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9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97篇
电工技术   138篇
综合类   329篇
化学工业   712篇
金属工艺   198篇
机械仪表   110篇
建筑科学   1808篇
矿业工程   340篇
能源动力   42篇
轻工业   1005篇
水利工程   960篇
石油天然气   71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16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3篇
冶金工业   193篇
自动化技术   9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518篇
  2013年   570篇
  2012年   817篇
  2011年   971篇
  2010年   593篇
  2009年   676篇
  2008年   649篇
  2007年   401篇
  2006年   342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河南省自2018年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是后续稳步推广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工作的保障。本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代表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利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构建了河南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分析了地下水压采综合成效,总结了河南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的有益经验,并提出了相关问题建议,以期为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2.
基于脱钩理论对2009—2018年河南省的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构建Tapio脱钩指数模型,并利用LMDI模型对影响河南省水资源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因素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河南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总体上处于脱钩的状态,说明二者之间处于一种较协调的状态,但又并未实现绝对脱钩;从产业结构来看,总脱钩弹性优于工业脱钩弹性,优于农业脱钩弹性;经济水平是河南省水资源利用量最主要正向影响因素,产业结构和水资源利用强度均起负向影响。因此,需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53.
针对传统GM(1,1)模型在用水量预测方面对非增长序列预测精度差、出现过拟合等问题,采用结合马尔可夫链修正的残差灰色模型预测生活用水量。首先在传统灰色理论预测的基础上,建立了改进残差灰色预测模型:对残差绝对值建立灰色模型,再结合马尔可夫状态转移矩阵判断残差预测值在tn时的正负号,对灰色预测值进行修正。将模型运用于河南省2007—2018年生活用水量预测,结果表明,传统灰色预测模型与改进残差灰色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14%、2.04%,改进残差灰色预测模型的精度等级为"良";同时,改进后模型的后验方差也小于传统模型。这表明改进模型比传统灰色预测模型有更高的精度,拥有更好的可靠性,可以为用水量预测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4.
水、土、能等资源是人类社会各种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研究区域各种资源开发利用与碳排放的相互影响机制,对于推动资源节约和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河南省18个地级市2006—2014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河南省碳排放的时空变化特征,对水、土、能等资源利用效率和碳排放强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河南省总体碳排放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地市之间差异明显;2在河南全省及三大区域的空间大尺度上,资源利用效率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3在河南省地级市空间尺度上,资源利用效率与碳排放强度的对应关系并不完全吻合;4对于不同区域而言,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碳排放强度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关系,对碳减排和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目标应该有所侧重和区分,采取差别化的发展策略,这对于河南省未来经济社会的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河南省旅游资源丰富,河南省政府已明确提出了"旅游立省"的发展战略。但河南省旅游景区的公示语翻译质量却不尽人意。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基础,采用个人访谈和问卷调查方式,从语言学生态维度和和文化生态维度二个方面对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6.
建立两阶段链DEA模型,研究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由第一阶段科技创新和第二阶段科技应用组成。选取了2006~2013年共8年数据,对河南省城市科技投入产出进行评价分析,组成结果显示:(1)一些城市科技资源配置机制运行较差;(2)城市技术效率呈现以郑州为中心的偏高,其他城市较低,且其他城市与郑州市的科技效率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57.
河南省作为工业化进程中的后发地区,企业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仍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存在有协调机制不健全、发展环境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尝试以政府和企业的视角,分别在两化环境建设、差异性融合对策、人才培养体系、第三方信息平台等方面探寻推进策略,以加快河南省的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进程,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8.
加快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业转型升级是缩小区域旅游发展差异,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利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聚类分析法,界定了河南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条件和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先行,有序拓展市场,支持旅游中小企业发展,重视旅游精品打造和加大当地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力度等转型升级对策。  相似文献   
59.
苏义脑,1949年7月出生于河南省偃师县,1976年毕业于武汉钢铁学院,1988年获博士学位,1990年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力学)出站,1991年被国家授予“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4年获全国首届国氏博士后奖,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学术与出版委员会委员、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常委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60.
河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迅速扩大,从区域上看,主要集中在中原城市群隆起地带。从产业结构上看,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尤其是食品加工、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和低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河南省吸收外资应该优先考虑新兴产业,同时加强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合作,以实现河南省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建设好中原经济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