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840篇
  免费   6874篇
  国内免费   4941篇
电工技术   7415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8174篇
化学工业   27294篇
金属工艺   2992篇
机械仪表   5029篇
建筑科学   5411篇
矿业工程   3249篇
能源动力   1851篇
轻工业   6725篇
水利工程   2590篇
石油天然气   6720篇
武器工业   1298篇
无线电   8035篇
一般工业技术   6409篇
冶金工业   4093篇
原子能技术   908篇
自动化技术   10461篇
  2024年   628篇
  2023年   2344篇
  2022年   2472篇
  2021年   2823篇
  2020年   2748篇
  2019年   3181篇
  2018年   1623篇
  2017年   2454篇
  2016年   2879篇
  2015年   3446篇
  2014年   6271篇
  2013年   4889篇
  2012年   5613篇
  2011年   5825篇
  2010年   5395篇
  2009年   5627篇
  2008年   5934篇
  2007年   5300篇
  2006年   4721篇
  2005年   4699篇
  2004年   4146篇
  2003年   3696篇
  2002年   3161篇
  2001年   2650篇
  2000年   2344篇
  1999年   1979篇
  1998年   1726篇
  1997年   1661篇
  1996年   1414篇
  1995年   1282篇
  1994年   1238篇
  1993年   954篇
  1992年   841篇
  1991年   784篇
  1990年   700篇
  1989年   710篇
  1988年   141篇
  1987年   81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7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1年   1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以硝酸锆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Ti-Zr-O氧化物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Mn/Ti-Zr催化剂;采用XRD、N2物理吸附、H2-TPR、NH3-TPD和TG-DTA对Mn/Ti-Zr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组成、结构和反应条件对苯甲酸甲酯(MB)加氢性能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长周期稳定性、失活和再生行为。结果表明:TiO2含量和Mn负载量分别为12% 和8% (二者均以Ti-Zr-O氧化物的质量为基准,下同)时制备的Mn/Ti-Zr催化剂性能最优,该催化剂在θ = 390 ℃, p = 1.0 MPa,n(H2)∶n(MB) = 9∶1和重时空速(WHSV)= 0.5 h-1的优化条件能够实现98.0% 的苯甲酸甲酯转化率和89.7%的苯甲醛和苯甲醇选择性;苯甲酸甲酯加氢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分别与Mn/Ti-Zr表面MnOx物种的氧化还原性和催化剂的酸性密切相关。此外,Mn/Ti-Zr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在反应1000 h后仅因积碳而丧失11% 的活性,且轻微失活的催化剂可以通过焙烧恢复其初始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962.
过渡金属碳化物、氮化物MXenes是一类新型的二维材料,通式为MnXn-1Tx(n=2~5).MXenes具备独特性能,在催化、储能、吸附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MXenes的发展进程,不同的MXenes制备方法对MXenes结构、性能和表面官能团的影响以及MXenes复合材料在催化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关于MXenes目前在催化领域内存在的挑战(MXenes结构优化、催化机理的研究、抗氧化性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63.
陈颖  诸言涵  杨运国 《电工技术》2021,(12):112-113
通过分析变电站电气二次施工图的设计流程,研究电气二次专业的三维数字化移交需求,提出二次施工图"实回路""虚回路"协同设计方法,提高电气二次施工图绘制效率,实现二次系统三维模型数字化交付、无纸化管理,极大方便了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管控.  相似文献   
964.
以N-甲基苯胺、二硫化碳、氢氧化钠、过氧化氢、浓硫酸合成N,N′-二甲基-N,N′-二苯基秋兰姆二硫化物(MPTD).考察了原料的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得出最优物料的物质的量比为n[N-甲基苯胺]:n[氢氧化钠]:n[二硫化碳]:n[过氧化氢]:n[浓硫酸]=1:1.15:1.60:0.66:0.5.最佳缩合温度20~25℃,氧化温度15~20℃;最佳缩合时间12~13 h;氧化时间4~6 h.  相似文献   
965.
段宾  王锋  郭琬  闫春生 《河南化工》2021,38(9):31-33
针对二氟草酸硼酸锂(LiDFOB)研究及生产中存在产品酸度高的问题,单纯通过粗品提纯降低酸度,成本高,效果不佳.通过优化反应、除酸与粗品提纯相结合的方法降低酸度.研究了反应物种类、锂盐量、降酸剂、结晶对产品酸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氟化硼(BF3)为含氟试剂,草酸锂(Li2 C2 O4)过量6%,碳酸锂(Li2 CO3)除酸,一次结晶条件下,LiDFOB酸度为94×10-6,产品指标合格,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966.
采用硫酸氢盐/金属单质复合催化剂,以环己烷-1,2-二甲酸酐(HHPA)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了增塑剂环己烷-1,2-二甲酸二丁酯(DBCH).最佳工艺条件为:以NaHSO4·H2O/Fe为催化剂,醇酐物质的量比2.5:1,催化剂用量为醇酐总质量的3‰,催化剂粒径为150μm(100目),反应温度155~160℃,反应时间4 h,酯化率可达99.78%,纯度>99%.复合催化剂催化活性高,可回收,安全、经济且环境友好.考察了DBCH对聚氯乙烯制品脆化温度、力学性能、挥发性和耐迁移性能的影响,与纯的PVC树脂相比较,DBCH具有较好的增塑性能.  相似文献   
967.
陈康  曾奥研  王嘉睿  高媛  罗元章  李欣欣 《精细化工》2021,38(11):2259-2267
以聚(2,5-二羟基-1,4-苯撑吡啶并二咪唑)(PIPD)为基体、三氟乙酸(TFA)和甲烷磺酸(MSA)为混酸,通过混酸剥离-去质子化诱导凝胶-冷冻干燥-惰性气氛高温处理制备出PIPD纳米纤维气凝胶.对PIPD纳米纤维气凝胶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混酸法制备PIPD纳米纤维气凝胶过程中,强质子酸破环了PIPD纤维的晶区和取向,PIPD主体的化学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制得的PIPD纳米纤维气凝胶具有蜂窝孔结构、低密度(6.90~15.2 mg/cm3)和高孔隙率(99.1%~99.6%).当PIPD含量(以MSA和TFA总质量为基准,下同)不高于1%时,PIPD纳米纤维气凝胶无明显收缩.惰性氛围高温处理使PIPD纳米纤维气凝胶具有弹性.水平垂直燃烧、极限氧指数(LOI)、导热系数测试表明,PIPD含量为0.5%的纳米纤维气凝胶达到不可燃水平(UL-94,V-0级),LOI高达49.2%,100℃下低热传导性〔导热系数为0.052 W/(m·K)〕.此外,引入Cu2+配位交联网络提高PIPD纳米纤维气凝胶的压缩应力,增强后气凝胶的压缩应力是初始PIPD纳米纤维气凝胶的约16倍.  相似文献   
968.
以磷酸二苯酯为催化剂,3-甲基吲哚类化合物与亚胺通过Friedel-Crafts加成反应一步合成了具有广泛药理活性的2-吲哚基甲烷胺类化合物,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n(3-甲基吲哚类)∶n(亚胺)∶n(磷酸二苯酯)=1.0∶2.0∶0.1,其中,磷酸二苯酯0.0025 mmol,1 mL无水二氯甲烷作溶剂,室温下反应0.5 h时,即可得到高收率2-吲哚基甲烷胺类衍生物(85%~90%)。产物经 1HNMR、13CNMR 和 HRMS 进行了结构确定。  相似文献   
969.
籍向东  李守博  曹成  茹涛  杨瑞芳  岳国仁 《精细化工》2021,38(2):323-328,418
合成了一种长链烷氧基苯腙衍生物受体R,其结构采用1HNMR、13CNMR、FTIR和HRMS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受体R在纯二甲基亚砜(DMSO)中能够选择性识别F-、Ac-和H2PO4-,在5%H2O+95%DMSO中(体积分数)可高选择性单一识别F-.根据Benesi-Hidebrand方程及Job曲线分析可知,受体R与阴离子形成的络合常数均在3.07×103 L/mol以上,且与F-形成物质的量比为1:1型氢键络合物.最后通过1HNMR滴定实验及理论计算阐述了阴离子识别过程机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70.
以硫酸钴、硫代硫酸钠、硫和偕胺肟化聚丙烯腈纤维(AOCF)为原料,采用配位负载法制备了CoS2/AOCF复合材料,采用SEM、XRD、TEM、XPS和BET对CoS2/AOCF进行物相分析和形貌表征,并对CoS2/AOCF复合材料的电催化析氢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AOCF链上—OH、—NH2与Co(Ⅱ)的配位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活性组分CoS2的比表面积,改变了活性组分的晶体结构,增大了有效活性位点的数量.CoS2/AOCF在1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过电势为92 mV,Tafel斜率仅为43 mV/dec,具有良好的析氢稳定性,展现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