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17篇
综合类   51篇
化学工业   404篇
金属工艺   39篇
机械仪表   20篇
建筑科学   27篇
矿业工程   12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168篇
水利工程   12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5篇
冶金工业   31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方晓波 《广东化工》2016,(15):127-128
文章介绍了水体中六价铬的来源与分布,概述了六价铬的吸附技术,着重介绍了纳米四氧化三铁技术去除水体中六价铬的研究进展,并对该技术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2.
Keggin离子改性凹凸棒石对废水中六价铬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王萍  李国昌 《非金属矿》2006,29(6):46-49
在溶液pH为4 ̄9时,Keggin离子改性凹凸棒石的ζ电位为正值,对水溶液中CrO42-、HCrO4-的吸附性能良好。吸附类型属于Langmuir型单分子层吸附,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为3.59mg/g。XRD分析结果表明,Keggin离子不会引起凹凸棒石结构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3.
考察了不同食品模拟物种类、试样络合条件和色谱分离条件对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六价铬迁移量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六价铬迁移量在0~2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0.3μg/kg,灵敏度能够满足国内和国际相关标准的限量要求。添加回收实验回收率为75.3%~113.1%,精密度为3.2%~9.8%。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相似文献   
24.
以硼酸为掺杂剂、氧化石墨烯(G)为前驱体,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出硼掺杂石墨烯(B-G),并首次利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其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硼掺杂可显著提升G对Cr(Ⅵ)的吸附性能,其中B-G-3对Cr(Ⅵ)的吸附效率超过80%。吸附Cr(Ⅵ)的最佳pH值为2;吸附率随着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吸附量随着Cr(Ⅵ)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进行。当pH=2,吸附剂投加量为20 mg,Cr(Ⅵ)初始浓度为100 mg/L,45℃条件下吸附12 h,B-G-3对Cr(Ⅵ)的吸附量高达119.5 mg/g。SEM、BET、FTIR、XRD和Raman检测表明,B-G-3为具有微介孔结构的纳米片状无定型碳,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为192.14 m2/g和0.50 cm2/g和0.50 cm3/g,且表面带有大量的含氧和含硼官能团。吸附的机理主要为微介孔的物理吸附以及表面含氧及含硼官能团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25.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电子电器产品中无机颜料的Cr(VI)进行测试,着重研究无机颜料的Cr(VI)萃取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通过优化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定容pH值、显色时间等参数,确定了无机颜料中Cr(VI)的最佳测试条件为:最佳萃取时间为120 min,萃取温度为90~95℃,定容液最佳pH值为2±0.5,最佳显色时间为5~40 min。该方法在低浓度范围(0~500μg/L)呈良好线性关系,可以满足对用于电子电气产品中无机颜料中痕量Cr(VI)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6.
离子印迹技术作为分子印迹技术的一个分支,具有预定识别性、制备简单、稳定性好和选择性高等特点。离子印迹技术就是制备对模板离子具有识别记忆功能的聚合物,可以用来富集和分离水溶液中的Cr(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功能单体与金属离子以阳离子形式配位形成金属离子印迹聚合物的研究较多。然而,对水相中Cr(Ⅵ)以阴离子形式存在金属离子印迹聚合物的研究,鲜有报道。通过对离子印迹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前景进行探讨,希望加深人们对新技术的了解,进而设计开发了一种全新的Cr(Ⅵ)吸附剂。  相似文献   
27.
采用工业废渣-钢渣砂和锂渣做吸附试验,探讨pH值、温度、初始浓度等对工业废水中的Cr6+去除率的影响。经过试验发现,去除Cr6+的最佳pH为0.8~1.5,温度为20℃~25℃,随着Cr6+的去除,溶液的pH值增大;当钢砂投入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时,去除率逐渐增大直至趋于平衡,以5g/150mL、10h为宜;各粒径中,以粒径为0.25mm~1.0mm和砂样的处理效果最好,去除率较大,并将Cr6+转化为低毒的Cr3+吸附到其表面,到达去除的目的;钢砂与锂渣复掺后,其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8.
为了弄清含铬耐火材料是否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形成六价铬化合物,采用XRD、XPS和ICP等手段分析了水泥回转窑烧成带用镁铬残砖及RH炉(浸渍管)用镁铬残砖中Cr6+的存在情况。结果表明:水泥回转窑烧成带用镁铬残砖中有六价铬化合物存在,并且含量较高;RH炉(浸渍管)用镁铬残砖中没有发现六价铬化合物。这表明,并非在所有应用环境中含铬耐火材料都会生成六价铬化合物。  相似文献   
29.
王儒  施维林  张建荣 《广东化工》2014,(1):26-27,41
文章以Fe(Ⅱ)为还原剂,土壤浸滤液中Cr(Ⅵ)为处理对象,研究了处理效果与pH、氧化还原条件和反应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pH为中性,厌氧的条件下Fe(Ⅱ)对于Cr(Ⅵ)具有较好的还原效果。在一个月的反应时期内曝气组中Cr(Ⅵ)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建议在实施化学还原技术修复土壤重金属铬污染的时候结合微生物以及固定化等技术联合治理。  相似文献   
30.
王晨香 《广东化工》2014,(12):255-256
文章建立了用离子色谱法检测玩具材料迁移液中六价铬的新方法。选用12.8 mmol/L NaCO3+4.0 mmol/L NaHCO3作为淋洗液,在530nm处用紫外可见检测器检测。实验表明,当进样量为2000μL时,对溶液中六价铬的检出限达到0.009μg/L。本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对玩具材料的加标回收率在90%~110%之间,满足新指令对玩具材料中可迁移六价铬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