的差值σdv与试样最终压缩量sf进行拟合,得出应力差值σdv与各固结应力下的最终压缩量sf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同时考虑固结应力比和应力历史对饱和黏土一维固结渗透的影响是有必要的,同时在得到土体自重应力后可较为准确地预测土体最终压缩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