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3篇
  免费   335篇
  国内免费   95篇
电工技术   289篇
综合类   332篇
化学工业   494篇
金属工艺   149篇
机械仪表   135篇
建筑科学   1185篇
矿业工程   604篇
能源动力   438篇
轻工业   350篇
水利工程   53篇
石油天然气   285篇
武器工业   137篇
无线电   7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4篇
冶金工业   307篇
原子能技术   31篇
自动化技术   153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250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研究空气饱和程度对换热效果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气体沿等温线、等焓线、等含湿量线向饱和线靠近的过程中全热交换量、"火积"耗散、"火积"耗散热阻、全热交换效率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气体沿着这三条线逐渐向饱和线靠近时其"火积"耗散热阻始终在减小,全热交换效率在增大。  相似文献   
72.
基于火积耗散原理的热网加热器优化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使热网加热器具有最优的换热性能,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以火积耗散数为目标函数,提出热网加热器优化设计的最小火积耗散优化方法.与传统的热网加热器设计计算不同,本文的优化设计不预先设定热网加热器的结构,通过优化确定热网加热器的最佳尺寸,同时,热网加热器优化设计考虑了工质的相变,以潜热修正值对壳侧蒸汽凝结的对流换热系数进行修正.对一热网加热器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设计,热网加热器的效能增加7.8%,同时热网加热器功率消耗下降19.6%,表明当热网加热器的热力性能最优时,其功耗达最小值.  相似文献   
73.
LNG冷能用于冷库制冷性能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LNG冷能在冷库系统中得到有效利用,从LNG冷能梯级利用的角度出发,设计一种新型LNG冷能制冷的冷库系统,在LNG换热器端和冷库末端实现对LNG冷能的梯级利用,并通过HYSYS模拟对其进行热力学分析和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冷库系统COP为1.82,火用效率为80.2%;LNG换热器火用损最大,约占系统总火用损的78.9%,且随LNG进口温度升高而减小;系统COP和火用效率均随LNG进口温度及气化压力升高而增大;该系统投资回收期为4.77 a,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LNG冷能为冷库系统冷量来源提供新的选择,在LNG进口端增设蓄冷设备和加压泵均能提高系统COP和火用效率.  相似文献   
74.
当前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的主要建筑形式.由于钢结构具有跨度大、施工速度快及造价低等特点,因此钢结构开始在高层建筑中开始应用.这就需要做好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工作,充分的将结构质量、安全、经济性及施工进度等多种因素结合在一起,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钢结构的质量、安全和使用效能保持在最佳的状态.文中从高层建筑钢结构的主要特点出发,对高层钢结构设计的要点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建筑钢结构的抗火和抗震设计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75.
及时掌握火驱过程中火线的位置,有助于进行生产调控,通过调研现场预测火线位置的方法,得出一套针对不同特征油藏的适用方法:红外照相法适用于浅层油藏;用测温元件直接测试法适用于观察井和生产井密集的油藏;生产动态和物质平衡相结合的方法适用于均质性好且井网形式规范的油藏;示踪剂监测和生产动态相结合的方法适用于非均质性严重或井网形式不规范的油藏;压降试井法由于计算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最后指出应在前期地质筛选的基础上,做到"少注气、多采油",并结合生产动态分析加强对油井的管理,引导燃烧前缘均匀稳定的推进。  相似文献   
76.
为拓展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将光伏-太阳能热泵与热管进行有机结合,提出了光伏-太阳能热泵/热管复合系统的思想;设计并搭建了光伏-太阳能热泵/热管复合系统实验测试平台,对热管单独运行和热泵单独运行模式下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热管单独运行模式下,系统的日平均光热效率低于普通的PV/T系统;而热泵单独运行模式下,系统具有较高的日平均光热效率及热泵的性能系数.  相似文献   
77.
利用气泡雾化压力低、用气量小和雾化效果好的特点,结合目前已有的移动细水雾灭火装备开发了一套背负式气泡雾化细水雾灭火装备.对木垛火进行灭火实验,分析了细水雾灭火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主导灭火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气泡雾化细水雾灭火装备可有效控制和扑救木垛火,对于0.6A以下的木垛火,可在150 s内扑灭,0.8A的木垛则出现了复燃现象,由于木条的相互遮挡,对于木垛火的扑救应灵活调整射水距离和角度,压制火焰,预防复燃.  相似文献   
78.
本文运用“火用”经济性分析方法将土壤源热泵系统与成都地区常规中央空调系统(燃气锅炉+冷水机组)进行比较,同时将“火用”经济性分析法同传统的“能”分析法进行比较,得出土壤源热泵的单位冷(热)“火用”成本都比传统中央空调系统(燃气锅炉+冷水机组)低。为成都地区推广和使用土壤源热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基于一次爆裂模式,建立了轴向约束高强混凝土(HSC)柱的抗火分析模型.采用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采用验证后的模型,分析了不同轴向约束刚度比下高强混凝土柱轴力及位移变化的规律,重点考虑了爆裂深度、爆裂长度、爆裂开始时间等爆裂参数对高强混凝土柱轴向位移、截面温度场和耐火极限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相同爆裂时间前提下,HSC柱轴向位移随爆裂深度、爆裂长度的增大而增大,耐火极限随之减小.爆裂深度、爆裂长度相同前提下,爆裂开始时间对HSC柱的耐火性能影响很小.当荷载比不变时,轴向约束刚度比对HSC柱膨胀阶段的最大轴向位移影响甚小,但是在越过初始平衡位置的收缩阶段对轴向位移影响很大.轴向约束刚度比对轴向约束HSC柱的耐火极限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0.
提出了一种化学链制氢(chemical looping hydr-ogen,CLH)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SOFC)相结合的新型发电系统,并利用?分析法研究了该新型发电循环。在该系统中,氢气由化学链制氢子系统产生,循环材料是FeO和Fe3O4。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余热在化学链制氢子系统中被利用,并通过化学链中的还原反应转化为化学能。在?平衡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关键参数的分析,并对化学链关键过程进行了研究。同时,由于化学链可以实现CO2无能耗的分离,新系统可以在分离二氧化碳的条件下实现净效率61.2%。?分析法表明,新系统获得高性能的主要原因是废热的梯级利用和高效制氢。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热循环是实现甲烷化学能高效利用同时实现低能耗分离CO2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