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4篇
金属工艺   12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篇
无线电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31.
32.
含脂肪长链荧光探针光物理性质及其应用研究硕士研究生顾新华导师吴世康,戴光松(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北京100101)在微多相体系研究中,荧光探针法由于其简便、灵敏的优点而受到重视,近年来,带长烷基链的双亲荧光探针也开始得到应用,本工作...  相似文献   
33.
报告PVDF薄膜热电探测器及其在非线性光学,激光等离子体物理等项研究中作为激光和其它辐射强度检测器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相似文献   
34.
35.
36.
以甲氧基三苯胺为电子供体,苯并噻二唑为电子受体,咔唑为共轭π桥,通过三步Suzuki偶联反应合成了D-A-π-A-D型荧光化合物4,4′-[(7,7′-9 H-咔唑-2,7-)-二(苯并噻二唑-7,4-)]-二(N,N-二(4-甲氧基苯基))苯胺(DTB-CZ),并用1HNMR、13CNMR、MALDI-TOF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它的光谱性能、电化学性能、轨道能级和热性能,并与D-π-D型化合物2TPA-CZ1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初步探索了DTB-CZ作为空穴传输材料在PSC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DTB-CZ在甲苯溶液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79 nm,最大发射波长为608 nm,在薄膜状态下最大吸收波长为495 nm,HOMO/LUMO能级为-4.91/-2.82 eV,带隙值为2.09 eV,热分解温度(T5d)为449.6℃,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43.1℃。相比2TPA-CZ1,在甲苯溶液中吸收和发射波长分别红移了104、182 nm,在薄膜状态下吸收波长红移109 nm;带隙值降低0.84 eV;T 5d和T g分别提高了9.6、24.7℃。结果表明,苯并噻二唑的引入,使化合物的共轭程度增大,带隙值降低,使得吸收和发射波长红移,使其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形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37.
以氯桥二聚体(ppy)2Ir(μ-Cl2)Ir(ppy)2、4,4''-二羧基-2,2''-联吡啶和六氟磷酸铵为原料合成了一种阳离子型铱配合物[Ir(ppy)2(dcbpy)]PF6,产率94.9%。并通过元素分析、质谱、红外光谱以及核磁共振谱表征确认了目标产物的分子结构。以溶剂缓慢挥发法培养出配合物单晶,经X射线单晶衍射仪表征、计算,获得了晶体结构参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的研究表明,该配合物常温最大发射位于582 nm处,显示发射强烈的黄光。  相似文献   
38.
以2-(3,5-二甲基苯基)喹啉(dmpq)为主配体,4,4''-二叔丁基-2,2''-联吡啶(dtbby)为辅助配体,合成出一种新型离子型铱配合物[Ir(dmpq)2(dtbbpy)]PF6。通过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谱(1H和13C)、红外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配合物的组成和化学结构,通过光致发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能,通过热重分析测试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苯基喹啉类铱配合物呈稍微扭曲的八面体配合物,其发射波长为587 nm,热分解温度为380℃,具有足够的热稳定性,是一种潜在的黄光材料。  相似文献   
39.
合成了一种含有苯基吡啶单元的中性铱磷光配合物Ir(dfppy)2(fubudio) (dfppy:2,4-二氟苯基吡啶;fubudio:1-(2-糠酰)-1,3-丁二酮)。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1H-NMR和13C-NMR)、质谱和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确认了它的组成和化学结构。并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对其光物理性质进行测试,常温下,其最大发射位于569 nm处,显示黄绿光发射。  相似文献   
40.
选用5-(4-氟苯基)-1,3-二甲基-1H-1,2,4-三唑(fdpt)作为主配体,分别以4,4’-二叔丁基-2,2’-联吡啶(dtbpy)、2,2’-联吡啶(bpy)和4,4’-二溴-2,2’-联吡啶(dibbpy)为辅助配体,设计合成出3种新型离子型铱(Ⅲ)配合物[Ir(fdpt)2(dtbbpy)]+PF6-(W1),[Ir(fdpt)2(bpy)]+PF6-(W2)和[Ir(fdpt)2(dibbpy)]+PF6-(W3)。通过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配合物的组成和化学结构,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能,并同时对比分析了配合物的光稳定性与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配合物W1,W2和W3均具有较好的光稳定性与热稳定性,其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505,520和560 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